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次月考题同步训练免费试卷(2018-2019年广西平桂高级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指
A. 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关系
B. 事物同周围事物相互制约的关系
C. 事物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D.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B.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它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D.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联系普遍性的理解错误的是
A. 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各环节是互相联系的
B.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的
C.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恩格斯曾指出,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对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进行了报复。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③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创造规律
④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改造和战胜自然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
A. 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
B. 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D. 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外国一位心理学家说:“我+我们=完全的我”,从世界观意义上看,其蕴涵哲理是
A. 部分离不开整体,当部分离开整体时,部分就不成其部分
B. 人生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C. 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改造主观世界
D. 只有搞好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大代表将城市和农村比喻为人的两条腿。现在农村这条腿短,不补齐这条短腿,就要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这反映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A.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C.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
D.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叶城的石榴人人夸,库尔勒的香梨甲天下……”号称“西域大果盘”的新疆早年受制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水果外销困难。近年来,维吾尔族农民充分利用现代物流和电商营销,将新疆的优质水果销往全国,走上致富之路。这启示我们要

①认识联系普遍性,开展实践,主动创建自在事物的联系
②把握联系多样性,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促成事物发展
③根据联系条件性,超越条件,创造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尊重联系客观性,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现实的人与人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就有时比10大得多,但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这一定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①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②办事情要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
③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性
④整体高于局部、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成语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A. 邯郸学步 B. 唇亡齿寒 C. 吐故纳新 D. 因地制宜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天上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一说法形象地指出了
A. 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
B. 客观事物的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C. 万事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D.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为
①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②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反复循环
④新事物和旧事物之间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事物的量变一定能引起质变
B. 量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C. 事物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所以量变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D.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绝大多数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于“改革会使绝大多数人受益”,因此
A. 改革符合客观规律
B. 改革代表事物的发展方向
C. 改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D. 改革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改革“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表明
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C. 新事物能够战胜旧事物
D. 没有力量能够阻止改革的步伐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 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B. 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 真理以谬误为基础
D. 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副对联告诫人们
A. 要坚持适度原则 B. 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C. 要重视量的积累 D. 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事物变化与发展的区别在于
A. 变化是看得见的,发展是看不见的
B. 变化是发展,发展不一定是变化
C. 变化既有前进的也有倒退的,而发展是前进上升的变化
D. 变化是倒退向下的变化,发展则是前进上升的变化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对“客观的物质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实践是与主观对立的客观事物
B.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
C. 实践是带有强烈目的性的活动
D. 实践可以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克思说过,“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论述主要说明的是
A.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具有能动性的活动
C. 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D. 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活动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A. 实践的历史性 B. 实践的能动性 C. 实践的客观性 D. 实践的主观性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是由于16世纪至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
C.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D. 对科学发展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藏族有句民谚:“天平是轻重的衡量器,实践是是非的试金石。”美国也有句澎语:“只有实践的钥匙,才能打开真理的宝库。”它们反映的一个哲学观点是
A. 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生活中,当我们伤风感冒时,医生经常建议多喝水。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却指出,对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
A.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C. 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
D. 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A. 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有用性
B. 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上升性
C. 是错误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 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26.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材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而原有的抗疟药因为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屠呦呦和她的科研团队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通过大量实验、翻阅大量医书,并从《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的记载中获得灵感,不断改进提取方法,在经历190多次的提取失败后,采用低沸点的乙醚做材料,终于成功提取了青蒿素,由此开创了疟疾治疗的新途径,全球数亿人因为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结合材料,说明青蒿素的研制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5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7周年纪念日。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航天探索向来伴随着高风险,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造成灾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包括航天员、空间应用、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和空间实验室八大系统的宏大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高新技术领域。“零瑕窥”“零失误”“万无一失”是各单位的一贯要求,不放过任何细节。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自觉服从大局,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什么能够成功?
28.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棱。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纪录片《深蓝》展示,企鹅在将要上岸之时,要从海面潜入海中,沉潜到适当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迅猛向上,飞出一道弧线,落于陆地之上。企鹅的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沉潜绝非沉沦,而是勇敢、智慧、自强。如果我们在困难面前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自强不息,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陆: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就会破命运的风浪所玩弄,直至精疲力竭。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分析,我们可以从“沉潜”中学到哪些道理?
29. 详细信息
地处浙北的大云镇缪家村,原来是一个农业村,经过长期的不懈奋斗,如今已经变身为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耀眼新星”。缪家村通过宅基地置换、承包地整体流转、土地租赁等方式积极探索土地集中经营,构建“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党员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并充分利用大云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的契机,结合自身区位交通、资源特色等优势,探索发展“旅游+农业”,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做优、做亮休闲旅游。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缪家村也注重文化建设。把原来散居的村民集中安置到新小区,定期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善行义举榜”等评选活动,举办书画、健身、老年学习、文艺表演等高品位的文化活动,推进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建设有本地特色的“文化礼堂”“文化广场”……既使村民增强了生活幸福感、焕发了建设积极性,也为乡村旅游打造了一张文化名片。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缪家村能够变身为“耀眼新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