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5月月考历史题同步训练免费试卷(2014-2015年重庆市南开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淮南子·主术训》说: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其治国主张的核心是
A.“民本” B.“重农” C.“仁政” D.“无为”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律疏议·职制》载: “诸官有数,而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三百,一人加一等,十人徒两年。”据此可知唐太宗
A.以法制防止官员冗滥 B.任人唯贤以提高效能
C.以法制推进机构精简 D.惩治贪官以肃清吏治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分耕其中……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有田者一人,而耕者十人。”(苏洵《嘉佑集·田制》)材料所反映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应该是
A.千耦其耘 B.自耕农经营 C.租佃经营 D.资本主义雇佣经营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天宝二年,水陆转运使韦坚为朝廷从南方采办的货物: “若广陵郡船,即于袱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船,即京口绫衫段:晋陵郡船,即折造官端绫绣;豫章郡船,即名瓷、酒器、茶釜、茶铛、茶碗……。”(《旧唐书·韦坚传》)。材料表明唐代
A.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 B.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D.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提高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第一段是坚甲利兵,第二段是工商业和政治,第三段才是思想学术以及文学艺术等等。”学界普遍认为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历史分界点应是甲午战争,这是因为甲午战争之后
①“中体西用”道路宣告破产 ②维新变法思想开始产生
③“实业救国”成为时代潮流 ④民主革命团体开始建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为“1936年中国工业资本产业结构状况表(单位:万元)”,图表信息反映出当时( )


本国资本

外国资本

合计

轻工业

71137

39.77%

61269

42.22%

132406

40.87%

重工业

65745

36.76%

74531

51.35%

140276

43.29%

其余产业

41991

23.47%

9328

6.43%

51319

15.84%

总计

178873

100%

145128

100%

324001

100%



A.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B.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C.工业生产的半殖民地化
D.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1951年4月3日,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时毛.泽东给该院的题词。下列各项中对此分析正确的有几项

①题词即是“双百方针”的内容②中央已经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③主张在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④这一主张有利于文学艺术领域的繁荣
A.0项 B.1项 C.2项 D.3项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全球通史》中写到“他们并不把自己仅仅看作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是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并试图发现与牛顿发现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普遍适用的法则。”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B.马丁·路德和加尔文
C.启蒙思想家
D.爱因斯坦和普朗克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同学在某项历史专题研究中选取了以下史料:一、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二、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四、1851年伦敦第一届万国博览会。请你判断该同学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工人运动的发展 B.英国的霸主地位确立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工业革命的影响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初,艺术评论家在评论某一绘画流派论述:“他们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他们的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据材料分析,这一绘画流派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
A.达芬奇 B.拉斐尔 C.莫奈 D.毕加索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20世纪中期某国际组织创始成员国分布示意图,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

A.反法西斯联盟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欧洲联盟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分期是历史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不同的历史观会导致历史分期的不同。下列表格是三位学者对历史进行的简要分期。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是文明史观,乙是社会史观,丙是生态史观
B.甲是唯物史观,乙是社会史观,丙是近代化史观
C.甲是社会史观,乙是文明史观,丙是全球史观
D.甲是全球史观,乙是文明史观,丙是革命史观
1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前,在东亚地区的各国和诸民族所独有的国际秩序中,中华帝国的华夷外交体系构成了东亚地区外交体系的主体。德川幕府初期就开始尝试脱离中国的华夷外交而开展独自的外交关系,明治政府登上政治舞台后,同以往的统治者一样向清政府要求树立外交关系。甲午战争对于日本而言,新兴的日本在东亚变得更加重要了。不仅如此,此前中国一国可以主导东亚地区内的几乎所有事务,而今日本存在的扩大使得东亚世界呈现出了日清二元化的世界。在随后的欧美列强瓜分中国,以及随后的中国内乱中,日本逐渐取代中华帝国的东亚盟主地位。
——槽山幸夫《东亚近代史中的中日甲午战争》
材料二 二战后东亚格局演变概况

时间

发展阶段

内容

1945-1949

一方独霸

东亚地区基本上由美国单独控制

1949-1970

两方对抗

美国对苏冷战和对抗在东亚表现为和中国的激烈矛盾

1970-1980

三角关系

东亚出现了中美苏战略大三角关系

1980-1990

四边平衡

东亚出现了四国六方关系均衡发展(美苏、美日、苏日、中美、中苏、中日)

1990年以来

多国协调

东亚出现了多极协调的格局


——据王邦佐《回顾与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东亚格局》
(1)据材料一概述近代东亚地区国际关系所发生的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东亚格局的演变过程所呈现的特点。 并简述1970-1980年间“中美苏战略大三角关系”中,美国与中苏的外交关系。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的国际货币制度在1816年至1870年间形成。当时实行金本位制,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和黄金成为国际货币。金本位的确立,加上英国当时的经济实力,逐渐通过战争和殖民扩张确立的海上霸权和自由贸易政策,奠定了英镑的世界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时代。英镑走向全球化,不仅是基于世界对英国经济实力强大的信任,更有赖于英国完善的金融制度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作为“国际支付机构的中心支点”,伦敦遂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材料二 1943年英美两国分别发表了各自关于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方案。

凯恩斯计划

建立国际清算同盟,采取“透支制”:会员国在同盟中开立往来账户,但只能用于购买他国商品或对外投资,不能向同盟兑换黄金和现款:同盟在行使监督权时,应注意不使债权国干预债务国的各项政策。

怀特计划

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稳定各国货币;采用固定汇率制,会员国货币必须与Unita(基金货币单位)保持固定比价关系:会员国必须取消外汇管制;基金的管理由会员国投票决定,根据各国的份额确定在基金内的投票权;基金办事机构设在份额最大的国家。


材料三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该协议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该协议还规定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取消成员国相互之间以及成员国与IMF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规定,IMF逐步处理其持有的黄金。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货币进入英镑时代”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支持哪一方案,这一方案实践的成果是什么?两种方案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两种方案之争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牙买加协议”诞生的国际背景。 据材料三概括“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 并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围绕国际货币金融这一主题,结合现实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