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一期中考试题带答案和解析(江苏省苏州市新草桥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 下来的,已经有两百多年了。
(2)直到今天,一遇到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3)事前有周密的计划、部署,遇事有正确的应变措施,就不至于 、左右为难了。
A. 流传 乞求 畏首畏尾 B. 留传 乞求 举棋不定
C. 留传 祈求 举棋不定 D. 流传 祈求 畏首畏尾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们学校马上就要举办校庆庆典了,到时几个学校领导都会出席的。
B. 这个社团的学生主要是由中产家庭的孩子组成的。
C. 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
D. 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廉租房资源不足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时间它是一件衣服,换换洗洗之中,不知不觉就穿小了。
B. 多只小虫都被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
C. 我们的贫困地区,需要更多像姜仕坤这样的“贴心人”。
D. 眼前的山水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长卷。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杨先生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下面是他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几处用语不得体,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明早七点请您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A. “府上”改为“寒舍” B. “令尊”改为“鄙人”
C. “抛砖引玉”改为“发表高见” D. “恭候”改为“等待”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标间来报告村景了。
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④①② D. ③①④②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C.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A. 顺风而呼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觉而起,起而归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B.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C.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D.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客有吹洞箫者
A. 凌万顷之茫然 B.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不拘于时,学于余
10.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可信乎?”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一日,问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后曰:“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帝为饬光禄官。
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力辞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节选自《明史·后妃列传》)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帝廉之,果枉 查访 B. 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 进献
C. 付宫正,则酌其平矣 平息 D. 帝为饬光禄官 整顿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皇后知道朱元璋性格严苛,容易加重刑戮,于是就常常根据事情原委直言劝谏。
B. 马皇后关心民生疾苦,常常为民祈祷;让朱元璋认识到要薄以待己,厚以待人。
C. 马皇后不忍以已之病连累医生,临终前还劝告朱元璋察纳忠言,为天下苍生着想。
D. 马皇后仁慈宽厚,体察民情,不计私利,正可谓“家之贤妻,犹国之良相”。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1.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两首诗,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句抒情方法奇特,备受后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12.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6)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8)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的规律才能永恒。就中国诗歌而论,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新诗,留下的正是流动的轨迹。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自己时代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适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新诗亦如此。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郭沫若的自由诗宣告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胜利。“诗体大解放”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胡适就自称《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
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生路。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
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然而,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又会造成诗的差异。大而言之,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因此,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
把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无论是二者的诗学观念、诗学形态,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西方诗学推崇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
中国诗歌有自己的道德审美理想,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自己的形式技巧积淀。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自然,中国新诗也处在现代化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只有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新诗中生存、活跃与发展。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本民族的传统和他民族传统是一个空间概念。不能用空间概念代替时间概念。如果将现代化理解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将是一种滑稽剧。
