全国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同步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若岸边的人能看到水中的鱼,它看到的鱼其实是(  )
A. 鱼下方的虚像 B. 鱼上方的虚像 C. 鱼下方的实像 D. 鱼上方的实像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平静的水面能映出岸上景物的倒影,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了漫反射
C、我们能从不同的地区看见天上的月亮,是因为月球对太阳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D、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这些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
手影
A.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
B. 在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
C. 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
D.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的四种镜片,可用以矫正近视眼的是( )
A. B. C. D.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要在空中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则底片到镜头的距离为( )
A. 10 mm之外 B. 50 mm左右 C. 略大于50 mm D. 等于50 mm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用焦距为l0cm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A. 小于10cm B. 大于10cm小于20cm
C. 等于20cm D. 大于20cm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豹子的倒影
B. 皮影戏
C. 笔直的光线射入树林中
D. 放大镜下的头像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图片中的物理现象与所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 手影游戏﹣﹣光的色散
B. 小孔成像﹣﹣光的折射
C. 照镜子﹣﹣光的反射
D. 鱼在哪里﹣﹣光沿直线传播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在其主光轴上的S′点;当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则可判断,该元件一定是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面镜 D. 凹面镜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一位置处,在另一侧离凸透镜20cm处时,光屏上恰好成现出倒立等大的像;若该同学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5cm处,则在透镜另一端移动光屏将会发现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得不到像
11. 填空题 详细信息
显微镜的物镜是一个凸透镜,目的是得到一个放大的 ________ 像,它的目镜也是一个凸透镜,目的是得到一个放大的________ 像.(选填“虚”、“实”)
12. 作图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13. 作图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一条射向水面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及大致方向的折射光线.

14. 实验题 详细信息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小明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1)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沿虚线折转的光屏.
①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________
②实验时,光屏应如何放置?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①小明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虽然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 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________ .
②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取一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 像.
③小明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镜,B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_ cm.
15. 实验题 详细信息
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
(2)下表是小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①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cm.
②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 1(选填“<”或“>”),此时的像是________的________像。
16. 实验题 详细信息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1分)如图1所示,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2分)如图2所示,应将光屏向 (填“上”或“下”)调整,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
(3)(1分)当烛焰距离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1分)接下来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17. 实验题 详细信息
小明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 进行,因为 .
(2)实验时,取两根相同的蜡烛,是为了验证物与像 关系;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 (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 (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 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18. 实验题 详细信息
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它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套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

(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________像。可以用光的________-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________。
(2)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距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以上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十五的夜晚,将小孔对准明月,测得月亮最大像的直径是9.1mm,已知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0000km。月球的直径约为________km。
19. 实验题 详细信息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cm。

(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____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眼镜(近视/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