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后半期期中语文免费试卷(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字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敕造(là) 逡巡(quān) 合从缔交(zòng) 跂而望矣(qĭ)
B.句读(dòu) 崤函(xiáo) 瓮牖绳枢(wèng) 六艺经传(zhuàn)
C.狗彘(zhì) 庠序(yáng) 陈抟老祖(chuán) 养生丧死(sānɡ)
D.筋骨(jīn) 藩篱(pān) 锲而不舍(qì) 其曲中规(qū)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歆享 弯弓抱怨 良将劲驽 沸反盈天
B.宵拆 扣关攻秦 群山万壑 混世魔王
C.巉岩 弃甲曳兵 锄櫌棘矜 两靥之愁
D.蹙缩 度长契大 不积跬步 牲澧香烟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省:省察
C.流血漂橹 橹:盾牌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启齿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使人听此凋朱颜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③序八州而朝同列 ④追亡逐北 ⑤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⑦会盟而谋弱秦 ⑧用心一也
A.①/②⑤/③⑥⑦/④/⑧ B.①⑦/②③⑥/④/⑤/⑧
C.①⑦/②⑤/③⑥/④/⑧ D.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你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C.金就砺则利 D.自以为关中之固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不同于其他三项的句式是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转徙于江湖间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未之有也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①斧斤以时入山林 ②作《师说》以贻之
C.①填然鼓之 ②乐毅之徒
D.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文学或文化常识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世称“八德”。“八德”中,孝悌居于重要位置, 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兄长。
B.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大师,在人性问题上,主张“性善论”,有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认为通过后天学习可以完善人的本性。
C.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常谓“万乘之尊”。
D.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部分判词,人物指代正确的一组是
①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
②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③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④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A.王熙凤 妙玉 薛宝钗 林黛玉 B.王熙凤 林黛玉 妙玉 薛宝钗
C.薛宝钗 妙玉 林黛玉 王熙凤 D.薛宝钗 林黛玉 妙玉 王熙凤
1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从渔业方面阐述“王道之始”的措施,并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观的两句是“____,____”。
(2)《劝学》中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却能“衣食丰足”的事例证明了用心专一的好处,用“____,____,_____”这一相反的事例来揭示了用心不专的坏处。
(3)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句描写秦始皇用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振长策而御宇内,_____,___,_____。”
(4)韩愈在《师说》中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挑战后,以“_____ ,____”来说明得知道理有早有迟,学问和技艺各有所长的师生观。
12.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王昭君二首 白居易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1】下列对诗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不同于他人咏昭君“死战生死俱为国”的高尚和宏大,白居易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刻画出了昭君楚楚可怜的形象,诗歌格调略逊一筹。
B.“愁苦辛勤憔悴尽”仅仅七字,便将这位辞家别亲、远赴匈奴的巾帼奇女子概括殆尽。 “愁苦”二字描绘出她为民族大义和亲北庭后,深抑于心底的忧愁和痛苦。
C.第一首诗偏重于静态的画面描述,以欲扬先抑的手法塑造了昭君的伟大形象;第二首诗则选取了颇具典型性的送别场面,借助人物语言塑造了人物形象。
D.这两首诗的侧重点虽不相同,但能在同一题目下彼此补充、相映生色,使得这组诗别开生面,在众多吟咏昭君的诗歌中脱颖而出,历久弥新。
【2】试分析白居易《王昭君二首》和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中的昭君形象所怀有的情感有何异同之处。
13.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节选自韩愈《师说》,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从而:表目的连词,因此,就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指示代词,那些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D.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群:名词用作状语,成群地
【2】下列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 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在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后,论说了老师的作用以及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B.第二段通过三组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抨击了“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
C.第二段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 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D.本文观点明确,论证方法丰富,具体用到的论证方法有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4.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件小事
鲁迅
①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②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③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教他拉到 S 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 S 门,然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④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 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⑤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⑥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⑦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
⑧“你怎么啦?”
⑨“我摔坏了。”
⑩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 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⑪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 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⑫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⑬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
⑭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
⑮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⑯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 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⑰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一九二〇年七月
(原刊 1919 年 12 月 1 日《晨报•周年纪念增刊》,后收入《呐喊》)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短小精悍,是以小见大写作手法成功运用的典型;同时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将车夫和作为雇主的“我”对于同一件事的不同态度进行对照,凸显了小说主题。
B.本文通过一波三折的情节叙述,不仅展现了车夫不假思索的真诚和善良,也表现了鲁迅最深刻的生命感悟和自我反省。
C.本文语言朴素无华,不似鲁迅先生惯常的冷峻嘲讽,但这种轻描淡写的语言风格并不影响作者感情的抒发。
D.文中多处关于“风”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了“我”复杂的心理活动,也烘托了车夫高大的人物形象。
【2】试分析本文中车夫的形象特点。
【3】如何理解作者在事发当时“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而现在却“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这两种矛盾的心态?请分别做出分析。
15.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图片及文字,根据图文含义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 表达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