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半期期末语文在线测验完整版(2019-2020年福建省八县一中)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
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溢。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 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 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另外,“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 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从而达到表达诉求、宣泄情绪的目的。而网络媒体为了点击量, 也往往迎合、 利用网民这样的心态和诉求,通过精心炮制的标题来引发围观,甚至引导舆情。
“标题党”新闻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借助于舆情的裂变式传播迅速扩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给突发舆情的应对处置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另外,纵容“标题党”新闻,对那些坚守社会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人来说是种不公平,可能会造成 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媒体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制定措施整治“标题党”现象, 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标题党”现象泛滥的问题,以保证网络媒体良性发展,净化与论环境。
(摘编自詹婧《热点事件舆情传播频现“标题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党”炮制新闻标题手法多种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
B.用博人眼球的标题来增加点击量,是“标题党”新闻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注的最有效的方式。
C.在门户网站和新媒体上,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标题能否吸引人非常重要,纸媒则不然。
D.网民面对多元化的媒介渠道和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形成了只浏览标题、图片等却从不关注新闻细节的习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析“标题党”现象的危害,突出了加强网络新闻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
B.文章从媒体和网民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
C.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标题党”现象盛行。
D.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标题党”现象进行了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民对新闻事件的“老不信”心理应该跟当前社会的诚信危机有关系,强化诚信意识是消除“标题党”现象的一个途径。
B.对网络媒体来说,流量意味着经济利益,这导致自律精神不强的网媒过于关注流量变现,失去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C.“标题党”新闻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滋生网络谣言,激发负面情绪,导致大范围舆情失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D.利益驱动是“标题党”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只要媒体改变“流量变现是王道”的经营原则,“标题党”现象就能消除。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材料一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文艺界需要真正的优质偶像》,2018年8月30日)
材料二
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新华社北京2018年9月6日电)
材料三
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却被扭曲的“眼球经济”推波助澜。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2018年10月4日)
材料四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值得忧思。
(摘编自潘涌《美育为何难落实》,2017年1月1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在开放多元的社会中可以拥有不同审美选择,但不能变审美为“审丑”。
B.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化品格的提升。
C.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
D.社会转型期难免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育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正常社会现象,每一代青少年经历倾慕偶像的心理体验也属正常。
B.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C.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有的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密切联系。
D.新时代军人身上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
【3】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橘子
[日]芥川龙之介
