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推荐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题免费试卷在线检测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论者指出,西周实行分封制初期,诸侯国仅仅是数城而已,是周王室抵御蛮夷的据点。到春秋末年,分封的诸侯王将长江黄河流域、河北、关中、山西、东夷地区的蛮夷政权几乎消灭殆尽,中原文化传播到每一个地区。 这揭示出分封制
A.保障了周王朝长期繁荣 B.使周王有效地控制地方
C.促使民族成分趋于单一 D.扩大了中原文明影响力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表是朱熹领导的“书院运动”的相关内容,据此可知

主持过的书院

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福建寒泉精舍、武夷精舍、竹林精舍

主要教学内容

儒家经学

主要教学形式

分班教学,有讲有读,教研结合

主要教学思想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然欲行而未明理,则所践理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



A.两宋时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B.朱熹以董仲舒著作为教材
C.南宋时南方书院盛于北方 D.朱熹主张明理与行理结合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律疏议》中记载,“近河及大水有堤防之处,刺史、县令以时检校。若须修理,每秋收讫,量功多少,差人夫修理。若暴水泛滥,损坏堤防,交为壬患,先即营修,不拘时限”。该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唐代
A.地方官有修缮河堤义务 B.农业水利工程有待完善
C.农业面临自然灾害困扰 D.政府对民生工程的重视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唐朝僧人高闲书写的《千字文》(部分),在书法展览中需要添加一段评语,下面评语中最合适的是

