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历史免费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 城市自治权 B. 人身自由权
C. 特许经营权 D. 男女平等权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与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同点是
A. 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
B.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D. 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兴起。它兴起的重要原因有
①经济的发展
②希腊罗马文化传播
③阿拉伯文化不断传入西欧
④资产阶级形成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世纪大学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这说明
①大学课程设置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②大学具有免赋税特权
③大学具有司法特权 ④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A.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 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 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 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武士和武士集团是日本封建社会时期特有的社会阶层。下列对其表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 地方豪强以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一种政治集团
B. 武士团有时对抗地方政府,有时响应朝廷出征
C. 12世纪晚期开始,幕府统治日本长达近700年之久
D.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学者吴廷理早在20世纪50年代,分析指出大化改新后建立起来的土地制度“只能是封建的土地国家所有制”。据此分析吴廷理认为大化改新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应是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采邑分封制、丕平献土、城市自治。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A. 上古亚非文明 B. 上古欧洲文明
C. 亚洲封建国家 D. 欧洲封建国家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
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国家建设
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
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
D.日本各岛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在他所著的《历史上百位影响最大的人物及其排列顺序》中,确认穆罕默德是历史上第一位影响最大的人物。他说:“我选择穆罕默德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下列有关穆罕默德的史实不能论证迈克尔·哈特的观点是( )
A. 创立伊斯兰教 B. 建立起统一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C. 在麦加传教 D. 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
①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②创立伊斯兰教
③出走麦地那
④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④③①
D.①④③②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的手”其中“阿拉伯人的口”主要说明了(  )
A. 阿拉伯人善于言辞 B. 阿拉伯人喜欢交际
C. 阿拉伯人的口非常出色 D.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恩格斯说:“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言。”伊斯兰教创立时的历史转折主要表现在
A.阿拉伯半岛上开始出现奴隶制城邦
B.多重危机使阿拉伯半岛动荡不安
C.阿拉伯奴隶社会正日益发展
D.阿拉伯承袭了被征服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自都形成了严格的宗教教规,以下对宗教活动的描述符合教规的是
A. 基督教徒在教堂里诵读《古兰经》
B. 伊斯兰教徒在寺庙里拜佛
C. 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里供奉着耶稣像
D. 佛寺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塑像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中世纪的法兰克王国,一个小封建主对他的封君毕恭毕敬,而对他的封君的封君却敢于出言不逊。这是由于当时西欧实行的制度是
A. 奴隶制度
B. 民主共和制
C. 封建等级制度
D. 君主专制制度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
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075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在与罗马教皇的斗争失利后,被迫前往卡诺莎城堡向出身低微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忏悔,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最终才获得了格里高利七世恩赐的一个赦罪的吻,这就是历史上的“卡诺莎之辱”。它充分说明了在中世纪的欧洲
A. 耶稣基督是救世主
B. 王(国王)权高于教(教皇)权
C. 国王软弱无能
D. 教(教皇)权高于王(国王)权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实行民主政治
B. 实行查理•马特改革
C. 进行大化改新
D.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反对教会,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在西欧封建时代,经常会有人因思想或学术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这种现象说明了( )
A. 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B. 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C. 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
D. 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
20.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法律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法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政府公布于罗马广场,它是罗马国家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材料二:他认为法典必须完善整理,才能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专制权力,为此他命人编纂新法典,后来他又相继组织人编写了有关法律论文、法令等文献,统称《罗马民法大全》,其中很多法律一直被现代采用。
(1)材料一中的“法典”指的是哪一部法律?它的颁布有何深远影响?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执政期间颁布实施的法令是什么?《罗马民法大全》有何深远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上述法典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人类法制建设的一个什么趋势?
21. 综合题 详细信息
在欧洲,继古希腊罗马之后,拜占庭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近一千年,但后来却衰落了。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强盛的帝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由于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拜占庭帝国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当时的西欧人为拜占庭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备感惊讶,他们认为这就是天堂。
(1)结合材料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为什么能够“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
(可悲的衰亡)
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把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之中。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深刻的启示)
(3)“学史明智,以史为鉴。”在如何适应新的时代,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结合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史,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2.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将土地收归国有,使所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建立户籍制度;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新税法,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征收赋税;废除世袭姓氏统治制度,以才选官,建立中央集权下的地方行政机构;等。
材料二:查理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没收叛乱贵族的土地和部分没收教会的土地,分封给官员和将领,条件是他们必须服兵役和履行臣民义务,只限自身使用不得世袭。受封者不履行义务时则收回采邑。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国家进行的什么改革?这两次改革在封建制度确立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穆罕默德创立了严格信仰一神的伊斯兰教,就是要通过消灭偶像崇拜的传统习惯,引导阿拉伯各部落在信仰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础上,突破氏族部落的樊篱,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郭永胜《试论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关系》
(2)材料三说明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阿拉伯帝国建立以后,其文明长期保持着很高的水平,其文学艺术、建筑医学、天文学等文化成就,即使在帝国之后很长时期内,都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帝国在文化上一贯的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大大推动了那个时代的文学、艺术、建筑和科学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3)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谈谈阿拉伯的文化成就。
材料五: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4)结合材料五所反映的信息,总结亚欧封建制度在政治上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