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高一历史月考测验(2019年上册)同步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无论是国内制度还是国际制度,评价它的首要标准就是能否实现普遍的有序状态,并在此前提下促进人的安全和福利。从这个角度讲,秦的制度是一个伟大创新,它在中华大地上建立了一个普遍秩序的先例,为后世垂范。据此可知,秦朝的制度创新主要是指
A. 郡县制
B. 中央集权制
C. 官僚制
D. 三公九卿制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到战国时期已经瓦解,被郡县制取代。但是,汉高祖刘邦灭异姓王后,又大封刘姓诸王,“刑白马而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分封制的回潮说明
A.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B. 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政权的长期稳定
C. 西周的分封制被后世普遍推崇
D. 分封对象主要为同姓子弟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这里的“中间路线”是指
A. 中朝制度
B. 郡国并行制度
C. 刺史制度
D. 察举制度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安》:“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己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种做法
A. 使中书省地位超越尚书省
B. 有利于防范宰相的擅权
C. 明确划分了三省的职能
D. 说明监察机构日益完善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这反映出
A. 农业发展迅猛
B. 分封制度崩溃
C. 郡县制度形成
D. 官吏待遇下降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李阳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在福州市西南郊的盖山阳歧村严复故居参观访问时拍到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孝的对象为祖先考妣(不包括健在的人),孝的形式是祭祀,以不断强化祖先权威和同出一祖意识,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至春秋,孔子倡导的孝的基本形式是侍奉父母,将孝下移至庶人,为人子者都是孝的主体。这种变化反映出
A. 父权挣脱宗权
B. 宗法观念淡漠
C. 礼乐制度瓦解
D. 小农经济确立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后,一直到嘉靖时期,海禁政策时松时紧,总体上说是以紧为主。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增长,出现王直等民间海商集团,然而明政府认为其是与倭寇勾结的海盗行为,屡次镇压。以上现象造成的最深远影响是
A. 强化了海禁政策
B. 使沿海百姓丧失了部分经济收入
C. 王直等海商集团与倭寇勾结损害了政府利益
D. 扭曲了中国人的海洋观念,丧失了面朝大海发展自我的机会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晋的孙盛讨论《三国志》与《世语》有关袁绍出兵人数的差异。《三国志》写到:“袁绍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曹操根据地)许。”《世语》则记载:“袁绍仅有步卒五万,骑八千。”孙盛指出:“根据曹操曾对崔琰说,冀州户籍曾有人口三十万,再加上幽、并、青等州,更是不少。袁绍用兵,必然大举出动,所以他出兵十万攻打曹操应属可信。”上述孙盛所说的内容,在历史学中称为
A. 叙事 B. 考证 C. 褒贬 D. 史论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朝名臣张廷玉居官五十年,兢兢业业、廉洁奉公,深受器重,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曾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在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期间,他可以
A. 监察地方各级官员
B. 协助皇帝上传下达
C. 独立处理军国大事
D. 直接掌管中央六部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太宗曾命人将各地刺史姓名写于屏风之上,坐卧恒看,得其事迹,必书于名下,以备赏罚黜陟。并下令,县令人选由五品以上官员举荐,太守人选则由他亲自定夺。这表明唐太宗
A. 注重提高地方官员的素质
B. 重视州县官员的选任及作用
C. 加大选派京官外任地方的力度
D. 收归人事权强化君主权力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言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
A. 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
B. 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C. 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
D. 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学者钱穆指出,其实“宰”和“相”,在春秋时代也仅系封建贵族的家臣,但到秦汉则化私为公,变成了正式的政府执政官。这反映了
A.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B. 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
C. 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转变
D. 中央集权的高度发展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古代中国,刑事审判权的行使是确保社会安定和统治秩序建构与维护的重要手段,事关国家运兴衰与百姓生活苦乐。在宋代,经常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宋代统治者的做法有助于
A. 保障审判权依法行使
B. 消灭官员的腐败问题
C. 审判中实现人人平等
D. 缓解君臣之间的关系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有个叫赵宣的人,葬亲后不久就关闭墓道,在墓道中守丧20年,博得“乡邑称”的类名,“州郡数礼请之”,他推托。太守亲自登门求见,才知其有五个孩子,都是在守墓期间生的,太守大怒,以“诳时惑众,诬污鬼神”将其治罪。这个事件主要反映
A. 汉朝选官依据儒家思想
B. 汉朝选官注重孝行与廉德
C. 汉朝注重对官员的监督
D. 汉朝察举制存在消极影响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 设“三衙”,收精兵
B.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C. 各州郡财赋大部分中央掌握
D. 派文臣做知州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京晨报》:中国传统思维中,一向有一个祖先、一个政权、一个核心的习惯。五千年文明需有一个源头,从制度方面寻找是
A. 井田制影响
B. 禅让制影响
C. 八股取士影响
D. 宗法制、分封制影响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这种地方区划有利于
A. 加强中央政府权威
B. 延续汉初地方行政制度
C. 增强区域文化认同
D. 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语云“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孔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种思想的源头是
A. 君主专制
B. 中央集权
C. 宗法制度
D. 家天下观念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秦与齐并称东、西帝的提议。”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分封制度体系趋向崩溃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 天下共主的时代已来临
D. 兼并战争促进社会进步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代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其中策一项,对其内容明确界定:“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的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据此可知明代的科举考试
A. 形式僵化限制严格
B. 考核内容注重“经世致用”之学
C. 不再重视儒家经典
D. 要求考生所学的知识全面务实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指的是( )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宗法制和分封制
C. 宗法制和郡县制 D. 宗法制和行省制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②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4.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需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三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职位

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清代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材料四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在处理君权与相权关系问题上,秦朝与唐朝统治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请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大循环的表现,并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25. 详细信息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阅读材料:
材料一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 和明朝“天子与阁臣不常见,有所谕,则令内监先写事目付阁撰文”的情形不同,“世祖章皇帝(顺治)亲政之初,即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在御前票拟”。
——摘编自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一一八《职官四》
材料三 在军机处产生以后,清朝决策机构更加明朗化,内阁行政职能更加明确,在为政方式上,朝廷对日常政务与机密重务的处理有了原则区别,即所谓“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这可以说是军机处对清朝行政体制的一大完善。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军机处和内阁在权力分配上并不对立,它的出现并不影响内阁作为中央政府处理日常政务的职能,内阁仍一如既往地承担着大量繁复冗杂的行政事务(在军机处设立以后,需要票拟的题本一度大量增加),而这是军机处所不能也无法取代的。
——高翔《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内阁大臣的职责,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内阁的性质。
(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两朝内阁处理政事的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分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论述军机处设置的意义。
26.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察举制与科举制

察举制

科举制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人、门兼美

取士不问家世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