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新博览联考2021届高三前半期期中考试历史免费试题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鉴用来盛冰,缶用来盛食物。《周礼》记载,肉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冰鉴缶的使用
A.体现了战国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 B.说明青铜铸造工艺开始成熟
C.展示出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 D.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这说明
A.故事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B.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
C.商朝最早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形态 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武帝时期以“孝”名科,为儒生以“经明行修”人仕开启了大门:光武帝时为察举制度增加了“务授试以职”的规定,即州郡长官对于将要加以察举的茂才、孝廉,应先委以一定官职,合格者方能举至中央。这一变化说明东汉时期
A.官员的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B.世家大族对官员的控制削弱
C.选官标准发生了根本变化
D.官吏选拔任用注重实际才能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李约瑟说:“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这道出了阻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推广的因素是
A.儒家缺乏研究学习的精神 B.儒家注重仁爱的道德观念
C.儒家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 D.儒家重学轻思的传统观念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太祖建隆三年诏令:“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既擢第于公朝,宁谢恩于私室?将惩薄俗,宜举明文。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贡举官……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此项改革旨在
A. 打击贵族特权利益
B.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C. 推进科举的制度化
D. 防止选官结党营私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
A.思想内容的辩证性 B.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人物评价的特殊性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
A.主张废除宰相制 B.倡导无为而治
C.倾向于限制君权 D.反对王位世袭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朝将全国划分为十八省,共设八位总督。总督偏重于总制军事,包括领兵权、指挥权和军粮筹措权等。其中有六位总督兼管两到三个省;除甘陕总督外,其他总督须与抚循地方、考察官吏、提督军务的巡抚同驻一城。清朝推行“督抚同城”的主要目的是
A. 明确地方行政区划
B.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 强化相互牵制监督
D. 简化地方行政层级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50年代初,在与英、法、美等国进行“修约”的谈判中,清政府对于英、美公使提出的公使驻京、到内地自由游历、经商等要求表示是万万不可允许的,而对于免交欠税、废除广东茶税每担多交二钱等要求,虽然旧约中没有却表示仍可相商。这说明
A.中外交往在协商中趋向平等 B.清政府极力维护传统外交体制
C.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转变 D.清政府拒绝“修约”有其合理性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贴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遗其体而求其用”
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以西方文化和文明为依据,对中国社会进行批评,试图引进西方道德;而到20世纪20年代初,梁启超说西方文化和科技造成人们信奉“金钱至上”和帝国主义兴起。促使梁启超对西方文化看法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略加深了中国民族危机 B.其对社会变革方式有新认识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问题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3年6月,周恩来率领“旅欧共青团”代表来到里昂,与国民党代表商谈合作事宜,之后召开国民党旅欧支部成立大会。由于中共旅欧党、团员的加入,国民党旅欧支部人数急增,国民党中央决定在巴黎成立通讯处,任命周恩来为通讯处筹备员。这一事件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 B.国共两党共同反帝反封建
C.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D.全民族抗战成为时代要求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货币流通的角度来看,“吾国实不啻久已分为十百千小国”。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次年1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再有货币发行权,流通中的纸币逐渐收回,停止使用。这一举措
A.推动实现国家政治统一 B.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说明政府为抗战做了充分准备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6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国防计划大纲草案》,具体规划了该年的军事任务,决定修筑上海至杭州、吴江至福山无锡至澄江三道国防线。这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
A. 企图维护独裁统治
B. 策划围剿革命根据地
C. 准备对日防御作战
D. 借抗战之机掠夺民财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3年到1954年,新中国连续两年农业生产增长速度相比1952年有所下降,导致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开工不足,其中仅棉纱棉布卷烟麻袋这四种产品的减少,就使全国工业增长速度降低4%。针对此现象国家采取的对策是
A.制定国民经济建设的计划 B.积极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 D.把工业建设放在第一位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宣传画。该作品

