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智学联盟2020-2021年高二12月联考政治网上检测无纸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5月,我国科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与欧空局盖亚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在银河系:密的猎户座星云附近发现一个新的移动星群,共包含206颗成员星,其中74颗是主序前恒星,也就封是中心氢尚未点燃的原恒星。该移动星群的发现对理解银河系的形成、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线内禁止答题一内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不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②哲学是研究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于他人的经验要学会选择,否则会成为负担。漫画《选择经验》给予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

①具体分析他人经验,不能照搬
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理性选择
③正确把握事物联系,趋利避害
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观点可以体现它们演进顺序的是( )
①生命是一架化学机器
②世界是经常变化着、发展着的过程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人是万物的尺度
⑤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①→⑤ B.③→①→② C.④→②→⑤ D.④→②→③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回顾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国已连续九年定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但每年又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如2019年强调要做好“六稳”工作,2020年我们提出了要落实“六保”任务,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推动经济稳中求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这表明( )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②“稳”是无条件的,具有绝对性,“进”是有条件的,具有相对性
③经济政策的制定要做到从国情出发
④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5月12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流行病学规律告诉我们,人类面对新冠肺炎的有一项暴发需要一个必要的认知过程,政府应对策略的形成也需要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行病学将能够进行追溯性研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但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
②人类对新冠肺炎的原因的探索使人类无限地接近真理
③事物本质呈现有一个过程,人们只能静观其变
④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我国将实施火星探测任务,按照计划,“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要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此次探测任务的目标是获取最新的火星探测成果,深化人类对火星乃至太阳系的科学认知,推进比较行星学等重大问题研究。这体现了(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直接创造性
②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物质活动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形式
④科技手段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智能可穿戴设备,到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医疗、AR/VR等热门词汇的兴起,人工智能产业正在引领一场新时代技术革命。人工智能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环节,催生新经济、新产业,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从哲学角度看,这意味着( )
①实践创新推动人类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更新生产工具 ④观念创新助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8月20日,习.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承认客观差异,不能搞一刀切。上述要求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
①分类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承认客观差异——承认矛盾、揭露矛盾才能正确解决矛盾
③不能搞一刀切——把握矛盾的不平衡性,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符合经济规律—一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造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以往的单一制度进一步扩展为制度体系,即不仅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还包括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稳固。该变化的哲学依据是( )
①生产关系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②上层建筑应服务于经济基础
③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的外部形势下,我国必须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不断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以上决策蕴含的哲理有( )
①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②基于客观实际得出的科学论断能直接推动事物发展
③着眼于关键部分,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要坚持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认识方法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未设定今年经济发展目标。有关人士分析:今年新冠疫情带来了经济失速,一季度GDP增速同比下降6.8%,而叠加外国疫情持续蔓延带来外需订单下滑,如果继续设置原定区间的增速,一是目标基本不太可能实现,二是拼命努力去争取实现就可能严重透支未来和扩大金融风险。如果对此加以评论,合适的观点是( )
A.放弃不切实际的追求,做出超越现实的决策
B.探索科学发展的规律,创新经济发展的道路
C.不做无畏的努力,只求科学的判断
D.求真务实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旧题新做”、“新题旧做”是一位高三同学总结的做题经验。所谓“旧题新做”就是考试中遇到以前做过的题,一定要注意与旧题不一样的地方;所谓“新题旧做”就是看起来从没见过的题,一定有以往旧题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告诉我们(  )
A.事物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B.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借鉴和创新
C.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春暖花开自有时,明天的通途更宽阔。下列诗句与这段话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竹密无妨溪水过,天高不碍白云飞②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④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弘扬时代精神是基于( )
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社会意识是变化发展的,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5. 详细信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必须瞄准最后的贫困堡垒,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要突出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拔穷根,对症下药治穷病。要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两不愁三保障”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一项一项解决,一户一户攻坚。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把每一项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总结脱贫攻坚经验,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如何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16. 详细信息
材料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我国正式进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时间

编纂过程

1954年

第一次编纂民法典工作,随着“整风”“反右”运动兴起而中止。

1962年

第二次编纂民法典工作,被“文化大革.命”所中断。

1979年

第三次编纂民法典工作,最后因条件尚不够成熟也未能成功。

2015年后

第四次民法典编纂工作,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
2017年3月,《民法总则》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2018年5月,《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一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的民法典: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破解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矛盾冲突,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民法典与时俱进,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这也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明确禁止高利放贷……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全面修典,不止于立法,更在于法之必行。全社会要掀起学习民法典的热潮,让民法典的精神和内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
(1)新中国的民法典编纂工作几经波折,历经六十多年最终完成。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相关知识,阐述我国通过并施行民法典的必要性。

1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创办是当代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伟大转型进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创造了历史性的奇迹。
特区之“特”,在于敢为人先。“摸着石头过河”并非易事。40年来,经济特区的建设者们秉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一心一意谋发展,主动放下“铁饭碗”、打破“大锅饭”,让市场说话、按规律办事,最终使经济特区成为资金积聚、人才云集、技术拔尖的“经济高地”。
特区之“特”,在于思想解放。在改革开放的每个关键时期,经济特区皆领风气之先,与时俱进地创造新鲜经验,冲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至关重要的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今天中国在当今世界地位的确立,都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特区之“特”给我们的启示。
18. 详细信息
2020年7月31日,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建成,中国北斗自信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回首我国北斗导航系统之路,来之不易。为了让“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北斗的研发人员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解决了信号快速捕获的技术瓶颈问题,自主研发星载原子钟为卫星提供高稳定的时间基准信号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牢牢把握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机遇期,使中国时北斗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正式成为全球导航系统,八万多北斗人用坚守和盾奉献描绘着北斗系统服务全球。科学探索无止境,伟大梦想不止步,相信北斗人将会向世界献奉献更多更美的画卷。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北斗人是怎样用坚守和奉献描绘最美画卷的?
19. 详细信息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愈发重视教育事业,高中教育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以下几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构建全面培养体系。突出德育时代性,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二是优化课程实施。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三是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四是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注重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的相关知识,说明新时代应如何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
(2)新时代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就中学生如何弘扬创新精神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