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月考政治题开卷有益(山西省河津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节日,是时间的隘口,更是心灵的驿站。每逢中秋,人们常会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了春节,人们常会感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国文化就这样浸润着每一个炎黄子孙。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
①展示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这就要求在文化创新时,必须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但也要体现时代精神
③克服“守旧主义”的错误倾向
④克服“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数字阅读作为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数字化阅读方式
①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是社会生活中最方便、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龙,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自称是龙的传人。在农历“龙”年,普天下炎黄子孙赛龙舟、舞龙阵、唱“龙的传人”,沉醉在“龙”的世界之中。这主要说明
①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民族节日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7年7月,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歌剧《鉴真东渡》登陆日本,演出吸引了大批日本观众。现场观众表示,本次演出将进一步增进日本民众对“鉴真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希望以后在日本有更多机会欣赏优秀的中国文艺作品。该歌剧演出成功启示我们
①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进行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要认识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戏剧小品是戏剧的一种,是19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戏剧艺术形式。它以短小、形象、活泼、贴近生活、表演灵活的形式活跃在我国戏剧舞台上,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材料说明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丰富的资源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带观众领略诗词之美,引起巨大反响。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大众传媒为文化的即时传播与创新提供了不竭之源
②融入时代性和时尚性,能增强经典诗词的感染力
③创新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得到传承
④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融合,便具有生机与活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兵马俑探寻记》介绍了陕西和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明之根,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利用,经济、旅游、社会、文化、教育、城市面貌百姓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和所取得的成就。影片一经播出引起了罗马尼亚人民的广泛关注,反响热烈。《兵马俑探寻记》走出去旨在
①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②彰显文化多样性,保留各民族文化个性
③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I卷作文题,给出“京剧”“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等十二个“中国关键词”,要求学生通过关键词呈你所认识的中国。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对应合理的是
①广场舞——主流文化——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②京剧——传统文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中华美食一—饮食文化——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文化遗产——长城一—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网络文化。这说明(  )
A.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
C.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 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共.产.党员微信、共.产.党员易信是中央组织部贯彻中央要求创办的两个党员教育新平台,是以党性教育为重点开展党员教育的新阵地。这体现了
①中央推动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
②中央推动文化内容形式的创新
③教育决定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因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香港迪士尼度假区设计并建设的全球首个“加勒比海盗”主题园区成为其最大亮点。这一根据华特·迪士尼旗下真人电影系列《加勒比海盗》创意形成的园区,将对游客提供多项全球前所未有的高科技体验。材料表明( )
①商业贸易能克服时空局限而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主题乐园等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途经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梁祝传说被誉为东方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表达了聪明善良的中国人民列纯美爱情的美好追求。一千多年来,它经由口头故事、戏曲及各种说唱文学等传遍大江南北,还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传播国外,使海外观众为之倾倒。这表明
A.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B.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备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C. 梁祝故事对外传播是一个不同文化竞争与合作的过程
D. 梁祝故事广为传颂说明各民族文化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没有永边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19世纪的名言,已成为英国外交的基本准则,也是西方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真实写照。中华文化强调“义利相兼,以义为先”,中国外交不搞我赢你输、我多你少,致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
A.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B.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
C. 一定的文化影响一定的经济政治
D. 文化是维护国家利益的精神武器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7年10月31日,习.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红船精神”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新时期之所以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是原因
A.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B.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C.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D. 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书香飘万家’2017全国家庭亲子阅读夏令营活动充分利用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等资源,通过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国家文化阵地参观,让广大家长和儿童感知古老历史,品味经典文化,促进家长和儿童共同学习、共同体验、共同成长。材料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参加文化活动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历史文物为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载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8年4月2日《焦点访谈》“垃圾分类、减量变宝”,讲述了浙江金华如何成功进行垃圾分类的事例。当地的做法是通过宣传示范、党员带动、评比考核、奖励优秀,以表扬的方式激励落后,把垃圾分类的理念传递给群众,使垃圾分类成为居民自觉的习惯。这说明
①文化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非强制的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着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7年“中国少数民族世界级非质文化遗产暨文献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14个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蒙古族长调民歌等文献300余种,以及相关音像视频,供广大观众参观、欣赏、阅读。举办此次展览有利于
①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促进文化创新
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系民族生存发展
③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④推动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习.平携夫人彭.媛从北京出发赴荷兰。习.平此次出访的着装以中山装为来源,同时借鉴西方元素进行了当代改良和设计创新。改良版中山装有望成为中国的“国服”,是因为其
①坚持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征
②秉承海外元素,体现创新精神
③继承优良传统,融入世界民族
④凸显中国特色,平添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择校热”是目前公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教育问题之一。在分析“择校热”问题发生的原因时,有专家指出:20世纪以来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传统文化中考试至上、分数至上的影响,老百姓望子成龙、追求高学历的心态,是造成社会性的“择校热”的重要社会原因。
同时,在家长看来,孩子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以为进了名小学,就离名初中不远了,一只脚踏进了名高中就等于踏进了大学的门槛。家长一味重视名校的优质教育教学环境也是造成“择校热”不可忽视的家庭因素。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会产生“择校热”。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评析家长对待择校的态度。
22.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9月1日,人民日报全文刊发了习.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一 习.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要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须做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材料二 习.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扶贫要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跳出贫困陷阱,根本要靠教育、靠提高贫困人口素质,要加强教育扶贫,为贫困地区养更多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教育的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
2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习.平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我们要发挥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
2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作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理念、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广泛认同和深切期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好故事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中国好故事的创作和传播需要全体中国人共同努力,我们既要坚持用好媒体力量,又要调动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文化企业、普通公民参与讲好中国故事的积极性、创造性,扎根人民,扎根于生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形成人人讲好中国好故事的生动局面。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该如何更好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
25.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习.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在全社会发展科技、培育创新意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