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三开学考免费试卷完整版(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

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按要求填空。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________________?(《孟子》二章)
(2)___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______》)
(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有奇妙的艺术效果,陆游的《书愤》中也有一句用到了与之相似的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按要求选择。
(1)祖父年轻时错过了受教育的良机,想要参加老年大学,又心存犹豫。我们可以用来鼓励他的句子是(________)
A.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B.勿言年齿暮,寻途尚不迷。
C.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D.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散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在有积水的洼地上, ,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A.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
B.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
C.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D.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放着烟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纪念的忘却
杨震
①用石头、金属这些比肉体更长久的事物,来铭刻历史,对抗时间,是二战前人类对纪念碑的期许。但石头被轰炸了,铭文上的道德底线被颠覆了,高耸的强权毁伤了世界,自身也被摧毁了。奥斯威辛之后,人类该如何记忆?背负沉重罪孽的德意志民族,在忏悔与纪念的两难中,又该如何面对?
②以伽茨、拉德马赫、霍海泽尔为代表的德国艺术家接受了这个历史难题,反思传统纪念碑,展开了反纪念碑的运动。他们发现,传统的纪念碑,只是把应该记忆的历史外化在碑铭上,并未着力于把它内化在人心中;纪念碑与其说是纪念,不如说是遗忘,人们把记忆的责任推卸给了石头,自己反倒忘记了纪念。为了达到纪念的目的,必须反传统纪念碑,把记忆从石头上拆卸下来,重新植入活着的人心中。
③伽茨1986年在汉堡市的哈堡地区设计了一座12米高的方柱,由中空铝材制成,分成多节,外表镀铅,四面配备可以在上面写画的铁笔。旁边有一个说明,邀请参观者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名字。每当名字写满一节,这一节就沉入地下,写的人越多,纪念碑就下沉得越快;如今,整个纪念碑已经沉入地下,只有一块牌匾记录了它最初的目的:“有朝一日,它将完全消失,哈堡反法西斯纪念碑将空空如也。最后,将只有我们自己能站立起来反对非正义。”
④哈堡纪念碑的意义在于:邀请观众介入纪念碑的塑造(同时也就是毁灭)过程,取代了那种静止、僵死的纪念碑膜拜活动;让纪念者自己行动起来、活跃起来;通过反思和刻画,让物理上的纪念碑下沉,让心中的纪念和反思上升;最后,纪念碑消失,记忆留下了——耸立在此地,对历史进行反思、凭吊和纪念的,别无他物,唯有观者自己。
⑤与此理念相似又不同,1994年,拉德马赫在柏林的新克尔恩区一处纳粹强制劳工营遗址旁的阳光大道上设计了一个自始至终“不存在”的反法西斯纪念碑。他保持周围环境的原貌,不耸立任何异物来干扰这个历史现场。这里有的只是一个暗藏的光柱机关,走在大道上的人无心中触发了机关,一个聚光投影仪就会启动,游移着,把一篇有关当年历史的铭文投射到周围的环境中:树梢、铁丝网、人行道上……从模糊到清晰可读。每一次启动,投射的铭文都不一样。就这样,它让路人自己来启动对历史的记忆,触发一个记忆的机关,来反思历史,每次纪念都是个体行为,都是独特而不可重复的。走在这里,纪念碑无处可寻,纪念却欲罢不能。
