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年高二语文前半期课时练习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
A. 咬文嚼字 郭沫若 奴才 蹭恶
B. 锱铢必较 水浒传 叙述 啰嗦
C. 斟酌文字 朱光潜 敏感 惊讶
D. 索然无味 王若虚 援例 涵义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大凡有成就的人,都善于在看来平淡无奇的事物中提出 。
(2)人不是铁打的,你紧张地工作以后,必须得到 的休息,精力才能恢复。
(3)说实话,办实事, 了他的务实精神。
(4)大西北是一个 的天地,青年人在那里是大有可为的。
A. 质疑 充分 表现 广阔
B. 疑问 充足 体现 辽阔
C. 疑问 充分 体现 广阔
D. 质疑 充足 表现 辽阔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作者关于贾岛诗中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基本观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推”字意境冷寂,表现了孤僧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字说明寺内有人,访者拘礼。
B. “推”字与上句的冷寂一致;“敲”字平添了搅扰。
C. 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D. 问题不在“推”和“敲”哪一个字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贾岛当时所要说的,而且是与全诗调和的。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
B. 因为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人是先有思想,后有语言,思想要用语言来表达,所以作为语言表达工具的文字和思想感情必定有密切关系。
C. 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D. 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B. 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C.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D. 只有咬文嚼字,才能达到艺术美。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课文是随笔,作者以漫谈的方式,似与读者促膝谈心,全文虽然没有统一的中心,但结构并不松散,娓娓道来,字字句句沁入读者心田。
B. 作者不以深奥的理论吓人,举例子,做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C. 作者所举例子都十分典型,十分精辟,很有说服力。对例子所做的解说,周密精要,令人心悦诚服。
D. 全文道理与例子、观点与材料结合紧密,材料产生观点,观点又建立在材料基础上。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B. “良辰美景奈何天,伤心乐事谁家院。”元旦佳节,南京梅花山上游人如织,人们兴致勃勃,陶醉在梅花朵朵的美景中。
C.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弱肉强食有违时代潮流,穷兵黩武缔造不了和平,互谅互让才能带来稳定,坚定道义才能赢得持久安全。
D.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诸葛亮《戒子格言》《颜氏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述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他的《西方美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B.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他的学术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
C. 清冈卓行,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
D. 《伊索寓言》,产生于古希腊时期,其结构短小精悍,内容博大精深,既有深刻丰富的思想性,又有形象生动的艺术性。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 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积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 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1】选出下列“烟”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
A. 杨柳万条烟
B. 遍地英雄下夕烟
C. 蓝田日暖玉生烟
D. 烟光凝而暮山紫
【2】从短文中归纳出联想的特点是
【3】合情合理地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下列问题:
①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诗中表达的是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 趣。
④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4】这段短文在阐述问题过程中,运用了下列哪些论证方法(有几个选几个)( )
A. 举例论证 B. 对比论证 C. 引证
D. 归纳推理 E. 类比论证
【5】对下列诗文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1)“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0.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晚年朱光潜
⑴从1976年到1986年,朱光潜写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维柯的〈新科学〉及其对中西美学的影响》等三本书,重新翻译了《费尔巴哈论纲》并作了细致的注释,部分翻译了《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面的章节,还用两年时间翻译了维柯四十万言的《新科学》。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愈加感到时间的宝贵,他每天要工作四至五小时,争分夺秒。朱光潜的晚年生活非常有规律。他把自己比作米勒那幅名画中的三位拾穗乡下妇人,这决不是自谦!只有真正体会到学海无涯的人才会有这种虚怀若谷的胸襟。
⑵面对美学界一些玩概念、套公式的恶劣文风,他实在忍不住了,他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诫这些人: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不光是文风成问题,文艺界里还有许多禁区,要冲破这些“禁区”。他勇敢地站出来讲人性论、讲人道主义、讲人情味、讲共同美和形象思维。在给老友沈从文《凤凰》作序里他写道:“我相信从文在他的工作范围内实现了这个理想,我特别看出他有勇气提出‘人性’这个蹩脚倒霉的字眼,可能引起‘批判’,好在我们坚持双百方针,就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在真理的长河中,是非终究会弄明白的。”
⑶果然,朱光潜的序文在《湘江文学》1983年第1期上发表,很快就遭来一些人的批判。该刊的编辑凌宇感到有些歉意,专程去看望朱先生,朱光潜十分平静地对他说:“没关系,发了也就发了。”当时的政治气候确实对朱光潜有些不利,朱光潜身体也已渐衰弱,病了一场。
⑷朱光潜感到自己的身体欠佳事小,美学界的视野狭窄,思维僵化事大,《新科学》又是近代对美学或诗论作出贡献最大的一部著作,因此他不惜余力和“维柯”一搏。他认为,把维柯的《新科学》介绍给国内的学者,有助于开拓视野,消除机械形而上学方法带来的危害,使中国美学真正和世界美学的潮流接轨。
⑸朱光潜治学的眼光是世界性的,因而他晚年的系列活动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83年3月,朱光潜应邀到香港中文大学主持该校第五届“钱穆先生学术文化讲座”。讲的题目就是《维柯的〈新科学〉及其对中西美学的影响》。1984年,美国世界维柯研究会正式邀请朱光潜赴美参加年会,朱光潜因年老体衰,终未能成行。
⑹1985年春,朱光潜病情突然加剧。头脑有时清醒,有时已不能自已。在友谊医院时,他会时常冷不防冒出一句:“维柯的《新科学》里这个词,早该这样译的。”(摘编自宛小平《欣慨交心:朱光潜小传》)
相关链接
①《拾穗者》是近代法国画家米勒的一幅名画,画的是三位乡下妇人在夕阳微霭中弯着腰在田里拾收割后落下的麦穗。我青年时期在法国卢浮宫看过这幅画,时过半个世纪,对它还保存着新鲜愉快的印象。现在想起自己的晚年美学研究,和那三位拾穗的乡下妇人颇可攀上同调。(摘自朱光潜《美学拾穗集》)
②我近几年因译维柯的《新科学》,在研究古代社会。过去这方面知识太差,处处都感到“捉襟见肘”,就向他(沈从文)提出一些关于古代社会的问题。他不但引证他自己在研究文物中所得的收获和启发,作了令人信服的解答,而且还指导我去看我国最近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的新论著。我从此认识到研究文学和美学已不宜画地为牢、闭关自守,考古和研究古代社会也还是分内事。(摘自朱光潜《关于沈从文同志的文学成就历史将会重新评价》)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朱光潜认为研究美学的人只要学一些与美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就能彻底扭转美学界的玩概念、套公式的恶劣文风。
B.朱光潜高度肯定维柯的《新科学》在近代美学研究中的贡献,翻译它是为了开拓美学界视野,消除思维僵化的危害。
C.在香港中文大学讲“维柯”以及收到美国世界维柯研究会的参会邀请,体现了朱光潜学术研究的影响力。
D.病重的朱光潜时常冷不防地冒出一句:“维柯的《新科学》里这个词,早该这样译的。”这一细节表现了他对事业的一片痴心。
E.对维柯《新科学》的研究奠定了朱光潜先生在中国美学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
【2】文章第二段与链接材料②提到朱光潜与沈从文的两段往事,从中可看出朱光潜在治学方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析。(4分)
【3】朱光潜为什么把自己比作米勒名画中拾穗的乡下妇人?请根据文章和链接材料①探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