A.倡导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尚 B.反映大跃进运动对劳动力需求扩大
C.表明新中国妇女政治权利的提高 D.说明妇女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导力量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苏格拉底与游叙弗伦在王宫前廊相遇,游叙弗伦要告自己的父亲杀人。苏格拉底开始表示不理解,但他相信,游叙弗伦告父亲是有理由的,他之所以做出控告父亲的选择,是因为他的虔诚,即对神无所隐瞒。可见,苏格拉底
A.强调神性 B.注重人权 C.倡导民主 D.推崇理性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列举被告的种种权利,卢梭为儿童的权利辩护,伏尔泰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平反昭雪,康德分析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批判专制统治
B. 倡导人性解放
C. 捍卫人道精神
D. 追求民主法治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521年,“维多利亚号”船长因为环球航行获得了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授予的一枚纹章。纹章下半部都是互相交叉的肉桂,周围是3个肉豆蔻和12朵丁香花等香料植物图案,上面是个地球。这枚纹章侧面印证了
A.香料导致西欧市场金银贬值 B.西班牙环球航行的经济动因
C.世界各地新物种的频繁交流 D.“物竞天择”进化理论的正确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共进退。1893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这种变化
A. 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
B. 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C. 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D. 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成了一些书籍报刊学术研讨的主题,并进入大学的课堂。一些著名学者称其是“不可超越的哲学”、“要探索人类发展前景就势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据此可知
A.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领域的主题 B.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新的高潮
C.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受到较多关注 D.苏联模式得到知识界的普遍认可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表展示的是1928-1937年苏联民众消费情况(图中数据为相对的消费指数),由此可知

项目

1928年

1937年

民众消费情况分类

市场上购买的消费

87.1

126

自产自销的消费

35.6

25

服务业方面的消费

11.1

19.9

人口指数

1

1.09


A.新经济政策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B.人口增长抵消了工业化成就
C.五年计划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D.斯大林模式以重工业为中心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上半期,是美国前国务卿、外交家基辛格均势战略思想初步形成时期,其追求的是以建立多极世界中大国均势世界秩序为目标,将国家政策、多极均势和世界秩序连接起来。基辛格提出这一战略思想,是基于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
C.欧洲共同体正式建立 D.苏攻美守态势的出现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小说《悲慘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让的人生,集浪漫主义传奇色彩及人道主义悲为一体:冉阿上,因为生活所迫,从一个善良、淳朴的劳动者转变成冷酷、盲目的恶魔;被主教唤醒他本善的良知之后,成为诚实、正直、仁慈和博爱的人。这说明《悲修世界》
A.为悲惨的人民找到了解放的道路 B.强调表现自我和社会的精冲危机
C.充满了对人类“理性王国”的向往 D.一定程度上反映法国社会现实
2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传承周人“明德慎罚”和战国时期荀子“隆礼重法”的学说,发展成一整套德刑关系的理论,为德主刑辅的国家治理方略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汉武帝所采纳。此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汉宣帝用儒家的仁政德礼之说饰于外,而以法家的刑名法术之学藏于内,实行外儒内法,反映了对德法两手并用、各尽其用的高度政治智慧。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使得立法沿着以德为主的轨道运行,对于司法制度的设计和构建也都渗透了明刑粥教的理念,特别是百姓遵守道德的义务与遵守法律的义务相统一,既有利于法律的稳定,同时也减少了适用法律的阻力。德法互补:共治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成功经验,反映了中国古代具有鲜明特色的道德观、法律观。
——摘编自张晋藩《德法共治: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精髓》
材料二 英国之所以能在18世纪以来第三波大国崛起竞赛中胜出,成功崛起为世界性大国并保持了一个世纪之久,得益于英国在国家建设、法治建设和代议制民主建设等三个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从而在现代国家治理体制建设方面享有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制度优势,同时又与英国建立起包容性的经济治理制度和文化治理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之所以能在20世纪成功崛起为世界性大国乃至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与美国18世纪下自独立以来到20世纪初在国家建设、法治建设、民主建设和治理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从而建立了现代国家治理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诸方面的相对均衡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美国从潜在大国成长为现实的大国。
——摘编自何增科《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近现代大国崛起研究引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美两国国家治理相较于中国古代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治理问题的认识。
2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有关日军入侵中国南京的报道节选