⑥在反纪念碑运动中,伽茨的创作可谓是“纪念碑的沉没”,拉德马赫的可谓是“纪念碑的虚化”,而霍海泽尔的反纪念碑,则是“纪念碑的颠覆”。1908年新建卡塞尔市政厅的时候,犹太实业家阿什洛特捐建了一个哥特风格的喷泉,被命名为“阿什洛特喷泉”,在1939年被纳粹党人以“犹太人的喷泉”为名摧毁并运走,只剩下基座。随后三年,该市3000多名犹太人遭到屠杀。为了铭记这一事件,1986年,霍海泽尔设计了新的“阿什洛特喷泉”。艺术家用混凝土原样复制了12米高的哥特尖塔式中空喷泉装置,不同之处在于,这个哥特尖塔不像当年那样耸立在空中,而是在短暂展览之后,在喷泉遗址的基座上,被倒插入深深的地底,沉没在地下水中,上面覆盖着铁栅栏和钢化玻璃,看上去就像那个被摧毁的阿什洛特喷泉的倒影、幽灵。水从四周的地底涌起,形成瀑布,发出回声。远远望去,阿什洛特喷泉一无所有,只是一个空旷的广场,只有当你走到近前,踏上去,自己作为纪念碑站立在遗址之上,才看到深入地底那记载着历史、曾被毁坏的喷泉的“倒影”,和自己的倒影混为一体,那是历史也是现实,是他人也是自我。悲剧发生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受难者,“莫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而鸣。”阿什洛特喷泉复活了,不仅在地底,而且在心底。
⑦德国的反纪念碑运动宣告世人:为了纪念,忘却那些石头。在良知和理智之上耸立起来的人,才是唯一应有的纪念碑。
(选文有删改)
【1】第②段中“这个历史的难题”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第⑥段画线句的作用。
【3】文中反复提到“自己”,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的“自己”强调的是今天的我们已经没有了纪念的行为和意识,为了达到纪念的目的,必须要唤醒人们,不能“遗忘”。
B.第③、④段中多次提到“自己”,目的是强调了纪念碑的无意义性,只有每个人行动起来,自己去反思和凭吊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C.第⑥段中的“自己”强调的是我们只有真正和纪念碑及其意义完全融为一体时,我们才能获得对历史的深刻而正确的反思与凭吊。
D.文章中大量使用“自己”这个词语确实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但有些地方还是显得生硬,比如第⑤段中的“自己”一词就可删去。
【4】下列对文中所提到的三座纪念碑的理解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伽茨设计的纪念碑邀请参观者留下名字,目的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用行动关注这座纪念碑的存在,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反思和凭吊。
B.拉德马赫设计的纪念碑被称为“纪念碑的虚化”,这里的“虚化”指的就是纪念碑根本不存在,人们的纪念行为都是自发的个体行为。
C.霍海泽尔设计的纪念碑被称之为“纪念碑的颠覆”,这里“颠覆”的不仅是当年高耸在地面的哥特尖塔,更有人们对于纪念碑的认识。
D.文中所提及的三座纪念碑理念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但是不管是无意识的触发,还是参观者的主动参与,都是想唤起人们心中的纪念。
【5】赏析文章的标题。
4.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棵树能站多久?
耿立
①平原深处上的木镇,没有人能说清树能站多久。
②在我家的老院,空闲地随意地栽种着各式样的树,花椒、榆树,槐树,椿树,枣树、梨树、杏树,这些树每个季节早晚都不一样,有脾性有语言,父母能听得懂,这些树是父母生命的一部分,父母对树有敬畏也有宠爱。
③母亲说一九四二年的大旱来临的时候,人们还没感觉,老鼠就从房屋的缝隙,从地边,从树上下来,他们成群结队,义无返顾地逃,随着老鼠出逃的人活了下来,后来想逃的也没有力气逃了,几千里的大旱,河南山东饿死上千万的人。
④那些年,树没有逃,树往哪逃呢?那些树还在老地方顽强地站着,在院子里,在村头。
⑤树不抛弃它立根的土地,人们回来了,但有些人没有回来,回来的是一把骨殖,埋在这片土地里,旁边栽种一棵树,那灵魂就开始在树下生活。
⑥我知道父亲有一个遗传爷爷的习惯,好背靠树干剔牙,刚吃过饭,还要喝碗水喘口气。
⑦“树枝是树扎在天上的根吧!”
