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一下册期中历史(湖北省浠水县实验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禝”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 非常重视祭祀
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两张图片,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中可以得出的最主要的结论是

A.提高了集体耕作效率
B.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
C.形成了封建自然经济
D.推动了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安石《元丰行示德逢》:“四山悠悠映赤日,田背坼如龟兆出。湖阴先生坐草室,看踏沟车望秋实……”诗中的“车”是指

A.
B.
C.
D.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中叶以后,福建地区出现了“仕宦富室,相竞畜田,贪官势族,有畛(界限)遍于邻境者,至于连疆之变,罗而取之”。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
B.重农抑商
C.土地兼并
D.闭关锁国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主要是酒器、乐器、礼器、兵器,对此历史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与祖先及神沟通的媒介
B. 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C. 当时兵器只有青铜兵器
D. 商周时不存在青铜农具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五代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创烧的柴窑瓷器滋润细腻,技艺精绝,因产品有限,传世极少,有“片柴值千金”之说。明朝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记载:“柴窑最贵,世不一见……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据此,判断下列关于柴窑瓷器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釉色如雨过天青色
B.轻盈匀薄,精美绝伦
C.技术精良,面向市场
D.声音如击磬般优美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开元年间(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
B.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C.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D.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扬州地区有“郭集”、“刘集”、“谢集”、“马集”等乡镇地名,这种含有“集”的地名由来与古代的什么商贸形式有渊源关系
A. 夜市
B. 草市
C. 都会
D. 会馆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代《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C.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D.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代有的徽商经营商业致富,但仍然要“治甫田以待岁,凿洿池以待网罟,灌园以待瓜蔬,腊饔飧,不外索而足。”材料主要说明有的徽商
A. 有自给自足的观念
B. 积极开发农村市场
C. 以农业为发展基础
D. 改变了旧经营方式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汉时征发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称为七科谪(即是指犯了罪的官吏、杀人犯、入赘的女婿、在籍商人、曾做过商人的人、父母做过商人的人、祖父母做过商人的人)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被纳入“七科谪”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 激化阶级矛盾
B. 打压商人群体
C. 削弱军队实力
D. 阻碍经济进步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丝路山水地图》在戊戌年(2018年)春晚惊艳亮相,据考证此图绘制于明朝中后期,地理范围从中国嘉峪关到天方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这幅地图的出现以实物证明了在西方地图进入中国之前,中国对世界地理特别是对于丝绸之路沿线已有清晰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研究丝绸之路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B.说明明代地图学已经比较发达
C.展示了明代已有丰富的世界地理知识
D.表明明代官方已经放弃了海禁政策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 市场扩大刺激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C. 中国对外贸易地位由入超变为出超
D. 开埠通商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第一个机械化兵工厂。下列企业与之类型相同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发昌机器厂
C.汉阳铁厂
D.轮船招商局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这里的“时务”是指
A.创办军事工业
B.兴办民用工业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洋务企业的兴办
A.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使中国完全走上了富强之路
C.产生了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近代某企业“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该企业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C.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表。表中数据呈现以下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1927—1936年上海华商纱厂数及设备统计

年份

1927

1929

1931

1933

1935

1936

纱厂数

24

28

28

31

31

31

纱锭数

684204

810978

1005328

1102032

908446

1105408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
B. 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张謇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的福新面粉公司等一批民族企业。但细究其发展历程,大多坎坷崎岖,其根源是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 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D. 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 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化
C. 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明显
D. —五计划成就巨大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3年9月,周恩来在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说:“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没收封建地主土地
B.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发展外向型的经济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前不久,习.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形势下,提出国内主要矛盾的会议是
A.第一届人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新中国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它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C.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D.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首首老歌都是一个个时代风貌的缩影。有首歌这样唱道:“爷爷说那一年变化很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地分啦!北京城开了一冬天的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与该首歌曲创作直接对应的历史背景应是
A. 三大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 成功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C.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全面展开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
A.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
B.计划经济体制完全被打破
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不包含下列哪一具体内容
A.独立的政治管理体系
B.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
C.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D.市场调节为主的手段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有过四次修正,涉及市场经济的修改内容如下表,从中可以看出

修改年份

修改内容

1988年

私营经济首次进入宪法,“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3年

“实行计划经济”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

称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

对非公经济由“引导,监督和管理”改为“鼓励,支持和引导



A.国家的重点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B.频繁修宪不利于市场经济理论完善
C.改革开放有利于非公经济地位上升
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图画日报》20世纪初的一则图文报道。图中一群上海女性身着旗袍骑着自行车外出。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新潮人士已经遍及城乡
B.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西方文明影响国人生活
D.新式交通工具广泛使用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末戏子杨月楼与富家女子私定婚姻,但是女方家庭从中作梗,利用官府势力将杨月楼打入大牢。《申报》自报道该案起就把处理该案的县令作为抨击对象,批评他无理无据乱判案,从而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这主要说明《申报》
A. 注重重大新闻报道的连续性
B. 发挥了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
C. 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D. 以维护民众利益为办报宗旨
31.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土地制度的变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宋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迅速,“在这种经济发达的情势下,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然要作为商品卷入市场”。
——摘编自王也《宋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材料二1978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会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文件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土地兼并的根源。简述宋朝“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材料三概括我国上地使用权流转的影响。
32.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可以从以下要素给历朝历代打分。

考察一个王朝,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素

一、政治(清明的时间长短、政局的稳定性)

二、文化(思想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朝气、活力)

三、风俗(即民德,基层民众的素质、社会主流道德风尚如何)

四、经济(民众的生活、商业是否发达,是否按照历史的惯性自然发展)

五、国防(是否有强大的武装抵御外来侵略,对外战绩)

六、教育(国民教育程度,人才培养)

七、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规章科度)

八、领土(直接治理面积以及表示臣服的属国范围)

九、科技(发明创造、生产力发展水平)

十、国际地位(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同时期各国的综合国力比较)



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分别打分,其中“经济”是必选要素)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33.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落后于世界潮流的情况下,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曲折又漫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杨宁一《现代化理论》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材料三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国属于“原发型”与“传导型”国家的哪一类型?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这些条件的其中两个是如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