12月18日

12月17日,日军举行南京入城仪式。《东京日日新闻》稿件的标题是《烛照青史,南京入城仪式》《战绩显赫的各部队,肃然整列,松井大将威风堂堂阅兵》《气贯长虹的巨幅画卷》等。这些都刊登在12月18日的晚报上。其报道中写道:
是《君之代》,是国歌《君之代》,是在敌人首都回响的《君之代》。在《君之代》的演奏中冉冉上升的日本国旗,熠熠生辉的日本国旗,日本国旗升起仪式开始了。有哪儿的太阳旗能比这一天这一刻的太阳旗更有意义呢?

12月19日

《敌人的遗弃尸体八九万(南京攻城的战果)》报道说:“上海军队发布消息:一、在南京攻城中,敌人遗弃的尸体数量不下八九万,俘虏数千。



——据(日)前坂俊之《太平洋战争与日本新闻》整理
材料二 1937年12月日军士兵有关日军入侵中国南京的战地日记节选

目黑福治

日军第十三师团山炮兵第十九联队第三大队的士兵

12月17日晴南京城外上午9时从宿营地出发,参加具有历史意义的盛大的司令官南京入城仪式。下午5时,前去执行枪杀一万三千名敌军俘虏的任务。两天时间,山田部队枪杀了近两万人。好像所有部队都把俘虏枪杀了。
12月18日晴听说聚集在南京城外的部队约有十个师团。休整。下午5时,枪杀了约一万三千名俘虏。

远藤高明

日军第十三师团第六十五联队第八中队少尉军官

12月17日晴早上7时,派出九名士兵去幕府山顶担任警戒。为了参加南京入城仪式,我联队派部队代表第十三师团参加。上午8时我和小队的十名士兵一起出发,由和平门进城。……晚上,为了处决剩下的一万多名俘虏,派出了五名士兵。
12月18日凌晨1时,由于对俘虏的处决不彻底,仍有活着的人,上级命令我们出动,参与清理。……从下午2时到晚上7时30分,为了清理一万多具尸体,小队出动了25名士兵。



——据(日)小野贤二、藤原章、本多胜一《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皇军士兵们》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日军士兵战地日记和《东京日日新闻》对中国军队伤亡的记述有何差异?你认为哪一记述更接近于历史事实?说明理由。

2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2-1942年英国对外贸易额变化图1842-1942年英国对外贸易额变化图

材料二 1982-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简表

项目

按当前价格计算的价值(亿美元)

年平均增长率%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1990—1995年

1996—2000年

国际直接投资

590

2090

12710

21.1

40.2

跨国并购

1510

11440

24.0

51.5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和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数据整理
材料三 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异。第一,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的分布也不平衡。第二,最近几十年出现了一种平衡现象: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场扩展的有力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同样正确的社会目标,无论是劳工标准,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贫穷的支持却落在后面。
——安南《我们:联合国人民》
材料四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并指出材料三如何评价全球化?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体现中国怎样的经济理念?说明我国实施此战略有利的历史条件和国内环境。

2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不列颠百科全书》,又称《大英百科全书》,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也是最权威的百科全书。1771年在苏格兰爱丁堡出版,共三卷,以后不断修订出版。1788年至1797年出版的第三版奠定了《大英百科全书》后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书之一的基础。1820年爱丁堡的布莱克兄弟的出版社收购了《大英百科全书》,他们出版了第七和第八版。1875年至1889年出版的第九版被称为学者版,有人称它为英语百科全书历史上的顶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方便今后每年修订,第15版百科全书就把内容全部制作成了电子版。1994年正式发布的《大英百科全书网络版》受到各方好评,多次获得电子出版物有关奖项。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和手机网络的应用和普及,百科全书依然不甘落后,于2000年,推出第一个掌上电脑移动版本。2012年3月宣布停印纸质版,将全面转向数字版。
——摘编自《辞书研究》(1986年04期)等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不列颠百科全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时间节点,概括当时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时间节点和阶段特征,史实准确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