⑧冷不丁父亲说出了这没头没尾的话,我们看不见树扎在泥下的根,但看到越过房檐的树枝,是啊,树是有两部分组成,那些地下的躲藏在土里的根,那些划拉在空白中的枝梢。我们猜想地下的根,他们呼吸地气,采集养分,我有时胡乱想,树根该是木镇最敏感的神经吧,她把细部把触角伸到泥土的深处,他们最理解泥土,他们抱着泥土。有时泥土累了,他们挠泥土的咯吱窝,直到泥土咯咯笑出声,笑的抽筋,父亲说那是惊蛰了。父亲的手也像皴皮斑驳的树根,他也在泥土里摸索,这手指也吸收泥土里的养分,什么时候,手指不能接受泥土的养分,那人也该成了泥土的养分,回归到泥土里。
⑨但我们能知道多少树的秘密,在我们不知道的夜里,树躲藏在我们的察觉之外,那时候的树是什么模样?即使高过房檐的树枝,我们知道多少呢?有些事是神秘的,树也是如此,长成一棵树不易,就如我家老院里的杏树,邻居家盖房打夯,虽然离我家的老院还有几十米的距离,隔着几家的屋檐,几处土墙,但没多少时间,那花也开晚了,果也挂少了,你说奇怪不?第二年还是如此,惊蛰三天了,这棵杏树,才迟迟疑疑地打点了花苞,勉强地露出了笑,像春天也蹒蹒跚珊迟迟疑疑,不想亲近木镇了。连续几年那棵老杏,都是高踞在我家的老院,不再繁花似锦,只几朵素素的花,像一个个翘凸的嘴唇,但说的什么我没听懂。
⑩父亲是听懂了,父亲说这树被惊吓了,得几年才缓劲过来,是的,在我们看不见的地带,树有树的生存的方式。早春,木镇的树大都还没长出叶子,要不了几天,几场东南风一吹,那在屋角的树,原先还半死不活的树枝头上,就像一下长出了角,有红的,有绿的,好像要斗牛场上的牛的犄角。其实木镇的人看到那树枝,就说:发青了。那代表春天来了,对杏树也说:发青了,他们言简意赅,一针见血,他们不像诗人说春意在闹,这是完全不同的对春天的看法。
⑪有的树,是被人砍下死去的,那是木匠相中了或者有人想拿树来换钱了,确实很多的树不是它想活多久就活多久的,有一年,就是春分那天,一个响雷,把我家老院的杏树劈开了一半,父亲以为这棵老杏要死呢,谁知第二年的惊蛰夜里,没有炸雷,没有鸡叫,只是我家的狗突然汪汪对着父亲睡的屋子狂吠,父亲打开房门,吃了一惊,满满的星光下,那枝头的杏花像商量好了,一下子都张开了小嘴,是他们一起对着屋门喊父亲了么,小嘴吹出:唔……唔……。兴许那时父亲睡的沉,父亲没听到,那狗子看不下去了,就狂吠,父亲看到杏花开了,用手抚摸一下还剩半拉身子的老杏,回到屋里对我说:咱家的老杏没死。
⑫我感到我的枕上有泪,不知是父亲的还是我的。
⑬但木镇的树有时也会老死的,树在那里站着站着,有时候就空了,谁要踢上一脚,那树干就轰然仆地,是啊,树老会死,但父亲说木镇的树很少能老死,像人一辈子经历七灾八难,能活成个老头可不容易。
⑭后来,我在填写履历时,在亲戚社会关系一栏,真想填上老杏,年龄:八十,户口住址:木镇:党派:无:与本人关系:老杏比我高一个辈分,是我的父辈。
(选文有删改)
【1】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请赏析其妙处。
【2】第⑩段段末写出了木镇人与诗人对春天的看法不同,试分析其用意。
【3】文章最后一段很有特色,请联系全文进行赏析。
【4】联系全文,概括“树”的象征含义。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①?
却忆安石②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③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喷霜竹:谓吹笛。喷,吹奏。霜竹,秋天之竹,借以指笛。②安石:谢安,字安石,东晋著名政治家,后被罢相,隐居东山。③宝镜:喻知我者。
【1】按照词的字数分类,这首词属于_______。
【2】对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词的开篇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主题,吊古伤今,抒发内心的不得志,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B.上片画线句写景,夕阳西下,风吹乔木,鸟儿归巢,这温馨的画面引发诗人不得志而思归的情绪。
C.下片运用典故,借谢安的受谗被疏和淝水之战的往事,曲折隐晦地表达未见重用志不得伸的情怀。
D.辛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这首词登览怀古,借凭吊古迹,抒发内心“闲愁”,风格豪放。
【3】联系全词,分析下片画线句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陈泰字玄伯。青龙中,除散骑侍郎。正始中,徙游击将军,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怀柔夷民,甚有威惠。京邑贵人多寄宝货,因泰市奴婢,泰皆挂之于壁,不发其封,及征为尚书,悉以还之。
②嘉平初,代郭淮为雍州刺史,加奋威将军。蜀大将军姜维率众依麴山筑二城,使牙门将句安、李歆等守之,聚羌、胡质任等寇逼诸郡。征西将军郭淮与泰谋所以御之。泰曰:“麴城虽固,去蜀险远,当须运粮。羌夷患维劳役,必未肯附,今围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虽其有救,山道阻险,非行兵之地也。”淮从泰计,使泰率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等进兵围之,断其运道及城外流水。安等挑战,不许,将士困窘,分粮聚雪以稽日月。维果来救,出自牛头山,与泰相对。泰曰:“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今绝牛头,维无反道,则我之禽也。”敕诸军各坚垒勿与战,遣使白淮。欲自南渡白水,循水而东,使淮趣牛头,截其还路,可并取维。不惟安等而已。淮善其策,进率诸军军洮水。维惧,遁走,安等孤县,遂皆降。
③泰每以一方有事,辄以虚声扰动天下。故希简白上事,驿书不过数百里。司马文王语荀觊曰:“玄伯沉勇能断荷方伯之重救将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简上事必能办贼故也都督大将不当尔邪!”
