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2019年八年级语文后半期期中考试在线做题

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古诗文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参差荇菜,________。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
(2)微君之故,________?(《式微》)
(3)《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气势浩大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你认为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理解。
3.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渔人甚异之 异(________)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________)
(3)老人引杨氏入山 引(________)
(4)迫暮,与老人同出 迫(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渔人甚异之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 以耕以蚕 以其境过清
C. 杨氏谢而从之 乃记之而去
D. 不可取食于人也 生于忧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4】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有共同之处,即 。
【5】你认为《桃花源记》所写的生活在当时社会中真实存在吗?为什么?
4.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植物会说话
丹尼尔·查莫维茨
①五角菟丝子作为一种蔓生植物,因不含叶绿素,需要寄生在其他植物中吸取其营养方可生存。它幼苗的颈尖以小圆圈的方式探测周围,寻找它所偏好的植物番茄。实验人员不论将番茄放于什么地方,菟丝子的藤始终朝着番茄方向生长。为了证实这个猜想,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将它们分别放入一个密闭的盒子里,两盒之间用管子相连保证空气对流,结果它总是朝着管子方向生长。又在棉签上涂上番茄提取液,果真,它还是朝着涂有提取液的棉签生长。
②1983年,戴维·罗德斯发现,一棵柳树被天幕毛毛虫啃噬过,临近柳树的叶子变得不受毛毛虫欢迎,是因为后者的叶子中含有不合毛毛虫口味的酚类和单宁化合物,而那些较远的健康柳树却不含这些化合物。受损柳树和临近健康柳树之间,没有共同的根,树枝间也没有相互接触。被啃噬的柳树则是通过空气向临近健康柳树发出了一种信息素信号“当心!保护好自己!”接着,杰克·舒尔茨以杨树和唐枫幼苗为对象进行实验,支持了罗德斯的观点。
③“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罗德斯的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植物的认识。然而这些报道大多缺乏正确对照,或结果被夸大,往往受到其他科学家的驳斥。在过去10多年里,大量植物通过气味进行交流的现象已被反复证实。但问题是,植物真的能彼此交流(有意识地发出预警)吗?是否健康植物只是“偷听”到了临近受损植物的自言自语(而非受损植物有意告知它们)?马丁·海尔提出了疑问并展开深入研究。他知道,利马豆植株被甲虫侵扰时会有两种反应:被啃噬的叶片会向空气中释放一些挥发性化学物质;而花则会产生花蜜,吸引以甲虫为食的节肢动物。———那它为什么会释放这些化学物质呢?
④他从三棵利马豆植株中选取了4张叶片做实验:从被啃啮过的同一植株上选择2张叶片———第1张被甲虫啃啮过,第2张没有;第3张为临近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第4张为被隔离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通过气相高端分析技术鉴定,第1、2、3张叶片周围空气中都含有挥发性物质;第4张叶片周围则没有。这说明受损植株临近的健康植株不易遭受到虫害侵扰,却没有得出他们想要的结果。
⑤海尔调整了实验设计来检测他的假设。将两株植物放在一起,但用塑料袋将被啃啮过的叶片封闭24小时。然后按照上一个实验的方法选择4张叶片进行检测,结果发生了变化。被啃啮过的叶片仍然释放化学物质,但同一植株的同一根藤以及邻近藤上的其他叶片却与对照叶片相似———它们周围空气中没有这些化学物质。解下密封袋,用小风扇将袋中的气体向两个方向吹:一是向这根利马豆藤上方的临近叶片,二是朝着远离利马豆的空气中。结果发现,接触到袋中气体的植株叶片自己也开始释放同样的气体,且植株还会分泌花蜜。那些没有接触到气体的叶片和植株则与以前一样。
⑥几十次实验结果一致,秘密揭开了:被啃啮过的叶片释放气体,是为了保护植株自身的其他叶片不受攻击。即当一张叶片受到昆虫或细菌的侵害时,会释放出气味,警告其他叶片保护自己,就像中国长城上的烽火台,守卫们用点燃烽火的方式传递信号,警告其他守卫塔有敌人来袭了。临近植株则以嗅觉方式“偷听”受损植株自身叶片间的“嗅觉对话”,便做出反应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当然,利马豆这种气味信号只能传播一两米远,但这一发现为人类保护树木和作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⑦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特殊的气味。植物和动物也可以利用这些气味进行复杂的交流。比如花的香气可以吸引授粉者,果实的香气可以吸引采摘者,这些都有利于种群的繁衍。植物显然没有嗅觉神经,不能将气味信号传到大脑进行诠释。但是像菟丝子、利马豆一样的其他植物,都能够对信息素做出响应,只要觉察到空气中有挥发性化学物质,它就能将气味信号转化成一种生理反应,这当然也是一种嗅觉,且是出于生存的需要。
【1】结合全文,概括说明“植物会说话”的含义。
【2】简要说明第③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在过去10多年里,科学家们认识到的所有植物通过气味进行交流的现象已被反复证实。
B. 马丁·海尔是从许多现象出发进行假设,通过一系列实验进行验证。这是科学探索的必由之路。
C. 马丁·海尔从利马豆植株中选取4张叶片做实验,发现受损植株临近的健康植株不易遭受到虫害侵扰。
D. 植物没有嗅觉神经,但出于生存需要,很多植物却能够对信息素做出响应,能将气味信号转化成一种生理反应。
5.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老圣人
赵长春
①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
②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老圣人”。
③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就拿春分这一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
