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2019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测验网上考试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嘉庆十年(1805年)《大荒公禁栽烟约》记载了江西新城县烟草种植业情况:佣工者竞趋烟地,而弃禾亩。况农家妇女……今皆唯烟是务,妇不知织,布从何出?由此可知,当时新城地区
A. 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B. 商业市镇空前繁荣
C. 农业生产逐渐衰落
D. 小农经济受到冲击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南海县志》记载,珠江三角洲一带机器缫丝业起步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继之而起者,多至百数十家。”与此情形直接相关的是
A. 广州被列为通商口岸
B. 外国资本输入的刺激
C. 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
D. 新式企业的引领作用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家陈旭麓说:“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些变化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下列不属于材料中的“它”布新之举的是
A. 轮船招商局
B. 福州船政局
C. 派遣留学生
D. 发昌机器厂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为1901—1911年上海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统计表(据《晚清上海》绘制)对图表解读正确的是

部门

纺织业

缫丝业

面粉业

火柴业

水电业

机器业

矿冶业

新增企业数

80

69

54

30

60

20

73

新增资本额(万元)

1332.1

543.6

757.8

140

367

38

2474.2



A. 轻重工业之间均衡发展
B.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C. 新增资本主要流向轻工业
D. 工业发展得益于政策调整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2年11月,政府邀集工商各界代表来京举行全国临时工商会议,会议涉及制定经济法规;改变垄断政策,许民自由经营;裁免厘税,改良税则;提倡国货,仿制洋货,振兴本国制造业等内容。此次会议的召开
A. 反映了北洋政府振兴实业的意识
B.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 表明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D. 促使近代“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兴矿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资本独立经营的大型煤矿。至30年代,中兴煤矿发展成为全国第三大煤矿,1936年原煤产量达182万吨,堪称“中兴”极盛时期。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综合性股份制企业。这一时期,其发展壮大的主要条件是
A. 政府鼓励与措施推动
B. 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
C. 政局稳定与市场统一
D. 爱国热情与实业救国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设计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完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 反映了广大人民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
C. “大跃进”期间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D. 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中共八大总路线的贯彻执行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91年9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决定逐步放开对企业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的直接管理,缩小企业的指令性生产计划,逐步把部分指令性生产计划改成国家合同订货的形式,做到以销定产。这一决定
A. 推动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B. 助力企业进一步走向市场
C. 响应了邓.小平南方谈话
D. 促使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1959~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其中1987~1994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急剧增加主要源于

A. 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B. 经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C. 世贸组织对华贸易的促进
D.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农业机械保有量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图中1981—1986年中国部分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变化趋势反映了

A. 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巨大
B.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
C. 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活力
D. 市场经济发挥调节作用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是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表格数据的变化表明

年份

私营企业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数值(亿元)

比重(%)

数值(亿元)

比重(%)

数值(亿元)

比重(%)

1998

2083

3.90

33621

62.90

17750

33.21

1999

3245

5.62

35571

61.57

18954

32.81

2000

5520

7.94

40554

58.32

23465

33.74



A. 增强国企活力成为深化改革中心环节
B.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 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5年,《羊城晚报》记者刘婉玲以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文章,报道了许多工程师周末下乡镇企业“走穴”的情况。这是这个群体第一次被定义。材料中的“走穴”现象说明
A. 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
B. 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
C. 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D.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2年,上海《文汇报》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文。其后,登载了《痛哉!〈租地章程〉》。这两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借古讽今。其影射的是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 浦东的开发开放 D.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此后,我国政府
A.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 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 D. 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土地的转让现象,农业资产者获得了贵族手中的土地。通货膨胀加剧了社会阶级的分化,西欧物价平均上涨了两倍到两倍半。这一现象被称为
A. 商业革命 B. 价格革命 C. 工业革命 D. 圈地运动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经过70天的航行,虽然他没有到达中国,也没有到达印度,但他根据地图,仍将他到达之地称为“印度”(Indian),将他遇到的原住民称为“印度人”(Indians),他其实不知道自己发现了“新大陆”。这里的“他”是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麦哲伦
D. 达•伽马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这一变化
A. 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 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 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 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首流行于17世纪末的英国民歌《呢绒商的快乐》唱到:“我们聚集金银千千万,都是榨自穷光蛋……织工的工资本已廉,还须找茬扣工钱,生意不好马上就发表,好时就不让他们知分晓,只说:呢绒海外不好销,我们不想再干这行了。”歌中反映的现象
A. 揭示了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处境
B. 说明工业革命造成了社会矛盾激化
C. 客观上推动了英国的近代化进程
D. 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 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 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 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 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它能远距离传输,还能选择利用水力、燃料等多种资源生产,成本低廉。同时,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可以传输能量,而且还在于它可以传递信息。从它开始踏上近代技术舞台的时候起,就同时显示了它为社会充当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职能。”材料反映的科技成就
A. 率先应用于新兴棉纺织业
B. 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C. 促进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D. 推动电力工业的建立发展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可以毫无顾虑地对那些拒绝按它的意愿进行贸易的国家使用武力。”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英国拥有“机会”是因为率先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
B. 英国的“意愿”是以自由贸易的名义推行殖民扩张
C. 英国的“意愿”建立在其“海上马车夫”称号基础上
D. 英国“在全世界扩大势力”急于建成“日不落”帝国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工业化只局限在大不列颠。不列颠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意识到自己的领先地位,禁止机器、制造技术以及技术工人的出口。”这表明英国的主要意图是
A. 奉行贸易保护政策
B.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 维护工业垄断地位
D. 推行专利保护制度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1年3月,摩根以4.8亿美元购买了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钢铁公司。此后,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摩根现象”的实质是
A. 殖民扩张和掠夺 B. 工厂制度的形成
C. 经济结构的变动 D. 生产关系的调整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是胡佛任职美国总统期间的部分做法。这些做法


