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二上半期期中考试历史考题同步训练(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 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B.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 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D. 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战国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种民本思湖
A. 有利于缓和紧张的社会矛盾
B. 成为了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C. 反映了天命观念影响深远
D. 证明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有关孔子诞辰的记载,据此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推论是

A. 《公羊传》成书最早,故说法最可信
B. 《史记》记载最详细,故说法最可信
C. 海昏侯墓葬文物是地下最新发现,故说法最可信
D. “纸上之材料”应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孟子》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密孔的渔网)不入湾池,鱼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由此可知,孟子主张
A. 鼓励农民按照农时辛勤劳动
B. 遵从规律发展生产充实百姓财富
C. 政府不要干预百姓的生产生活
D. 古代已经普遍形成环保意识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
A. 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
B. 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
C. 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
D. 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初,陆贾告诫刘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据此可知,陆贾
A. 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B. 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
C. 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
D. 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 小篆 B. 隶书 C. 行书 D. 草书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
A. 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B. 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C. 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D. 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据此可知当时
A.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 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
C.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
D. 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的程颢指出:“佛学只是以生死恐动人”,“佛之学为怕生死,故只管说不休”,并以世界为虚幻是强生事。程颢如此评价佛教的主要原因是
A. 三教合流推动佛教渐趋中国化
B. 佛教的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学地位
C. 与儒家重世间伦理的理念不符
D. 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
A. 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B. 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C. 明道德之善的情怀
D. 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A. 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B. 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C. 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D. 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日某思想家辗转难眠,突然他在恍惚之中,呼喊狂叫,从床上跳了起来。然后他回顾心中记得的“五经”中的话,印证他的新认识。他发现“五经”之言与他的认识完全相合。该思想家由此得出的认识是( )
A. 存天理,灭人欲 B. 格物致知
C. 致良知 D.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代《崔氏族谱》规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族谱的规定体现了
A. 僵硬的程朱理学束缚人心
B.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 要求百姓要存天理灭人欲
D. 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 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 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 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 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
A. 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 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
C. 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 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希腊智者的教育活动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意辩驳论证的技巧,目标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智者的教育活动
A. 适应了政治体制需要
B.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 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
D. 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了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A. 物质生活
B. 科学精神
C. 自由权利
D. 理性价值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下列主张与此相似的是
A. “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
B. “美德即知识”
C.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
D. “信仰即可得救”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的以宗教内容为题材的圣像画,但此时的圣像画少了高高在上、冰冷不可侵犯的畏惧感,而是多了一丝尘世的生命气息和亲近感,如圣母玛利亚的形象不再有头顶上的金色光圈,而是显得更为温和、端庄。由此可知,这种变化了的圣像画
A. 意在阐明神是人造的理念
B. 蕴含了世俗的人文精神
C. 否定了宗教的神圣地位
D. 反映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A. 天赋人权说
B. 分权制衡说
C. 社会契约论
D. 三权分立说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两张图片是1475-1600年间德国大学学生修读专业统计图

据此可以推知
A. 德国宗教改革成效最为显著
B. 天主教的垄断地位受到冲击
C. 宗教改革影响学生专业选择
D. 世俗文化引导社会发展潮流
23.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618年,在与后金交战不利的情况下,明廷接受徐光启建议,购买西洋新型大炮,并聘请西洋铸炮师参与火炮铸造。清朝康熙年间命传教士南怀仁监制的神威大炮质量颇佳,在平定三藩和雅克萨战役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全国平定后,刀枪入库,造炮高潮戛然而止,自南怀仁去世后就没有再招外国人协助发展中国的火器制造业。同时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朝对火器控制极严,1715年康熙帝严斥奏请自造子母炮的山西总兵:“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清廷满足于中国火器对周边国家或某些民族的暂时优势地位,乾隆年间将英国使团炫耀实力的礼品——八门野战炮当作摆设束之高阁,未加以研究和仿造。徐光启的遗篇长期被当作经典研读,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大约通过阿拉伯人再通过十字军东征带回欧洲,此后,频仍的战争和军事征服成为欧洲新文明的发动机和助产婆。罗宾斯的《新的射击学原理》和马勒的《火炮论》对火炮的后坐力、射程和炮弹的飞行速度作了详尽分析和修正,这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这些理论,锥形炮弹取代了球形炮弹,……大炮镗床技术后来被用于蒸汽机制造,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气密性和效率。而枪弹要求高度的可换性又开辟了近代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先河。欧洲火炮的进步被运用到舰船上,配置成坚船利炮体系,有实力闯进任何它想征服的海域。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指出中西火炮技术进步的共同因素以及清代中国火炮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火炮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李时珍(1518—1593),明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出生于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自幼热爱医学,并不热衷于科举,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24岁就开始正式给人治病,由于他刻苦钻研,医术高超,治好了许多疑难病症。李时珍为了研究医术,读了很多古代的医术,他发现前人编著的医药书中有许多遗漏,甚至还有许多错误。他决心重编一本比较完备的药物著作。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李时珍阅读了大量的医学著作,还注重实地考察和采集草药。李时珍主张人定胜天,认为药性不是固定的,可用人工方法改造其自然性能。经过近30年的努力,他终于在60岁的时候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这本书内容十分丰富,收入药物1800多种,新增药物3700多种,医方1万多个,配有插图1000多幅。书中关于植物的分类方法,也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本草纲目》是中国药物学研究的总结,已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常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的医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时珍医学思想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