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同步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滑稽(jī)   赫赫(hè) 缥缈(miǎo)  眸(móu)
B. 随声附和(hè)   肋骨(lì) 漏洞(lòu)   酥(sù)
C. 情不自禁(jīn)  引弦(xián) 何遽(jù)   髀(bèi)
D. 跛脚(bō)   镀金(duó) 女娲(wā)   塞外(sài)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赅人听闻 眩目 头衔 精致
B. 大声疾呼 缥缈 妥当 霹利
C. 莽莽榛榛 寂寞 呈报 陛下
D. 通宵达旦 烦燥 焚起 爵士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
B.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
C. 下了火车,吃过早饭,年少的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奔向了海边。
D. 我坐在飞驰的列车上,看着窗外的沧海桑田,内心感慨万千。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标点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B.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C. 她给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D.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到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 ⑤⑥②③①④ B. ④③②①⑤⑥
C. ⑤⑥①③②④ D. ①②④⑤⑥③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古诗文默写填空。
(1)《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秋词》中赞美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用“____,____”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
7.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班里要开展“与经典为伴,与大师为友”的专题阅读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下面的这段文字出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2)请从下面的文学大师中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写出你读过的他(她)的两部(篇)作品名称,并谈谈他(她)对你的影响。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鲁迅 冰心 老舍 莫泊桑 高尔基
8.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词语。
(1)崩坠_______
(2)果_______
(3)只使_______
(4)四虚_______
【2】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申成“______”这句成语。
【3】翻译。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_______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梨一样的苹果
耿 青
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他的口气非常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了一起,长成了一棵树,一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吃过这种苹果。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③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他“嚓”的一下撕掉了那一页像梨一样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否则,就再也不要来上课了!”
④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⑤第二天尤里卡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的苹果都画得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⑥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那样过去了。但经过米哈朵夫明察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他心上。
⑦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到护林员家里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国家园林科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然疯了似的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一千公里的尘土、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杯。米丘林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⑧三个秋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教室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走了进来。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苹果。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讲述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学生尤里卡。”
⑨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⑩尤里卡画好的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
(选自《读者》,有删改)
【1】请以“梨苹果”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起因:图画课上,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
经过:_________________
结果:梨苹果嫁接成功,米哈朵夫老师真诚地请尤里卡再画一幅梨苹果。
【2】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文字的表达效果。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他心上。
【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⑦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请从“痛苦”的含义“令人尊敬”的原因两方面阐述)
【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参考摘录内容(1)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批注摘录内容(2)。

摘录内容(1)

批注(1)

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示例:“的确”“必须”,语气坚定,表现出米丘林作为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科学无比热爱的精神。

摘录内容(2)

批注(2)

①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
②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


10.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空中,恼人的乌云不期而至,阳光没有因此停止脚步,而穿过乌云的阳光更加灿然绚丽了。这一刻,让我们震撼、深思、联想……
请以“穿过乌云的阳光更绚丽”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