A. 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 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C. 实现了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
D. 赢得美国民众广泛认可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斯福认为,民主社会最可贵的品质是“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最契合“免于匿乏的自由”理念的是
A. 恢复金融秩序
B. 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C. 规范企业竞争
D.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斯福在一次演说中说:“单纯的施舍对具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而言,将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 “这种工作”是指
A. 整顿财政金融 B. 发紧急救济金
C. 推行以工代赈 D. 调整劳资关系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5年,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合签署的反对新政的宣言写道:新政就是一帮异想天开的神经质和野心家的恶作剧,它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该宣言主要针对的是
A. 紧急银行法
B. 全国工业复兴法
C. 社会保险法
D. 全国劳工关系法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后,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具体包括:掀起私有化浪潮、控制货币供给,削减福利开支等。这些政策
A. 维护了凯恩斯主义
B. 缓和了经济“滞胀”
C. 加强了“福利制度”
D. 壮大了“知识经济”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里根总统在1981年颁布行政命令,以“收益高于成本”原则 审核现行管制企业的规章,撤销和放宽了60多项管制条例。此后,联邦政府将原先负责的食品券和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等40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
A. 减少国家干预,减轻政府负担
B. 放松经济管制,恢复自由放任
C. 放弃社保责任,缩减福利规模
D. 扩大政府职能,转移福利开支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剑桥美国史》:“克林顿指出,对于这个步入后冷战时代、迈向新世纪的国家而言,这几乎是一场春之祭。美国不再与世界相脱离,而是通过之前几十年的技术发展,重新站在了世界的中心。”这一时期的美国
A. 经济滞胀没有缓解
B. 政府干预强度加大
C. 经济复苏局面呈现
D. 知识经济发展迅速
3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高技术产业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为27%,而传统的住房建筑业和汽车业的贡献率分别为14%和4%。……90年代末,美国与信息产业直接有关的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达80%。这一现象直接说明美国
A. 普遍的国家干预取得成效
B. 传统工业部门已经衰落
C. 福利政策刺激了经济发展
D. 出现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3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列宁在回忆录中说:“当我们渡过了,而且是胜利地渡过了国内战争的最重要的阶段后,我们就遇到了苏维埃我国内部最大的危机。这个危机不仅暴露了相当一大部分农民的不满,而且也暴露了工人的不满。”为解决农民不满,布尔什维克
A. 推行余粮收集制
B. 征收固定粮食税
C. 实行农业集体化
D. 提高农产品价格
3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列宁全集》记载:“应该尽量少干蠢事,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蠢事,尽量冷静地考虑:在什么时候,哪些任务可以用革命方法完成,哪些任务不能用革命方法完成……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与材料中“改良、渐进的方式”相符合的措施是
A.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B.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C.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承认企业和个人物质利益
3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为此,国家
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C. 建立集体农庄 D. 取消义务交售制
3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布哈林说:“托洛茨基主义的思想家天真地认为,每年最大限度地把资金从农业抽调到工业能保证整个工业的最大发展速度。但是,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只有工业在农业迅速增长的基础上达到高涨这样的结合下,我们才能长期地保持最大速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工业发展打破纪录。”这表明他主张
A. 协调工农业发展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推行农业集体化
D. 加快农业的发展
36. 详细信息
商会作为一种为振兴资本主义而奋斗的资产阶级社团,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曾起过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04年,清政府颁布《简明商会章程》,开始劝办商会,此后商会数量不断增加。在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引导下,商会是被动充当现代化动力的。1914年全国各商会代表在上海召开大会,宣告全国商联会成立,资产阶级走到了国家政府的前面。在辛亥革命后的15年中,特别是袁世凯政权垮台后10年中,国家政府和各党派无心和无力领导中国的现代化,资产阶级本能地担起了被国家所放弃的现代化大业。他们不仅大力从事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工商实业活动,而且积极参与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活动。因此,这一时期便成了中国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近代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商会兴起的国内有利条件。
(2)据材料比较商联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作为“现代化动力”的不同状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导致状态变化的国内外政治局势。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会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37.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正是在北部,伟大的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崛起,通货膨胀由南向北——受新的金银资源的刺激、受新的信贷形式及其扩展刺激。受人口增长创造的需求的刺激,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摘编自(美)F·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红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三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他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欧洲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具体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
(4)结合以上材料,概括近现代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趋势。
38. 详细信息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2年胡佛被重新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后,竞选主题仍然是“促进自愿主义、个人自由主义、联邦不对市场进行经济干预,基本上靠地方政府解除30年代初期的危急。”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则认为:“政府的职责在于保护全体公民的个人自由和私有财产,绝不能偏袒个别的小集团”,另一方面,政府还必须帮助经济金字塔底层被遗忘的人,“应该给他们提供条件,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从总的财富中取得足以满足其需要的一份”。
——摘编自刘绪贻、李存训著《美国通史(第5卷)》
材料二众所周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走过了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基本“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到1957年至“文化大革.命”的“超苏联模式”,打倒“四人帮”后,才最终在新时期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突破,也首先是对过去传统的“苏联模式”来说的。
——陆南泉、马龙闪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胡佛竞选主张的实质是什么?为了帮助“经济金字塔底层被遗忘的人”,罗斯福当选后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苏联模式”的名称。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的起点。相对于传统的“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体制和所有制结构方面有哪些“创新和突破”?
(3)综合上述各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