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二期中考试免费试卷完整版(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影响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今天,科学发展观提
出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思想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可见
A.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 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D. 哲学能够使我们正确对待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C.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
A.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揭示的是普遍的规律
B. 具体科学对哲学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C.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两大阵营分别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
D.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明代后期的王夫之说:“气者,理之依也。”朱熹认为:“理生万物。”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A. 都肯定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 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
C. 前者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
D. 前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后者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下列选项中与之最一致的观点是
A. “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B.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黑格尔
C. “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 D. “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陆九渊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
D.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总结十九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的。回答题.
【1】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之所以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它
①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
②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可以 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④是“科学之科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是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封闭的理论体系
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指出下列选项中所列举的事物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日月星辰
②马克思主义
③亭台楼阁
④工作计划
⑤动植物
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⑦工程设计方案
⑧电磁场
⑨法律和法规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④⑦⑨ C. ①②③⑦⑨ D. ②③④⑦⑨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正确的认识有
①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那么“杞人”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A. 物质决定意识
B. 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C.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 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地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的物种。这说明()
A.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B.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C. 人们在规律面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D. 规律具有主观性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
A. 夸大了物质运动 B. 否认了相对静止
C. 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D. 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就其根源来讲,意识是
A. 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
B. 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
C. 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
D. 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亿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和人心向背,最终决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这说明
A. 物质决定意识
B. 意识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C.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物质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说明
A.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 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C.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 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个人经验越丰富,认识能力越强,处理问题就愈加全面深刻,而缺乏实践经验常常是犯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B.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C. 要充分发挥思考的作用
D. 只要经验丰富,办事情就能达到预期目的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原生态民歌唱法的形成,更多是劳动者在生活劳作中自然引发积累而形成的,它存在于劳作环境中。这主要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A.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 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 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 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认为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来源于亲自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识。对于这一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认为人的认识有两个来源
②否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③承认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④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A.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 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共同点是
A. 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 它们都是一个知识体系
C. 客观事物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D. 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 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 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 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会转化为谬误。这主要是因为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D.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 客观性
B. 能动性
C. 物质性
D. 主观性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哈佛大学之所以强调“更要与真理为友”是因为
A. 真理作为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B. 真理能够直接转化为社会物质力量,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真理作为一种正确的世界观,能够穷尽对事物的认识
D. 追求真理是学生成长的最终目的
29.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30. 详细信息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二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31.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教育部通知,从2017年春季开始,在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中,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把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学生教材当中去。
史学专家根据大量史实研究发现:1931年9月18日发生在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承担起独立领导中国抗日斗争的壮烈使命并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英勇殊死的斗争,其他一些中国军队也在奋起抵抗;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爱国华侨也积极支持和参加抗战。中国人民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让中国人的物质、精神、鲜血和生命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此,“14年抗战”的概念更科学,过去“八年抗战”的概念仅是指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只是十四抗战中从局部抗战进入到全面抗战的一个阶段。
我们修正历史概念,不是记住仇恨,而是要呈现历史本来面目,客观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反映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特殊贡献和巨大牺牲,警醒日本右翼、维护世界和平;是为了让中国人民铭记血泪史、屈辱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斗争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增强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顽强奋斗、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根据材料,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教育部要求大、中、小学校教材一律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抗战”的主要原因。
32.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30多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