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二分班考试历史试卷(安徽省合肥十一中)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大明令·户令》规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上依子数均分……”该规定沿袭的是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礼乐制
D. 郡县制
2. 详细信息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与选官制度“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对应正确的是
A. 品行、学识—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 品行、学识—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C. 考试成绩—品行、学识—门第声望
D. 门第声望—品行、学识—考试成绩
3. 详细信息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说明

A. 宰相权力的扩大
B. 专制皇权的加强
C.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D.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到协调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全球通史》中指出:“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伯利克里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做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材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
①直接民主
②轮番而治
③比例代表制
④差额选举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6年7月13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特雷莎·梅正式走马上任,接受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任命,组建新政府。这反映出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A. 首相对国王负责
B. 首相掌握了行政权力
C. 议会对内阁负责
D. 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院制议会行使,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这说明此宪法
A. 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
B. 实行了三权分立原则
C.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D. 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印度)公司觉得,总是从中国买茶叶,而自己的商品却在中国打不开销路,长期下去与中国人做贸易就挺亏,而且由于硬通货不足,英国商人每每需要从墨西哥或南美等地运来鹰洋、白银才能跟中国人做生意,这样做太费事了。于是,他们希望用一种新的替代物品来打破这种贸易逆差。”这种“替代物品”是
A. 鸦片
B. 棉纱
C. 枪炮
D. 蒸汽机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C. 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表格中数据说明()
A. 国民党成为抗日的主力 B. 历史事实无法被认知
C. 中国重视舆论宣传作用 D. 报纸不具有史料价值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了《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后写的学习心得,正确的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
◇巴黎公社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俄国二月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十月革命的成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要与具体的国情相结合;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是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A. 号召与会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 阐述亚非各国联合反帝反霸方针
C.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 提出不同性质的国家“求同存异”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习马会世纪握手”。这历史性的一握翻开了海峡两岸关系新的一页。回顾历史,打破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事件是

A. 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 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
C. 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D. 2008年,海峡两岸直接“通商、通航、通邮”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这首《竹枝词》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A.
B.
C.
D.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朝刘子翚《忆樊楼》一诗中写到:“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从“夜深灯火上樊楼”一句中,可分析得出宋代汴京城商业活动的突出特点是
A. 夜市繁盛,突破了时间限制
B. 草市兴起
C. 管理严格
D. 坊市分开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A.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B. 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C. 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 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在不同年代的增幅对比,表中1895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民族工业的增幅前后差异较大,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4~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A. 清政府对民间设厂的态度不同
B. 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思潮不同
C. 北洋政府对外来侵略的态度不同
D. 国民革命前后的政治环境不同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的工业部门加工制造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从地球上最遥远的地区运来的原料,并且他们所生产的制造品已经不只是供本国内部消费,而且是供世界各处消费”。这种现象反映出
A. 工厂制度出现
B. 垄断组织建立
C. 世界市场形成
D. 第三产业兴起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欧盟委员会这样解释欧盟旗帜的文化含义:12是完美和丰饶的象征,使我们同时联想起《圣经》中的12使徒、罗马的12铜表法、一天的12小时、一年的12月……最后,圆形的排列代表了联盟。对这一解释,理解正确的是
A. 联合欧洲十二国为统一国家
B. 封建神学在欧洲占统治地位
C. 罗马法确立了欧盟法制规范
D. 欧洲联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5年12月,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正式成立,该组织创始成员国有57个,其中不乏欧洲发达国家,如图漫画《纷至沓来》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A. 发展中国家发挥了主导作用
B. 经济区域集团化获长足发展
C.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D. 中国国际影响力有很大提升
20.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的政治制度总是孕育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并各具特色。回答下列问题。
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原来的封建诸侯国。这些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一些国君意识到,要想比对手在王位上坐得更久,就不能让地方封建领主继续分享他的权威。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在亲属和公子之间进行分封。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
1877年,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得到进一步澄清。这次选举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以及总理与其内阁对立法机关负责的原则……在共和制的法兰西,很长时间内真正的执政者并非成了礼仪人物的总统,而是总理和他的内阁,他们严格地对立法机关的多数负责。不幸的是,一个议会里往往有一打左右的党派存在,总是难以形成多数。
——(美)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19世纪法国与美国共和制的不同。
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满清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汉人、满人、蒙古人、回人和西藏人。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1月1日共和国成立,其间仅共有83天。这样迅速的胜利在世界上其他任何伟大的革命中是罕有其匹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政治变革的角度说明“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21. 详细信息
农业的调整不仅关系农业发展,也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
材料二1978﹣1984年粮食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百万吨)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2)据材料二归纳1978﹣1984年中国农业经济呈现的态势,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因素是什么?
(3)材料二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22. 简答题 详细信息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性决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汉代的丝织品,曾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远销到古罗马。罗马帝国的哪一法律体系也涉及规范和调整贸易?
(2)明朝末年,西班牙占据菲律宾后,马尼拉(属菲律宾)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中转后远销世界。概括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世界历史背景。
(3)近代英国曾掌握海上霸权。19世纪中期,英国商品贸易遍及全球的根源是什么?为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战后初期,哪一国际贸易组织因时而生?该组织呈现出哪些特征?
(4)“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和周边国家共创机遇、共同合作、共享成果,实现互利共赢。概括“一带一路”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在战略目的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