①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朝窗外一看,昏暗的站台上,也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
②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
③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
④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是解不了闷儿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⑤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嗒一声落了下来。她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的鬓发。
⑥一会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橘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⑦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橘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的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
⑧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的场景描写,具有灰暗的色调,渲染了冷漠的情绪,不仅为后文姑娘抛橘子的细节作了充分的铺垫,也揭示了“我”的性格。
B.文中“(姑娘)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一句表达了“我”的看法,认为姑娘是现实社会的具体化,是卑俗现实的化身。
C.乡下姑娘艰难的想打开车窗,虽引起了我的同情,但因对她印象不好,加上沮丧心情,我还是冷眼观瞧,从心里希望她打不开。
D.小说语言生动细腻,故事情节曲折多变,深深地打动人心;乡下姑娘抛橘子的细节极具画面感,给人留下回味无穷的想象空间。
【2】“姑娘抛出橘子”的细节是小说的亮点,请谈谈理由。
【3】小说结尾,我为什么能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4.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守文,字国华,并州太原人。父晖,从周祖征河中,战死。守文年十四,居丧哀毁,周祖怜之,召隶帐下。广顺初,补左班殿直。宋初,迁西头供奉官。蜀平,迁知简州。时剑外多寇,守文悉招来集附。从曹彬等平金陵,护送李煜归阙下。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煜心遂安。
太平兴国初,秦州内附,蕃部骚动,命守文乘传抚谕,西夏悦伏。三年夏,汴水决于宁陵,发宋、亳丁壮四千五百塞之,命守文董其役。是冬,又与阁门副使王侁、西八作副使石全振护塞灵河县决河。
八年,滑州房村河决,发卒塞之,命守文董其役。辽人扰雄州,命守文率禁兵数万人赴援,既至,辽人乃去。雍熙二年,诏守文率兵屯三交,俄加领武州团练使。属夏人扰攘,命守文帅师讨之,破夏州盐城镇岌罗腻等十四族。又破咩嵬族,歼焉。诸部畏惧,相率来降,西鄙遂宁。
五年春,大举北伐,为幽州道行营前军步军水陆都监。卒与辽人遇,为流矢所中,气色不挠,督战益急,军中服其量。端拱初,改南院使、镇州路都部署。是冬,辽骑南侵,大破之唐河。端拱二年十月,卒,年五十五。太宗悼惜之,赠侍中。谥忠武,追封谯王,遣中使护丧,归葬京师。先是,将臣戍边者多致寇以邀战功,河朔诸州殆无宁岁。既败岐沟关,乃命守文以内职总兵镇常山以经略之。守文既丧月余,中使自北边来言:“守文死,军士皆流涕。”帝问:“何以得此?”对曰:“守文得奉禄赐赉悉犒劳士卒,死之日,家无余财。”帝嗟叹久之,赐其家钱五百万,为真宗纳其女为夫人,即章穆皇后也。
(节选自《宋史•郭守文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
B.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
C.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
D.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古代为直系亲属(父母或祖父母)服丧,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根据生者和逝者亲疏关系的远近,居丧时的丧服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
B.阙下,阙本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阙下则一般指帝王所居之处,后来又常常借指朝廷。
C.西夏,唐朝中和元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封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后来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D.雍熙是宋太宗的第二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称,由西汉武帝首创。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几乎每个皇帝都用好几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守文年少从军,为朝廷出力。14岁时其父就随周祖征战而死,守文居丧尽礼,悲伤异常身形毁损。周祖怜悯其丧父之痛,将其召至军中,不久又升任他做西头供奉官。
B.郭守文善于治水,能造福一方。除了受命负责汴河决口的堵塞任务之外,他之后又参与负责灵河县黄河决口的堵塞工程,主管黄河在滑州房村决口的堵塞工程。
C.郭守文讨贼平寇,有军事才能。守文担任简州知州时,当时剑门外有很多贼寇,守文把他们都招附了。辽人侵扰雄州,朝廷命令守文率领数万禁兵赴援,守文率兵到雄州后,辽人就逃走了。
D.郭守文关爱士卒,受皇帝褒奖。守文得到的俸禄赏赐全部用来犒赏慰劳士卒,到去世的时候家里都没有余财。皇帝感怀良久,并对守文的家人进行嘉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年夏,汴水决于宁陵,发宋、亳丁壮四千五百塞之,命守文董其役。
(2)卒与辽人遇,为流矢所中,气色不挠,督战益急,军中服其量。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缥缈峰
吴伟业
绝顶江湖放眼明,飘然如欲御风行。
最高尚有鱼龙气,半岭全无鸟雀声。
芳草青芜迷远近,夕阳金碧变阴晴。
夫差霸业销沉尽,枫叶芦花钓艇横。
(注)吴伟业(1609~1672),明末清初诗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等职,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写登上绝顶,看到太湖水耀眼明亮;句中“江湖”是偏义复词,实为“湖”,称“江湖”暗指归隐,表明在野的游赏。
