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二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水平测试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念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传统。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了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享主义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  )
A. 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B. 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C. 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D. 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山陵平面构造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传统观念,又符合孙中山的气概和精神。孙中山的下列哪些活动和功绩“唤起民众”了?
①成立兴中会 ②创建中国同盟会 ③提出“三民主义”
④建立中华民国 ⑤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⑥推翻了封建帝制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防微杜渐,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某史书第20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A.君主立宪 B.走向共和 C.军阀割据 D.国家统一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辛亥革命是对戊戌变法的继承和发展,其中“发展”主要体现在( )
①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②以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进行斗争
③要求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④主张以暴力方式推翻清政府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源櫓、尸横追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选。”该观点的主旨是(  )
A.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B. 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国的政治
C. 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漫长
D. 辛亥革命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中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是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它( )
A. 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 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 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 宣告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民国三年(1914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此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 B.中华民国的建立影响有限
C.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人们发现,既然两千多年来都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心灵上的土偶……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深入人心。下列于此思想有关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袁世凯解散国会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⑤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④①③② C. ⑤①③④② D. ⑤④③①②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类精神和文化至少已经历两次伟大的觉醒,第一次在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第二次以启蒙运动为标志,首先发生在18世纪的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在这“两次伟大的觉醒”中,中国的代表人物有(  )
①孔子;
②徐光启;
③黄宗羲;
④陈独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6年胡适在英国进行了三次演讲。英方为胡适做广告时使用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推介。英方所称的“中国文艺复兴”是指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百日维新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9年初,有人致电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愿公等坚持到底,全国国民为公后盾。”这一“后盾”后来集中体现在(  )
A. 戊戌变法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爱国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是五四运动传单的内容之一。后人据此并结合五四运动的斗争史实将之归结为“五四精神”。那么,你认为其精神的实质是( )
A. 誓死力争的爱国精神 B. 永不言败的斗争精神 C. 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D. 知难而进的无畏精神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 取消“二十一条” C.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D. 取消对德和约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该材料可以反映出的信息不包括( )
A. 这段材料描述的是五四运动 B. 北洋军阀政府逮捕了很多学生
C. 学生的义举是值得学习的 D.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进入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下列历史人物,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A. 魏源
B. 严复
C. 李大钊
D. 胡适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 )
A. 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B. 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C. 对传统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偏向 D. 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峰,它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它”是
A.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0年1月,北京政府下令改全国国民学校“国文”为“语体文”(白话文),随后改“语体文”一词为“国语”,确立白话文的法律地位。这一变革与下列哪一主张的传播有关?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推倒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20世纪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奠,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不接受中国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不符合社会需要
C.袁世凯为配合复辟帝制而尊孔 D.当时人们的思想两极分化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在谈及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的表现时宣称:“五四运动大方向是对的,但方式有问题。”这一观点
A.完全抹杀了五四运动的正义性 B.是对如何进行爱国的理性反思
C.旨在谴责北洋政府的卖国罪行 D.认为学生不应介入国家的政治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 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 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 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28.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壮大的历程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觉醒、探索、奋斗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70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 6月3日和4日,北洋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6月5日,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新华网《中国共.产.党诞生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于何时产生?从1914年到1919年,其人数有何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口号分别是什么?请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在何地?“6月5日”前后,运动的主力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29. 综合题 详细信息
近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探索充满艰辛,但艰辛孕育了新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探索它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四 如图所示,鸦片战争以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层次。

(1)材料一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说出一个和李鸿章同一派别的历史人物。请简要评价他们所进行的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以什么为指导思想?概括指出这场革命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3)材料三里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后期有了怎样的新变化?
(4)根据材料四,第三层面空白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0.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习.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强调,知识分子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独特的智慧和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
材料二 《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到全国,竟做了中学生的读物了。读这书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败”的公式确是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材料三 惟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纬经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四 (这次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像这般滔滔滚滚的潮流,实非现在资本家的政府所能防遏得住的。……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是书”指的是哪本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源的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2)将《天演论》翻译介绍到中国的是谁?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了解的只是“优胜劣败”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天演论》对当时的中国起了什么作用?
(3)孙中山认为“国民革命”与“英雄革命”的区别是什么?他的哪一思想体现了“国民革命”的内涵?
(4)材料四提到的“胜利”,是指哪一次革命的胜利?李大钊是怎样看待“这次胜利”的?
(5)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说明在民族复兴过程中,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是怎样发挥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