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笔墨丹青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最能体现此“二元性”的分别是
A. 风俗画和文人画
B. 话本和小说
C. 汉赋和唐诗
D. 元曲和傩戏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堪称绝世珍品的古画,专家对它的评价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这幅画应是( )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C.马远的《山径春行图》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代作家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指出:“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他们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中国传统历来一直认为诗与画为姊妹艺术
B.诗与画都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C.诗与画都重在表现画家或作家的自我体验
D.中国诗与画都具有极强的写意功能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该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 统治者提倡
C. 民间文化的发展 D. 画家的性格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 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 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D. 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代恽寿平在《南田论画》中说:“元人幽亭秀木,自在化工之外,一种灵气。惟其品若天际冥鸿,故出笔便如衰弦急管,声情并集,非大地欢乐场中可得而拟议则也。”材料说明元朝时 ( )
A.青绿山水画居画坛统治地位
B.绘画追求画面景物复杂精巧
C.绘画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
D.绘画艺术讲究师法自然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文人经常以书法、绘画,表达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和想法。下图为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墨鱼图》,图中鱼的眼睛瞪得很大,被称为“瞪眼鱼”。作者这一夸张的艺术手法的主要寓意是( )

A. 反映了时代变迁、社会动荡和对现实的不满
B. 试图改造中国传统绘画风格
C. 讽刺中国人闭目塞听,不了解世界大势
D. 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应该主要依据
A.各种历史文物
B.正史的记载
C.历史教科书的叙述
D.历史学家的分析和思考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认为从整体上看宋代绘画已不复有唐代绘画的雄健气势,但却更加精致、多样化,富于人情味和抒情性,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唐宋两代人的审美标准不同
B. 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及文化的变迁影响到了书画的风格和文人的审美情趣
C. 宋代画家的刻意而为
D. 唐宋绘画技术存在差别所导致
10.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郑振铎先生在1938年出版的《中国俗文学史》中说:“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换一句话,所谓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的,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
材料二 通俗文化也可以被理解为俗文化,亦即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离不开大众的基础,而建立在通俗文化上的高雅文化也是在我们生活基础上形成的。通俗文化是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和能够及时反映我们生活的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百度百科》
材料三 毛.泽东在1943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首次提出“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习.平2014年10月15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平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铜臭气。
(1)列举士大夫文化在魏晋时期的主要成就。
(2)宋代通俗文化迅速发展,请概括其表现并分析原因。
(3)“俗文化”的地位经历了从古代“不登大雅之堂”到现在风靡流行的变化,结合材料1、3你认为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习总书记的讲话在提醒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