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初一期中考题(河北省滦州市)

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5)《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2. 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装,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人们受够了冷洌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两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城,似乎又降临了一肿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温涧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 ②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
(2)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吝啬(___________) ②瓢泼(_________)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汉语中的词是有属性的。如,“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句中的“母亲”是名词。
C.孔子对人的年龄有不同一般的说法,三十岁被称作“而立”,四十岁称为“不惑”,五十岁称为“知命”,七十岁称为“耳顺”。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4.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语文实践活动
《论语》中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了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七年级某班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决。
(出谋划策)活动之前,班级为此出了一期“交友之道”的黑板报,其中小标题有:相处之道,名人间的友谊故事,友谊的(诗词)警句,请你为此再拟写一个小标题。
(引经据典)活动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等。请举出一个交友的典故,并简要说说典故内容。
(各抒己见)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讨论之中,请就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交友,谈谈自己的看法。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其后的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谈,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思而不学则殆(______) (2)于我如浮云(______)
(3)三军可夺帅也(______) (4)博学而笃志(______)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传/不习乎
C.学而/不思则罔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理解。
7.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韵/宗璞
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个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起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一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②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灰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③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到的。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
④其实,我是注重今世的。清晨照例的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⑤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
⑥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
⑦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
不要推却友爱,
不要延迟欢乐,
现在不悟,
便永迷惑,
在这里,
一切都有了着落。
⑧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1】第①段中,哪两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的特点?
【2】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 (结合第③段,解释“奢侈”在句子中的具体意思。)
②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联系上下文,说说“似乎”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
【3】第②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8.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小题。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办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稍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发,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齐备之意),人马称娖(行列整齐的样子)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明朝社稷)一同消灭了。
【1】本段文字“赛会”是指________,这些情景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________》里。
【2】文段最后划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母亲的城市生活
①一百零九平方米,是我在城里的住房面积。母亲患上尿毒症以后,我把她从乡下接来,从此她和我一起生活在这一百零九平方米里。
②闲暇的时候,我也带母亲出去走走。可更多的时候,我要上班,没工夫陪她,只好让她一个人呆在家里。我也说过,我不在家的时候,叫她一个人出去走走,但不要走得太远,怕她记不得回家的路。她不敢,怕走丢了,给我添麻烦。小区外面有个广场,那里离家近,好记路。我叫她天气好的时候去那里转转。她说好。后来果真去过几次,可最后也不去了,说转来转去,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越转越寂寞,还不如不去。
③这样一来,母亲的城市生活,几乎就只有这一百零九平方米了。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只有她一个人在里面。可想而知,她有多孤寂。
④在农村,可不是这样。农忙的时候就上山干活。干活可不寂寞,有成群结队的鸟儿站在高高的树枝上歌唱;累了,有轻风抚慰脸庞;渴了,有清澈冰爽的山泉;倦了,就直起身子看看远方,要不就唱一首山歌,立即又神清气爽起来。不忙的时候,便去邻居家串门,东家长西家短地拉拉家常,日子过得闲悠悠的。
⑤而现在,母亲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为了让时间过得快些,母亲等我们上班后,便开始打扫家里的卫生,洗头天晚上我们换下的衣服。做完这些,她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阳台上纳鞋垫。日子实在难熬,就去每个房间转转,然后又回到阳台上纳鞋垫。
⑥母亲刚进城那阵子,我每天中午都要回来给她煮饭。后来她学会了使用电饭煲和燃气灶,就不让我回来了。她说跑来跑去多辛苦,中午有时间就在单位休息一下,下午上班才有精神,她自己随便做点吃的就行。有好几次,我中间回家取东西,开门就看见母亲趴在窗台上往外看。我问她看什么,她说她在看街边上那些卖菜的老头和老太婆,还有对面楼下那个干洗店的女人……
⑦母亲的心是孤独的。我说把父亲也从乡下接来陪她,母亲点头同意,可父亲却有很多顾虑。其实,要不是母亲重病缠身的话,她也不会来城里和我一起生活。虽然母亲嘴里不说,但我知道她心中有几多无奈。她时常对我说,要不是离老家太远,每次做完透析后她就自己回去。
⑧母亲每天最期盼的事情,就是等我下班回家。在这之前,母亲已经把米饭蒸上了,要做的菜也已经配好,只等我回家烧制。厨房就在进门的旁边,一听到开门声,母亲立即迎了出来,不管我多早回家,她都会问一句,怎么这么晚才下班?
⑨我烧菜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站着,给我讲她这一天从窗户里看到的新鲜事。其实都是些司空见惯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母亲却讲得绘声绘色,我也装出一副很爱听的样子,迎合她。都在家憋闷一天了,就让她说个够吧,不然,真没劲。
⑩晚上我们看电视,母亲就坐在沙发上纳鞋垫。我们看多久,她陪多久,有时候太晚了,让她先睡,她却说,慌什么慌?还早嘛,你们都没睡。其实母亲是想和我们在一起多呆会儿,白天一个人呆怕了。
⑪偶尔陪母亲回乡下,有亲戚问母亲,城里生活安逸吧?母亲答,不安逸,整天呆在屋子里,一个人哪儿也不敢去。的确,在城市里,不管任何时候,放眼出去,都是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车来车往,人流如织,一点都比不了农村清静、空气好。在母亲看来,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并不是疾病,而是身不由己。
【1】“一百零九平方米”在文章第①段重复出现,是否多余?请说明理由。
【2】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并不是疾病,而是身不由己”?
【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⑧段加线句子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4】请根据第⑥段结尾母亲的回答,补补写一段“我”的心理活动。
10. 作文 详细信息
我们在《从百草园到三联书屋》中认识了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在《再塑生命的人》中认识了莎莉文老师,在《朝花夕拾》中认识了藤野先生。其实广义上“老师”一词也可以指在生活、学习中给我们以引领和帮助,成为我们的榜样的人。让我们也来写写自己的老师吧。选择你的一位老师或一位你视为老师的人,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突出这位老师的特点,抓住他(她)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来写;②选择能够表现人物特征的事来写;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⑤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