④后征泰为尚书右仆射,典选举,加侍中光禄大夫。司马景王、文王皆与泰亲友,及沛国武陔亦与泰善。文王问陔曰:“玄伯何如其父司空也?”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统简至,立功立事,过之。”泰前后以功增邑二千六百户,赐子弟一人亭侯,二人关内侯。景元元年薨,追赠司空,谥曰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因泰市奴婢(_______)(2)使淮趣牛头(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分粮聚雪以稽日月( )
A.拖延 B. 停留 C.到达 D.考核
(2)故希简白上事( )
A.希望 B.简洁 C.稀少 D.减少
【3】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玄伯沉勇能断/荷方伯之重/救将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简上事/必能办贼故也/都督大将/不当尔邪
B.玄伯沉勇能断荷方/伯之重/救将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简上事/必能办贼/故也/都督大将不当/尔邪
C.玄伯沉勇能断荷方/伯之重/救将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简上事/必能办贼故也/都督大将/不当尔邪
D.玄伯沉勇能断/荷方伯之重/救将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简上事/必能办贼故也/都督大将/不当尔邪
【4】把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羌夷患维劳役,必未肯附,今围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虽其有救,山道阻险,非行兵之地也。
【5】阅读第②、③段,概括陈泰的军事战略思想________和_________。(每空四个字)
【6】赏析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7.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陶征士诔序
南朝 颜延之
①夫璇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岂其深而好远哉!盖云殊性而已,故无足而至者,物之藉也;随踵而立者,人之薄也①。
②若乃巢、高之抗行,夷、皓之峻节,故已父老尧禹,锱铢周汉,而绵世浸远,光灵不属。至使菁华隐没,芳流歇绝,不其惜乎。虽今之作者②,人自为量,而道路同尘,辍途殊轨者多矣,岂所以昭末景,泛馀波?
③有晋征士寻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达。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
④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乎远。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有诏征为著作郎,称疾不到,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寻阳县之某里,近识悲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呜呼淑贞。
⑤夫实以诔华,名由谥高。苟允德义,贵贱何算焉?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谥典,无愆前志。故询诸友好,宜谥曰靖节征士。
注:①《韩诗外传》卷六记:晋平公游於河而乐,曰“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船人盍胥跪而对曰:“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於江海,玉出於昆山,无足而至者,由主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盖主君无好士之意耳。何患於无士乎?”②作者:这里指隐者。
【1】“诔”是一种文体,根据文本,推测“诔”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璇玉”和“桂椒”来作比喻,比喻那些思想深邃、追求高远,不愿迎合世俗之人。
B.“无足而至”和“随踵而立”运用了典故,表明统治者沉溺于喜好,轻视真正的人才。
C.当时的人们鄙薄的是没才学、靠阿谀奉承成功的人;欣赏的是坚守品行,不阿谀巴结的人。
D.“璇玉”和“桂椒”不是不能为“池隍之宝”、“园林之实”,而是有着自己更高远的目标。
【3】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概这就是所说的做官富贵,让家人忘记什么是贫寒吧?
B.大概这就是所说的屏除名利之心,家人都忘却了贫寒吧?
C.危险就是所谓的追求做官富贵,家人忘了贫寒的人了吧?
D.危险就是所谓的屏除名利之心,家人怎会忘却贫寒了呢?
【4】文章最后说“宜谥曰靖节征士”,结合文本分析,“靖节”具体体现在哪里?
【5】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
8.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确立观点,完成作文。
2017年年末,“佛系”一词开始流行,迅速成为网络热词。佛系,指的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对这种“佛系”的生活方式非常欣赏、推崇;有些人则颇不以为然。对此你又是如何看待的?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