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6月线上考试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2019-2020年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第一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朝中叶以后,江南地区的蚕桑丝织一片繁荣,有的农户专植桑树以出售桑叶,有的专门缫丝,有的专织一种丝绸品。浙江湖州南浔等地就专门产丝,其丝号称“湖丝”。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农业生产开始出现严重衰落 B.区域经济走向互补合作
C.农产品商品化、专业化趋势 D.民间纺织形成了链条化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代江南地区的一些土地所有者,不再满足于把土地出租,而是雇工经营全部或部分土地,他们亲自管理生产,非常注意作物配置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由此可见明代江南地区
A. 新的经济因素滋生
B. 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C. 放弃传统经济模式
D.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朝政府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戍军。”这直接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 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B. 大力推行“海禁”政策
C. 加紧控制广大人民
D. 保护远洋渔业发展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朱元璋主持的《皇明祖训》中写道: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或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这反映了明初政府
A. 邻国面前抱有大国姿态
B. 主张平等对待世界各国
C. 希望建立平等外交
D. 已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下列观点与此观点相近的是
A.“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B.“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城。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人为的原因是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某学者统计,明代从洪武到嘉靖200年间主要实行“海禁”,隆庆、万历以后部分“开禁”,“海禁”时间是“开禁”的3倍;清代前期196年,39年“闭关”,157年基本开放,其中1757~1840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的“半闭关”。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
A. 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B. 旨在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
C. 推动了国内各地区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
D. 反映出经济状况逐渐恶化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万至60万,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则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激增,不难直接看出
A.近代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 B.民国初年振兴实业取得实效
C.国民政府币制改革成效显著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顺利开展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年洋货骤赢,土货骤绌,中国每岁耗银至三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盖其物出自机器,洁白匀细,工者价廉。华民皆乐购用,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摘自薛福成《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材料中的“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的本质问题是
A. 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解体
B. 中国的民族工业遭到外国资本的侵略
C. 中国的棉纺织业受到沉重打击
D. 中国的专业性劳动力进一步扩大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甲午战争期间,中央政府第一次发行国债,向国内的通商口岸的商号、企业、商人进行借款,因为有利息,被称为“息借商款”。这和过去的战争期间向商人摊派有很大的不同。清政府这一举措
A.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B.保证了对日作战军费来源的稳定与充足
C.是对中国民族企业及商人的大力扶持 D.减少了外国银行对中国财政的控制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75年,中国在正当的进出口贸易中仍处于出超,出超额近111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入超。到1885年,入超约2320万两白银,1905年入超额扩大到9416余万两白银。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 出口总额锐减
B.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关税税率下降
D. 政府放宽兴办实业限制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民国三十一年设厂数为1138家(其中民营1077家),民国三十三年只有549家(其中民营533家),民国三十四年,民营设厂数只有68家。……重庆民国三十二年871家工厂中,停产者达270余家,……衡阳有民营机器业90家,已停工者达20家,占22%。上述数据说明( )
A.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遭受严重挫折
B.西部和南部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重心
C.实业救国思潮的涌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D.官僚资本是当时民族经济发展的最大敌人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6年,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签约决定两国国民均有在彼方“领土全境内”居住、旅行与从事商业、工业、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职业的权利,以及采勘和开发矿产资源、租赁和保有土地的权利;并且在经济上享受国民待遇。这些决定
A..签署于抗日战争时期 B..挤压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
C..使国民总产值逐年增长 D.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60年代,为了摆脱经济困难,国家对商业采取宽松政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很快。到经济调整后期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政府通过加强集市贸易管理、征收集市贸易税等对集市贸易进行限制,集市贸易日渐式微。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经济政策受政治运动影响
B. 国家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C. 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挫折
D. 政府对市场经济高度管制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61年1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在优先发展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发展社员家庭副业》。社论指出,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要规定一些有效措施,在优先发展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发展社员家庭副业。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试图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
B. 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经验
C. 系统的纠“左”
D. 运用新机制调节农民经济生活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改革开放初期,雇工7个人还是雇工8个人,成为是不是存在剥削,是个体户还是私营业主(资本家)的“唯一标准”。并且还有经济学家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找到理论依据。这反映出当时
A.“姓资”“姓社”的论战 B.改革依然受到“左”的阻力
C.经营者雇工不得超过7人 D.旧的所有制体制并没有突破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因在生产关系上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急于向更高级形式过渡,从而造成重大失误的事件是
A.农业和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改革给处于困境中的国营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首钢巨变得益于(  )
A. 依靠政府的计划性指令 B.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C. 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邓.小平说:“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一讲话
A.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
B.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C. 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 为九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扫除了阻力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4年9月28日新闻联播:“如今的中国,每一秒钟全国就有一家民营企业注册成功,每一秒钟,民营企业的投资就增加90万元,每一秒钟,一千万家服务业企业就能创造出4亿元GDP。”与材料中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面对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定,江苏省委抓住机遇,果断决策,把加快发展沿海、重点发展沿江的战略列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八五计划,并着重制定了开发建设沿江经济带的总体规划。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定应该是
A. 创办第一批经济特区
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
C. 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爱好者杨宁在一次藏友的交流会上得到一张上面盖有“洛阳市制粉合作作坊”公章的股票凭证(如图)该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

A.见证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导致了中国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反映了新中国改造民族资本的创举
D.说明了建国初期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A. 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 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 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 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3年,广州有一家报纸报道:汉口市面上有三种女人,四寸半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表明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妇女解放 D.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辛亥革命潮流冲击下,人们纷纷剪掉辫子。1919年,末代皇帝溥仪也剪掉了大清国的象征--辫子。但是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地处中国偏远地区的农村,还有不少人留着辫子。这说明近代中国
A. 辛亥革命影响非常有限
B. 交通不便导致信息不畅
C. 封建保守势力十分雄厚
D. 社会习俗变迁很不平衡
29.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
(宋朝的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皆是,即无容虚之屋……客贩往东……曾无虚日。
——《梦粱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条件。
(2)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30.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2年荣宗敬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公司(见下图)。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荣氏兄弟也由此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二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福新面粉公司在该段时间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原因?并简述民族工业肥料不足和生长缺陷的各自表现?
31. 详细信息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1953~

1958~

1963~

1966~

1971~

1976~

1981~

1957年

1962年

1965年

1970年

1975年

1980年

1985年

年均增长率

4.5%

4.3%

11.1%

3.9%

4.0%

5.1%

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1997年

25.5%

39.1%

17.9%

18.5%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78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