B.首联下句写登山的感受,典出庄子的《逍遥游》,坐着竹轿上山,加上“虚无缥缈”的联想,所以有“御风行”的感觉。
C.颔联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上句写登上山顶好像仍然被太湖水气所包围着,极言缥缈峰之高。下句写到了半山腰就没有了鸟雀之声,极言太湖之广。
D.颈联上句写登上绝顶所见:眼前青草藩滋丛生,让人迷失登山的道路;由于夕阳的移动,造成阴晴的变换。
【2】这首诗的尾联特别为人称道,请从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方面加以赏析。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古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如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都化用了《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在《师说》中,韩愈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其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进入新时代,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世界范围内的相互激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包括追求以和谐美好为重要理念的中华美育精神,成为时代使命。中华美育精神扎根中国传统哲学,追求①“天人合一”的境界,给人以向美、向善、向上的引领。②“美育”的概念虽然于20世纪初才引入中国,但美育的思想和实践在中国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从未间断的文明进程中,创造了 的文化艺术和丰富充实的精神生活。先贤思想体系中闪耀的美育之光贯穿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中,人们敬畏天地、道法自然,获得生命方向的引领;在“礼乐教化”的熏陶中,人们③“从心所欲不逾矩”,获得“尽善尽美”的蓬勃情感与高尚修为;在④“耕读传家”的传承中,人们勤劳耕作,以立性命, ,以立高德,获得家风的滋养和书香的化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渊远流长 寥若晨星 笔耕不辍 B.源远流长 灿若星辰 不辍读书
C.源远流长 寥若晨星 笔耕不辍 D.渊远流长 灿若星辰 不辍读书
【2】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包括追求以和谐美好为重要理念的中华美育精神,成为时代使命。
B.进入新时代,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世界范围内的相互激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包括以追求和谐美好为重要理念的中华美育精神,成为时代使命。
C.进入新时代,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世界范围内的相互激荡,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包括追求以和谐美好为重要理念的中华美育精神,成为时代使命。
D.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包括以追求和谐美好为重要理念的中华美育精神,成为时代使命。
【3】文中标序号处的引号,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①“天人合一”
B.②“美育”
C.③“从心所欲不逾矩”
D.④“耕读传家”
8.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句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一些老人有意识去锻炼大脑,____________________,打算盘其实就不错。打算盘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拨动算珠,还要用眼认数、用脑子记数,老人经常练习,不仅可提高手部的活动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每天上下午,用双手十指练习拨动算珠,每次20分钟,最好不间断。老人双手拨珠时,珠动、手动、脑动,指关节得到充分锻炼,大脑也飞速运算,沉浸其中,特别有乐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人也可以试试踩一踩、拍一拍。赤脚踩在算盘珠上滚动能滋肾水,降虚火,舒肝明目,还能缓解高血压、眩晕、失眠、足部酸痛等;用微型小算盘轻轻揉摩拍打头颈、面部、背、胸、腰、四肢等身体各部位,既可使全身经络畅通,又可调节身心,倍感舒爽。
9.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人民网北京6月30日电:“涵芬绽放——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读书月”活动今日在京启动。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作家岳南等,以线上短视频的形式进行了“1分钟好书推荐”,拉开了读书月的序幕。从7月1日开始,活动将持续一个月,精选2000余种好书,通过20余场专题直播、官方微信与微博话题互动、人文社科好书评选、短视频图书专题推荐等形式,联合线上线下提供购书优惠,向读者传递经典阅读价值。
10.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推出网络订票以来,网购车票已经逐步成为人们购票的主流方式。一位老人想购买火车卧铺下铺票去外地看望儿孙,但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上网购票且不想麻烦儿子和别人。他多次跑火车站买下铺票,每次都失望而归。当他第6 趟来火车站排队买票时,工作人员告诉他,近几日的下铺票已经售完,只有少量中铺票和大量上铺票。建议老人购买高铁车票,或者购买中铺票,再想办法与他人换下铺。但老人认为坐高铁太累,求人换铺太难,未予接受。后在与执勤民警、记者交谈过程中,这位老人突然做出下跪行为。
这起事件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不少网友表示,网上订票着实难为了许多老人;也有人认为,身处网络时代,如果不跟进学习,被淘汰是必然的;还有人对铁路部门的管理提出了质疑。
针对这一事件,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