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8年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上学期小升初免费检测试卷

1.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回眸(móu) 禀报(bǐn) 石笋(sǔn) 万籁俱寂(làn))。
B. 广袤(mào) 咒语(zhòu) 过滤(lǜ) 同仇敌忾(kài)
C. 教诲(huǐ) 篝火(gōu) 麦垄(lǒng) 猝不及防(chù)
D. 雏鹰(yīn) 倘若(tǎng) 瘦削(xiāo) 五彩斑斓(lán)
2.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银妆素裹 风卷残云 美妙绝伦 司空见贯
B. 腾云驾雾 除恶务尽 尉为壮观 水平如静
C. 时光荏苒 莫衷一是 玉琢冰雕 不堪设想
D. 见贤思齐 逝者如斯 顾名思意 花团锦族
3.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开展包粽子、赛龙舟活动,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B.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C. 共享单车越来越受到溧阳人民的青睐,大街上骑共享单车的人越来越多。
D. 随着21届世界杯足球赛的开幕,全世界球迷的眼睛都投向了俄罗斯。
4.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
A.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B. 爸爸送我好几本书作为生日礼物:《草房子》《上下五千年》……我开心极了!
C. 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
D. 她羞红了脸,低声说道:“对不起……我……我不是故意的。”
5. 详细信息
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B.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D.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6.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三借芭蕉扇…
B. “截”一共有十四画,第十三画为撇,它的部首是“戈”。
C. “讥笑、狞笑、微笑、冷笑”这几个描写笑的词语的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
D. 《最大的麦穗》告诉我们必须善于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7. 详细信息
把下面的句子捧列成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序号。
(_____)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出许多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
(_____)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
(_____)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____)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草地。
(____)许多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
8. 详细信息
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
(2)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4)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6)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
(8)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
9. 详细信息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大自然是神奇的。神奇在三亚的落日: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悬在_________________。神奇在季羡林笔下的夹竹桃:在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看不出_________________,也看不出_________________,无日不迎风吐艳。
10. 详细信息
根据要求填合适的成语、名言警句等。
(1)古今圣贤用语言启迪我们的智慧。“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劝告和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学习了并经常去温习,是快乐的。
(2)家乡的发展是喜人的。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走进溧阳,听到这个消息,人们的心情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到录制现场,只见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让中外宾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不禁由衷祝福家乡的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成语)
11. 详细信息
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当前,很多人开始反思和追问:“中国精神”在哪里?有人认为,中国精神在军人的勇敢和坚强里;有人认为,中国精神在科学家的执著和奉献里;我认为,中国精神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精神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详细信息
阅读与感悟部分。
天游峰的扫路人
①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②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③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④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⑤“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⑥“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⑦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⑧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⑨“您老有60岁了吧?”
⑩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⑪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⑫“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概括课文段落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①一②):
第二段(③):
第三段(④一⑫):
【2】课文第骨②、⑦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天游峰,作者通过 、 、 等写作手法,多角度展现了天游峰 与 的特点。
【3】课文第③至⑫自然段通过对扫路人的 、 、 、 的描写,表达了“我”对老人 、 、 的精神和生活态度的赞美。
【4】课文明明是写扫路人,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写天游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第⑫自然段中“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详细信息
阅读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根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却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 )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 )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根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 )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在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够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一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根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本文选自《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危言耸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言而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本文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自然段运用了 、 、 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 。
【5】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某一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详细信息
习作与表达部分。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发现、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请你写一篇与“美”有关的文章,写人、写事、写景物都行。
要求:1.题目自拟;2.500字左右;3.文中一律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