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在线免费考试

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老百姓把进剧场(戏院)欣赏京剧(以及其他戏曲艺术)说成是“看戏”。什么是“戏”?“戏”并不是剧本所写的故事、情节,而是京剧舞台在观众面前呈现的一个意象世界,一个情景交融的美的世界。
京剧的“戏”(意象世界),当然也要依靠剧本,依靠剧本所提供的故事情节,但更重要的是依靠演员的表演。就京剧舞台意象(“戏”)的构成来说,剧本所提供的故事情节,往往只构成一个框架,一种背景,而意蕴和韵味主要不在这里,意蕴和韵味主要在于演员的表演。所以梅兰芳说京剧舞台艺术的特点是“以演员为中心”。京剧演员是京剧舞台意象创造的主体。就像俗话说的,“戏”在演员身上。
京剧演员的表演,最基本的手段被人们概括为四个字:唱、念、做、打。唱、念、做、打,其实就是歌舞的结合。
京剧中的“唱”占首要地位。京剧首先是一种唱腔艺术。京剧中凡是有名的戏都有若干精彩的唱段,并在观众中广为流传。京剧唱腔的韵味,往往体现了京剧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懂得欣赏京剧唱腔的韵味,就不能在观赏京剧时获得深层次的美感。
“念”是指念白,就是人物的说话,在京中主要起叙事的作用。念白分韵白和京白两种。韵白是音乐性很强的朗诵,比较文雅。有身份的人一般用韵白。京白是在北京话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朗诵语言,具有干净、利落、爽快的特点。一般是身份低的人使用。“唱”要有韵味,“念”也要有韵味。
“做”和“打”是演员利用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和情境。做,包括身段、眼神、独舞、群舞等,其中有纯粹的舞蹈,但多数是把日常生活里的动作舞蹈化。打,是武术、杂技的舞蹈化,用来表现竞技或战斗的场面。由于京剧艺术的“虚拟”的特点,所以演员的“做”和“打”的表演有极其广阔的空间。在《拾玉镯》中少女孙玉娇和青年书生互相对视,顿生爱意,两人目光似乎连成一条有形的线。这时,剧中的刘媒婆用烟袋锅去勾这条线,她用力向下一扯,两人的眼光也随之向下垂落,她一放松,两人的视线立刻反弹回来。这种表演就产生了很大的趣味。演员的“做”和“打”,当然是服务于整个“戏”(意象世界),但它本身又往往有一种形式美和技巧美。如梅兰芳在《霸王别姬》中的一段虞姬舞剑的表演,就有一种形式美,受到观众欢迎。至于技巧美,那就是京剧中一些需要特殊技巧的高难度动作,常被人称为“绝活”。
京剧表演的独特性在于唱、念、做、打集合于一两个主要演员身上。
过去习惯称呼京剧表演的主要演员为“角儿”,称呼著名演员为“名角”。照这种称呼,那么可以说,京剧的意象世界(“戏”)的生成,主要依赖“角儿”的唱、念、做、打的表演,特别是依赖“名角”的表演。这就是京剧艺术和其他戏剧艺术形式在美学上最大的区别。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哪个演员演哈姆雷特,舞台上的意象世界都是莎士比亚的世界。而京剧则不同。梅兰芳演出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宇宙锋》的意象世界乃是梅兰芳的世界。莎士比亚去世了,莎士比亚的世界是永存的。梅兰芳去世了,梅兰芳的意象世界,梅兰芳的美,也就随之消失了。
人们说,京剧是“角”的艺术,主要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京剧艺术二百多年的历史,无数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实践经验,都证明了京剧艺术在美学上的秘密就在于此。
(摘编自叶朗、朱良志《京剧:“角儿”的艺术》)
材料二
继承传统,应是全面完整的继承。新编戏,不是只让人物在台上唱传统声腔,如果忽视京剧的虚拟、写意、程式化的基本特征,就会以偏概全。如今,传统戏唱、念、做、打“四功”中的念、做常被忽视,文戏只重唱,武戏只重打,而唱又只重高、响、冲,忽视情感、韵味,打只重花哨、猛爆,不重人物、气度、韵律,这种肢解的传承,不能全面保持京剧的传统风韵和表现手段的综合性优势。
继承传统,必须是高水平传承,才能充分体现国之瑰宝的精粹。在剧目上应追求“两化”“两多”,即传统剧目精品化、经典化,新剧目多层次、多样式。许多传统剧目确实凝聚着表演艺术的精华,但其中不少在文本等方面存在不足,与表演艺术的精美和时代发展不相适应,对这一历史的局限不应抱残守缺,要从实际出发,以谨慎、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加工,做到弥补缺憾而又精华不丢,原貌不动。新剧目也要努力出精品,在量的基础上求质,提高成活率和生命力。