接通新诗与传统的联系不是倡导传统主义,应当将传统和传统主义分开。对传统作僵滞的、静止的理解,甚至将诗传统窄化为传统诗,因而指责新诗的种种“不是”,呼唤旧体诗的复兴等等,这种传统主义是新诗寻求新变的障碍。
从总趋向看,西方诗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和与散文界限太不清相反,新诗与传统界限太清——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节选自吕进《熟读<新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
B. 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但实际上,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倡导传统主义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C. 中国新诗处在传统要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
D. 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郭沫若的自由诗就是应变而生的产物。
B. 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胡适的新诗诗集《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源于古诗。
C. 传统是非常稳定并且神圣的文化现象,而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D. 中国新诗的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若把它理解为抛弃本民族传统,而继承发展他民族传统,那将是一种“滑稽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造成了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的巨大差异,但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
B. 因为西方诗与东方诗有很大不同,所以,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也从来不同。
C. 西方诗学推崇戏剧,运用纯概念,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运用类概念,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
D. 西方诗和中国新诗在与传统的关系上也不同,西方诗是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
14.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宛大妈是公园凉亭戏迷聚唱的核心人物。她曾唱一段《贵妃醉酒》的四平调,众人听完不禁面面相觑:怎么跟梅兰芳的唱法大相径庭?她告诉大家,那是荀慧生还用白牡丹作艺名时候的唱法,后来这出戏被公认为梅老板的代表作,荀老板就没再演过这一出了。于是有人问她:“您是北京京剧团的吧?”她说:“我曾是北京市京剧团的龙套,角儿唱杨贵妃,我是八宫女之一。”完了又解释一句,听起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糊涂:这什么意思啊?她笑着细掰:“四五十年前,北京有两个市一级的京剧团,一个叫北京京剧团,后来成为排演《沙家浜》、《杜鹃山》的‘样板团’;另一个,叫北京市京剧团,那政治地位、福利待遇,跟‘样板团’可就差老鼻子啦。我呢,是在带‘市’字的那个团,所以,当时北京戏剧界就流行这么一句话,叫作‘多一“市”不如少一“市”’。当然啦,改革开放以后,又合并在一起,叫北京京剧院了。”那以后,有的人背地里就用“多一事”称呼她。
社区居委会有一些人,觉得她这个老太婆脾气有些古怪。那年两位居委会女士抱着捐款箱,按响她那单元的门铃,说是知道社区里有些老人腿脚不便,想给灾区捐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上门来满足其心愿。宛大妈听了却摇头说:“我不做隔山打牛的善事。我行善,要面对面,知道我捐的究竟落在了谁头上。”两位女士已经收到若干捐款,而且许诺将在社区公告栏公布捐款明细表,并会全部转交有关机构。宛大妈的表现,令她们气闷。
有一次宛大妈去医院看病,候诊的时候,见旁边一个外地汉子,给一把旧椅子装上轱辘,推他媳妇来看病。问起来,得知他媳妇是生了骨瘤,动过手术,今天复查。给媳妇治这个病,汉子快到倾家荡产的地步。他哥哥也在北京打工,母亲轮流在他们两家住,这个月又轮到住他家——所谓家,就是在几里外,每月四百元租的原来工厂的排房,小小一间,放高低铺,剩余空间也就放套煤气灶架和一张用来吃饭和让孩子做功课的桌子。不过有彩电,屋顶上有“锅”,能看电视。他哥哥的意思,是弟媳妇得了这病,母亲就别挪弟弟那儿了。嫂子却不干,认为该轮还要轮。他妈跟那嫂子一向不睦,倒很愿意多在他那儿住。他那媳妇衰弱得说话也缺气,一旁管自摇头。他苦笑,闭嘴前忍不住来一句:“明天赶紧去工地叫工头再支点,要不买米的钱也没了。”宛大妈看完病领完药,在医院外面又遇见他们,就过去跟那汉子说:“让你媳妇等在超市门口,你跟我进去,我帮你把该买的买了。”见那汉子犹豫,就说,“我是真心要帮。你接受了是给我快乐。”汉子就把媳妇坐的轮椅安置在妥善位置,跟宛大妈进了超市。两人各推一辆购物车,宛大妈往汉子的车里装了一袋米、一袋面、一桶玉米油、一大盒鸡蛋、一桶酱油、一桶醋、一包紫菜、一袋虾皮……汉子直说:“谢谢,够了够了。”她最后还往里添了两罐辣酱。出了超市,她跟汉子说:“我每月五号上午十点必来这家超市。你以后有困难可以按时候到这儿找我。我不会给你钱,不会给你买别的,就是给你买这些最必需的日常用品。”汉子和他媳妇连声道谢,问她:“大妈贵姓?”她笑:“莫问我的名和姓,就记住仨字儿吧:多一事。”
“多一事”的趣事很多。那天她去公园,推了个自备的帆布小购物车,里头是两提卫生纸。她先没去凉亭唱戏,先推车到公厕外的松树下守着,不一会儿,一位大嫂出来了,她迎上去问:“又把厕纸整卷儿全搂走啦?”那大嫂就知道被盯上了,脸上有些搁不住,嘴里硬撑着:“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不对?”又有一位胖老头从里头出来,他跟那位妇女一样,也是几乎每天都要来这公厕收集厕纸的。管理人员刚续上,他们就很快整卷搂走,其他游客往往无纸可用,意见很大。宛大妈见两位占便宜的全在眼前,就说:“道理你们也懂,不说了。今天我带了一提十卷的名牌厕纸来,赠你们每人一提。只希望你们从此以后能保障其他游客的权益。”那大嫂不知所措,那胖老头却理直气壮:“你多什么事!我们这算什么问题?你有能耐逮那些贪官去!”宛大妈说:“大贪要反,小贪也要戒。端正社会风气,大事小事全要做。当年我演不了贵妃,就演好那宫女。如今我还是唱不了主角,干不成大事,可是我还能做点小的好事。我真是想送你们厕纸,好让你们生出点儿悔意,赶明儿别再这么贪小啦!”那大嫂和那胖老头灰溜溜地绕开她走了。后来管理员说,白搂厕纸的现象少多了。
凉亭里又响起宛大妈的唱腔,这回唱的是《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宛大妈有时吝啬,社区给灾区募捐,她拒绝捐款;有时古道热肠,正气凛然。
B. “多一事”是人们称呼宛大妈的,除了剧团名称的由来外,可能与她喜欢“多管闲事”有关。如在有人占便宜搂偷公园公厕厕纸时,挺身而出,“多事”。但文中“多事”似贬实褒。
C. 开头结尾都写到宛大妈的唱腔,开头写她的唱腔与梅兰芳的不同,体现她个性独特的一面,结尾的描写则体现她的精神风貌。
D. 小说主要记叙了三件小事,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写出了宛大妈做人的原则,刻画她的性格,展现她的品行。
【2】人们觉得“多一事”古怪,结合具体情节或细节,说说她的“怪”表现在哪里?你怎么理解?
【3】小说结尾写宛大妈唱《穆桂英挂帅》,耐人寻味,请说说其意蕴与作用。
15. 作文 详细信息
人生,总有一些事让我们后悔。而这些事,如果我们之前考虑周全些,是可以避免的。但这些不该发生的事却发生了……
请你以“不该发生的事”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①记叙文②立意自定 ③书写规范 ④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班级同学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