④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
⑤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闹。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
⑥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思。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代代,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
⑦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气,讲碾盘的故事。
⑧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
⑨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过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老圣人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
⑩春节,村上的人多了起来,都从外面回来过年,掂了年货去看老圣人。他说:“别看我,看看咱们的老槐树、老碾盘。”老槐树、老碾盘,就成了村子一景。
⑪还有,与别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赌博的人少,打骂老人的事基本没有,这也与老圣人有关。他喜欢管闲事,不怕人家烦。他说:“人都光想着赚钱了,不行,还得讲老理,这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老理,是几千年的好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脸面。”
⑫想一想,对,就是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时说的,提倡的。
⑬老圣人有一方墨,古墨,好多年了,油亮,沁香。他有个治疗小孩子感冒、头痛的验方,就是点燃油松枝,烘烤古墨,然后按摩孩子的额头。古墨微软,香香的透出凉意,有股幽幽的药味。几声喷嚏,打个冷战,小孩子就好了!他还治疗痄腮,研墨,毛笔蘸汁涂抹腮边,一圈一圈,如此两三天,就好了!
⑭老圣人说:“古人凭心,诚信为本。墨也讲究,内有冰片、麝香、牛黄等,为的是读书人安心、静心。学须静也,静须学也。可惜,好多人做不到了。”
⑮老圣人九十多岁了,身体很好。他习惯饭前喝水,小半碗白开水。有记者采访,问这是不是他的长生之道。他说:“哪里呀,儿时家贫,每当吃饭,父母先让孩子们喝水,喝完检查,如果碗里控出来水,就少给饭……”说着,老眼泛出泪花,又笑道:“现在多好,吃啥喝啥,都有!”
⑯老圣人大名叫王恒骧,袁店河畔人。
⑰叫他“老圣人”,我觉得有些委屈了他,在袁店河的语境里。
⑱不过,“圣人”的真正意思是很有讲究的。在袁店河,也只有他能配上这个称呼。
⑲现在,读书的人少了,越来越少,谁还能再被称为“圣人”呢?
(原载《百花园》2017年2期)
【1】简要概括“老圣人”做了哪些“不同于他人”的事。
【2】品味第⑤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老圣人”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3】第⑬段两处加点的“就好了”有何表达效果?请加以赏析。
几声喷嚏,打个冷战,小孩子就好了!他还治疗痄腮,研墨,毛笔蘸汁涂抹腮边,一圈一圈,如此两三天,就好了!
【4】文中多次出现“老碾盘”,请探究其作用。
6.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我的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你们寄的西班牙字典及文法书,他收到了,万分高兴,对他大有帮助。他因为营养不足,身体也不好。最近来信也问起你。他还想请你代买一本英文小说,名叫《穿破裤子的慈善家》(罗伯特·特莱赛尔著,劳伦斯和威沙特出版社,伦敦),这本书是英国一个工人出身的作家写的,若能买到,又得麻烦弥拉了。
(1)文中“我”是翻译家、作家、美术评论家 ,他是指 。
(2)“我的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具体指什么事情?从而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人?
(3)读过本书,请简要概括最令你感动的一个事件,并简单说明原因。
7.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在社区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二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三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1)阅读“材料一”,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 。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3)下面是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还有两处病句,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①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
②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上升趋势。
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
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a. 句标点使用不当,修改为: 。
b. 句有语病(找一处即可),修改为: 。
8. 作文 详细信息
以下两个作文题目,请任选一题写作。
(1)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月夜归航的罗汉豆,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里,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作文。
还记得《背影》里的“父亲”吗?“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还有《走一步,再走一步》里的“我”,“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攀爬”是最美的姿态,它或许是身体的苦旅,也或许是心灵的跋涉。
请你以“攀爬的姿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场景,恰当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②不得套作、抄袭;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