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代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
②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③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的富足惬意
④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A. 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B. 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C. 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D. 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抑事俯育,粗了伏腊,不致丧失气节。有田方为福。”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近千年间十分流行。这一现象
A. 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B. 缓解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
C. 导致土地占有趋向豪强地主
D. 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地主利用农民之间的矛盾,用增租转佃方式试图增加地租,而农民则利用地主之间的矛盾,用转佃他人之田的方式来达到降低地租的目的。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地租剥削自然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材料意在强调宋代
A. 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经济政策
B. 传统经济结构开始发生重大改变
C. 完成了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革
D. 封建性租佃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这种现象说明
A. 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
B. 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 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D. 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立国后,不仅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还同时推行土地买卖的“官版契纸(官方印制的土地所有权变更的证书)”和“标准契约”。这些措施
A. 强化了国家对土地管理
B. 阻碍了土地所有权流转
C. 有利于当时农业的发展
D. 导致了农业经济的衰退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南宋末年,吴自牧创造了一句后来非常著名的谚语:“开门七件亊,柴米油盐酱醋茶。”从中我们可以判断在南宋
A. 茶叶的种植己经遍及全中国 B. 米饭取代了面食的主食地位
C. 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基本确定 D. 商业发展促使饮食习惯趋同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是
A. 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 B. 推动了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C. 租佃关系成为农业生产主要形式 D. 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开始萌芽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湖南省沅陵县曾出土两张元代油漆颜料广告。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材料反映出
A. 繁荣发展的广告服务业
B. 较为激烈的商业竞争
C. 私营手工业地位的上升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每一个历史时代终结都有丰富的历史信息。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汉、唐、宋、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政事堂、交子、夜市、《梦梁录》

中书省、腹里、棉布、《旌德县志》

科举制、北门学士、市籍、士大夫画

御史大夫、耦犁、铁官、《说文解字》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①②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074年,宋神宗规定: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如果没有相关的政府凭证,则允许他人告发,按照偷税的有关规定进行依法处罚。这表明当时
A. 政府规范外商贸易行为
B. 政府厉行抑商政策
C. 外国商人偷税现象严重
D. 商税成为主要收入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宋朝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掌控,只限于传统农业和少数最重要的商品,而对于新兴的商业、金融业与作坊手工业则管理宽松。这表明
A. 宋朝失去对经济的掌控能力
B. 商品经济发展动摇宋朝统治基础
C. 新兴的行业拥有了发展空间
D. 新兴行业冲击自然经济传统地位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

A. 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
B.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
C. 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
D. 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朝以前的家训大多只重视读书仕宦,对其他职业较少提及,对诸如音乐、美术、医学等杂艺则持鄙弃态度。宋朝以后的家训对其他职业多有提及,基本不鄙弃杂艺。还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宋朝家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们谋生的职业观发生变化
B. 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C. 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瓦解
D. 主流社会观念受到冲击
15.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开始聚集于城市外围地区,形成了所谓“草市”的新居民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例如: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把汴京城外的居民区划分为八个厢,重新设置官吏进行管理。这是宋政府用行政手段将汴京城外的居民区正式纳入行政区划,承认其是汴京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城池外新居民区的普遍形成和发展壮大,说明城市的空间范围超越了城池郭墙的限制更广地延伸开来,城市的规模扩大了。这些新城区并不只是居民区而已,同时它基本上也都是工商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
——摘编自陈宇光《宋代农村人口流动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把城市外围居民区划定为新城区的原因。
材料二:宋代苏州人口(户数)简表

年代

户数(每户以五口计)

人口密度(人/km2)

史料出处

太平兴国五年(980)

35195

21

《太平寰宇记》

元丰三年(1080)

199892

104

《吴郡国经续记》卷上

宣和年间(1119一1125)

270000

161

《鸿庆居士集》卷二

德祐元年(1275)

329603

196

《姑苏志》卷一四



(2)概述上表反映的宋代苏州人口的变化,指出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材料三:宋元时期,许多宋朝官员、士人群体、富商及身怀绝技者移居南洋各地,不但经营着各种生业,而且是市场上的主导人群。环中国海诸国既渴望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又依赖中国海商经营其物产,并在相当程度上通用宋元铸造的铜钱或交纱。北宋时期,神宗认识到“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元朝更是将海上事业视为“军国之所资”“国家大得济的勾当”,故政府带头经营,鼓励民间全力参与。本系闽南的地方海神妈祖于宣和五年被宋廷“敕授灵应夫人”,渐次传播到了环中国海各处,接受上至皇家,下至黎民百姓的顶礼膜拜。
——摘编自于逢春《中国海洋文明的隆盛与衰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海上事业兴盛的原因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