高水平的传承必然伴随着艺术上的创新。创新包含两个部分:表演艺术和编、导、音乐、舞美、灯光等环节。音乐、舞美、服饰、灯光等环节的创新,在尺度的把握上,又应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
一是外来艺术元素的引入和高科技手段的利用,包括交响乐、合唱队和灯光、效果等要考虑是表现剧情、塑造人物的需要,起到强化舞台氛围、效果的作用,是丰富还是改变了京剧的本体特征,是美化还是以写实取代了“写意”。
二是创新是烘托还是限制表演艺术的发挥,这非常重要。京剧是以表演为中心的艺术,不论包装多么考究,如果不利于表演艺术的发挥,也不能算是成功的创新。这应是一条硬性的检验标准。
(摘编自人民日报《京剧传承须高水平,创新从本体出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京剧舞台来讲,“戏”不是故事、情节而是呈现给观众的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B.京剧舞台意象的意蕴和韵味主要取决于演员的表演,剧本只是构成一个框架和一种背景。
C.京剧演员的表演本质上是歌舞的结合,其主要手段就是人们常说的唱、念、做、打。
D.韵白是音乐性很强的朗诵,是在北京话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具有干净、利落、爽快的特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一个演员要把京剧表演中“打”的功夫练好,那就最好有一些武术或杂技的基本功。
B.演员的“做”和“打”一旦达到相当水准,不仅能完成戏中的表演任务,更能形成自身表演特色。
C.与西方的戏剧艺术依托作品本身相比,中国的京剧表演更有赖于某一两个主要演员的独特魅力。
D.传统剧目凝聚着表演艺术的精华,我们只需在传承中谨慎小心,力求保持作品原貌不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属于京剧表演中会使用韵白的一项是( )
A.《拾玉镯》中的刘媒婆 B.《盗甲》中的时迁
C.《西厢记》中的张君瑞 D.《秋江》中的艄翁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近年来,社会上有人以“京剧+重金属摇滚”或“京剧+比基尼”等方式进行所谓的京剧文化创新,受到一致批评。结合材料,说说这些“创新”违背了哪些原则。
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寻找王×成
张港
1973年的冬天,冷得邪乎,兴安岭上龙门农场,田鼠冻得钻进知青宿含。于是,可怕的鼠疫暴发了。
1月27日夜,狂风打鼓,大雪拍门。一辆马爬犁从三分场驰到卫生院,抬下上海人李志鹏。
李志鹏脸泛了青。高烧的人这个脸色,是真不行了。他要说什么,又发不出声音。他指指我上衣口袋,比画着。我明白了,他是要写字。我的破钢笔其实只是摆设,极少用。
李志鹏哆嗦着接笔,哆嗦着摸出一块挺旧的手绢包。在手绢上,他费力地写出个“王”,笔就不下水了。我接来笔,用舌头洇了洇,又下水了。他接着写,写得太费力,写了老长时间,之后他就闭上了眼睛。送他来的上海人比画:“把这个包——交给这个人——对吗?”
李志鹏点点头,我们几个人连声喊:“一定一定一定。”李志鹏的眼睛睁了一下又合上,就再也没有睁开。
上海小伙子李志鹏就这样走了。最后陪他的,只有三个上海知青加上一个东北的我。处理完后事,我们想起了那手绢包。
脏兮兮的旧手绢,里面是钞票,35元。皱手绢上的字,歪歪扭扭,第一个是“王”;第三个是“成”;中间这个,有人说是“之”,有人说像“云”,有人分析是“立”。不管怎么说,一定要将这手绢包送到王×成手上——我们点头了,我们答应过李志鹏。
龙门农场也就五六千人,找一个人还不难。我们先从三分场开始,先从上海人入手,可是,没有王×成。
我们成立了“专案小组”,分工负责,分片包干,拉开大网。然而,还是找不到。
一转眼,上海知青大返城,专案小组成员最后剩了我一个。每一个人走时,都对我说“一定一定,一定要找到王×成”。
之后,我与上海书信不断,上海与我书信不断。
一晃,我也离开了农场,也娶着了媳妇。我给媳妇讲手绢包的事。媳妇手指在舌上抹湿,一张一张数过那35元钱。她将手指头塞进我的秋衣破洞里,一转一搅:“真的不少哩!够织件毛衣哩!”她枕在我的手臂上,日子穷而甜。
儿子降生,特能吃,而他娘没奶。因为钱断了,所以奶粉断了。媳妇先是骂我无能,然后又是骂我无能,最后,她摸出手绢包摔在炕上。我狠狠地瞪她,说:“不行!”