A.笔画平直,结构严整,字体简化易用
B.方法多样,因形立意,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
C.笔画简省,字体大小相兼,浓淡相融
D.用笔简洁,节奏快捷多停顿,似有不能尽意处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严复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即撰写《救亡决论》一文,喊出救亡图存的时代最强音。梁启超也对国家前途忧心忡忡,认为“敌无日不可以来,国无日不可以亡。数年之后,乡井不知谁氏之藩,眷属不知谁氏之奴,血肉不知谁氏之俎,魂魄不知谁氏之鬼”。这反映甲午战败
A.引起统治阶层内部发生分化 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推动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D.促使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是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
A.都由资产阶级主导 B.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
C.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D.都受到国际环境的重要影响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6年6月,教育部宣布取消“985”“211”高校建设工程项目,2017年9月,国家正式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这一举措
A.积极顺应了全球化发展趋势 B.推进了大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C.提高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地位 D.加快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马法无遗嘱继承体系中,适用顺位亲等优先原则,处于第一顺位的是所有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只有当满足“无婚生子女”以及“无配偶”这两个条件时,才可获得父亲遗产的六分之一,否则不参与继承。这反映出罗马法
A.对非婚生子女的歧视 B.注重保护奴隶主私有财产
C.顺应了自然法的要求 D.急需扩大自身的适用范围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卢梭看来,不存在彻底的民主制,完美的民主制政府不适合人类,选举产生的贵族制政府,是相对较好的政府。这表明卢梭( )
A.致力于消灭社会的不平等 B.推翻“主权在民”的思想
C.基本背离了启蒙运动宗旨 D.正视公民在政治素养上的差距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流行于17世纪末的英国民歌《呢绒商的快乐》这样唱道∶"我们聚集金银千千万,都是榨自穷光蛋……织工的工资本已廉,还须找茬扣工钱,生意不好马上就发表,好时就不让他们知分晓,只说呢绒海外不好销,我们不想再干这行了。"材料中的现象
A.揭示了工业革命的根源 B.说明西班牙掌握海上霸权
C.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D.揭露了早期资本家的丑恶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二战后,美国政府与娱乐业、传媒界、商界等协同作战,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宣传机制,借助实景展示媒介、传统纸质媒介和电子视听媒介对国家形象进行了空前鼓吹,如1950年芝加哥博览会、1955年“人民资本主义”主题展览等。美国政府这些做法旨在
A.构建遏制中国的安全体系 B.同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国家
C.赢得遏制共产主义的优势 D.推动西欧国家之间的联合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英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埃斯林评论某作品时说到∶"假如说,一部好戏要作为一面镜子照出人的本性,要通过精确的素描去刻划时代的习俗或怪癖,这类戏则往往使人感到是幻想与梦魇的反射。"由此推知,该部戏反映了
A.欧洲大革命造成了社会动荡 B.工业革命引发严重阶级对立
C.二战给人们留下的精神创伤 D.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
1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儒家的思想教化中,儒家不主张将主体与客体绝对割裂开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对教化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生动阐释。北宋学者张载之所以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因为在儒家教化体系中,受教化者并不仅仅将自己放在被教育者的位置上,他们念兹在兹、穷尽毕生追求的,是与上古先贤一致的价值观。在教化过程中,既有"天人感应"、《四书章句集注》的成人标准教材问世,也有《三字经》《千字文》等影响深远的蒙学读物流传至今。儒家还将丧葬、祭祀、入学、嫁娶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加以制度化、礼仪化。
——摘编自刘华荣《儒家教化思想研究》
材料二 卢梭认为,自由是人最宝贵的本性。如若能始终如一地遵照大自然的指引,那么前进的方向就不会错误。只有在自然状态下,儿童在长大成人之前才应该是儿童形象。善良的人性是逐步发展的,在不同阶段,人们的认知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人生秩序当中,童年存在其特有的地位,所以成人便是成人,孩子便是孩子,不能混为一谈。要培养人们的法律意识,积极参与法律的制定,一旦人们自愿地通过约定制定了法律,公民则会对共同约定的法律非常认可,全体公民将以自身的力量维护法律,人们将会更加友爱,并对自身的幸福、利益、安全充满热情。然后有法律意识培养出来的公民构建全社会的制度。
——摘编自李润琳《卢梭教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儒家思想教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卢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教化思想、卢梭教育思想影响的异同。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非洲与中国的交往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不断得到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新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外交关系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中非双方在20世纪为追求国家复兴与民族自强而在外交领域所作努力的一部分。196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提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应该建立在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表达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关系时,越来越多地使用"合作"而不是"援助"一词,把以往简单的援助方式,提升为双方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富于成效的技术经济合作,从而使中非关系成为推动中非双方实现各自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的动力
2000年以来,中非关系的提升不仅表现在政治与外交层面,经贸合作更成为新世纪中非关系发展的核心动力,贸易总额跳跃性增长,中国政府积极支持中国企业投资非洲,以投资带动贸易成为中非经济合作的新特点。
——摘编自王逸舟《中国对外关系转型三十年》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中非关系演变的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由于运河不通,北运漕粮多取海道。永乐帝即位以后,迁都北京,罢海运,转河运,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东、河南等为有漕地区。明初,漕粮无定额,每年多寡不一。成化八年,始定年漕粮额为四百万石,这一数额为清初所沿袭。一年一度的漕运往返时间较长,为了不耽误次年漕运,宪宗时,规定各有漕省的漕船必在九月初一以前抵达京师。世宗时,进一步具体规定南方各省漕船的出发和过淮时间。景泰二年设漕运总督,总理漕政,下辖各类漕运官吏和漕司,领十二把总,由十二把总率卫所屯丁分运各有漕地区漕粮。明代潜运,朝廷规定可以附载其他货物,沿途出售。漕运中的这一现象,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并推动一些商业城镇的兴起。
——摘编自《漕运的历史演进与阶段特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漕运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漕运制度改革的影响。
1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9~1985年,前后近20年时间里,在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两极进入了相互争夺和缓和的新阶段。前期美苏缓和中有争夺,后期美苏争夺中有缓和。美国的实力地位无论就美苏对比还是就资本主义集团来说,都是相对地削弱,当然这并不说明美国总体实力的下降。苏联以武装干涉捷克和勃列日涅夫主义的宣布,明确地走上了对外称霸的道路,并且在政治、外交、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加强了与美国的全面争夺。与此同时,苏联的国内经济则发展缓慢,改革停滞。虽然这一阶段无论是争夺为主,还是缓和为主,或者两者兼备,是苏攻美守,还是美攻苏守,美苏两极格局仍未发生根本的转折,但是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突变已在悄悄地酝酿着。
——摘编自黄安年《雅尔塔体系与美苏两极世界》
(1)根据材料,指出1969~1985年间美苏争霸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产生的影响。
17. 详细信息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钱学森(1911—2009)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建树了许多科学丰碑,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做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20年,1955年从美国回到祖国,从这时起他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开创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上。在周恩来、聂荣臻等直接领导下,创造出国内外公认的奇迹,人们称他为“中国航天之父”。
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从系统科学角度提出社会系统。将社会形态和社会系统结合起来,将社会形态分为3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的飞跃是产业革命,政治的社会形态的飞跃是政治革命,意识的社会形态的飞跃是文化革命。”信息网络是社会系统中信息资源和信息流动方式上的高度组织化、社会化、集成化和规范化。如果把信息网络和社会系统的3种社会形态结合起来,就会大大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步伐。
——摘编自于景元的《钱学森信息革命的学术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学森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学森能做出贡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