我与上海书信不断,上海与我书信不断。可是,那个王×成,就是找不到。
寻找王×成的队伍渐渐发展壮大,我们这些最穷的人家却最先安装上电话,打着长途电话研究王×成,研究手绢包。
那一年,上海来了兴致勃勃的电话:“找到了,在上海,原来的龙门知青。”电话要我带上东西,赶赴沪上。“邮不行吗?”“不行,面当面,物对人,得确认。”
想想那个大风雪之夜的李志鹏,我带上干粮,买了车票。
那人叫王子成,手绢不对,钱的数额也不对。虽然路费是上海人出的,可我欠了债,债是大田的野草,锄了又长。
一晃,我发现自己老了。这个手绢包,让我长出许多皱纹。可是,怎么办呢?那个大风雪之夜,李志鹏最后那样子,总在梦里,总在醒时。我与上海人通话,决定发起一次大规模的总攻——不管不顾地不分时间地点人物地大讲这个手绢包的故事,发动群众,搜寻王×成。
这天,我接到个电话,那人自称龙门农场的,在城里治病。事情重要,电话说不行,要我到医院会面。
路上,我忽然想到,这自称叫于诚的人,莫不就是找了20年的王×成?
比我还老的于诚,果然就是“王×成”。
于诚摸着手绢包:“是不是35块?是不是两张10块,一张5块,剩下1元的,还有两张5角?”
“是是是,对对对!”
“两张10块的,卖榛子钱;一张5块的,土豆钱……”于诚老泪纵横。
“找了20年呀!原来是你。”我终于明白了,在农场时,我是知青,他是山东移民,我们相隔二十多公里。
于诚翻来覆去地看手绢,翻来覆去摩挲那些市面上已难见的旧纸币。突然,他将钱拍我手上,说:“原来张眼镜就是你呀!这些钱是你的呀!”
我傻了,我不能不傻。
于诚缓缓气,说:“去过六分场吧。”
我没去过。
“去六分场的路,总走过吧!”
我记不得。
“一辆胶轮拖拉机着火,你们知青救火。这还不记得?”
好像——这事有。
“有个人,救火烧了毛衣。后来我打听了,他叫张眼镜。我就攒了钱,托人买上海毛线,我得赔人家毛衣呀!托来转去,没了下落。想不到,钱钱钱……钱在这儿,你你你……你在这儿。”
泪如水泼,我不会说话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海人李志鹏临终前艰难地留下遗言,表明他不想将钱据为己有,也引出下文寻找王×成的故事。
B.“债是大田的野草,锄了又长”形象地写出“我”生活的贫困,反映了寻找王×成的艰难。
C.小说不仅写了我在寻找王×成,还有众多的人也参与到寻找的队伍中,传递了人间正能量。
D.于诚看到“我”后老泪纵横,虽然他早就知道“我”是他找的人,依然为“我”的精神所感动。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以“寻找王×成”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设置了悬念,激发出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的儿子没钱买奶粉吃,媳妇骂“我”无能,侧面表现“我”一定要将钱交给王×成的决心。
C.“我”与上海书信不断这一情节反复出现,表明“我”一直在寻找王×成,突出了我执著的一面。
D.小说最后插叙“我”当年救助一辆着火的拖拉机的情节,完善了小说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3】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设置巧妙,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室始洞然 洞然:明亮的样子 七月既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
郯子之徒 徒:徒弟,门徒 骐骥一跃 骐骥:骏马
B.往往而是 往往:常常 不绝如缕 缕:细丝
今之众人 众人:一般人 木直中绳 绳:墨线
C.大母过余曰 过:访,探望 托遗响于悲风 悲风:秋风
师不必贤于弟子 贤:超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痛心
D.殆有神护者 殆:大概 山川相缪 缪:盘绕
而绝江河 绝:断绝 今已亭亭如盖矣 盖:伞盖
4.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①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
景元四年秋,诏诸军征蜀。维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②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
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选自《三国志·邓艾传》)
[注]①太祖:魏武帝曹操。②方轨:大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
B.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
C.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
D.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鳏寡孤独”泛指失去依靠,需要照顾的人。其中“孤”是指幼而无母。
B.徙,在古代常指流放的刑罚或是官员官职的调动,而文中则为迁移的意思。
C.嘉平,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魏齐王曹芳的年号,年号制度最早发端于中国。
D.玺绶,是古代印玺上所系彩色丝带,借指印玺。玺是封建社会帝王所用玉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艾出身贫寒,从小失去父亲,还有口吃的毛病,但是他志存高远,读陈寔碑文而自定名字。
B.击退姜维后,在郭淮向西进攻的时候,邓艾认为应该分兵防备不测,随后他又识破了姜维的声东击西之计。
C.姜维在剑阁阻止了钟会前进的步伐。这时邓艾献上奇袭蜀国腹地的大胆计划,让姜维大军腹背受敌。
D.邓艾率军击败马邈和诸葛瞻后,到达雒城,迫使后主刘禅遣使请降。进驻成都后,严控部下,受到称赞。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2)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项脊轩志》)
【5】概括景元四年冬,邓艾率军攻蜀获胜的主要原因。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表面是写景,实则写意,不露痕迹,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B.首联“参横斗转”既照应诗题,也暗含人生的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之意。
C.本诗的抒情很有特色,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D.尾联作者说九死不恨,意为无恨也无希望,表达遭贬蛮荒的悲戚无奈和心灰意冷。
【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_________ ”一句通过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强大的感染力;“_________”一句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明确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_________”指出了蟹心浮气躁的结果。
(3)《赤壁赋》中写曹操破荆州后率领军队沿江而下的盛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7.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孙玉亭来说,眼前的生活仍然像梦一般不可思议。
实行责任制尽管半年多了,他还没有从这个变化中反应过来——农村的改革如同一次大爆炸,把我们的玉亭同志震成了严重的脑震荡……失去了亲爱的集体以后,孙玉亭感到就像没娘的孩子一样灰溜溜的。唉,他不得不像众人一样单家独户过日子了。他当然也不再是双水村举足轻重的人物。人们现在在村巷里碰见他。甚至连个招呼也不打,就像他不存在似的。哼!想当初,双水村什么事上能离开他孙玉亭?想不到转眼间,他就活得这么不值钱?他眷恋往日的岁月,那时虽然他少吃缺穿,可心情畅快呀!而今,就像魂灵一下子被什么人勾销了……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
B.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C.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
D.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
【2】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比喻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8.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参加本届进博会的展商们表示,虽然全球疫情不容乐观,但是中国给了他们充分的安全感,让他们对进博会这个平台充满信心。安全感和信心来源于中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上所取得的杰出成效,更来源于中国经济在疫情期间所表现出的强大韧性。
围绕今年的进博会,依然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不能被忽视的话题。但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展商都表示,尽管全球疫情形势还不容乐观,但来参加第三届进博会他们从未犹豫过。展商们安全感和信心的背后,是组展方为进博会安全举办采取的一整套疫情防控措施。事实上,让展商对第三届进博会充满信心的,不仅是中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还有中国经济在疫情期间所表现出的韧性。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安全感和信心,第三届进博会才能承开放包容的理念,为全球搭建共享未来的平台。
9.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文段中,薛宝钗在现场,但作者没有描写她的反应,请推想薛宝钗会有怎样的反应,并根据人物性格和原著相关内容简要说说理由。
10.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百度词条中将“网红”定义为在现实或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友关注从而走红的人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走红的人。
中国的网红发展史与网络媒介技术发展同步,而网红类型也越来越多元化,散布于各个领域。网红、网红店、网红产品甚至网红经济等成为流行语。
人们向往着网红民宿和网红景点,通过网络感受古朴的中华文化,打卡风靡一时的网红奶茶小吃店,甚至顶着千人一面的网红脸。网红文化正悄然塑造、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与审美能力。
对于“网红”这个词,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