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2019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网上在线做题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A. 儒家学说
B. 墨家学说
C. 法家学说
D. 道家学说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 “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代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书写工具的落后。下列哪项发明使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学富五车”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下列体现孔子智慧观念的是( )
A.和谐是美好社会的本质特征 B.依法治国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C. 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因素 D.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孙中山说:“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A. 是1905年提出的三民主义
B. 表明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
C. 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基础
D. 是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誓词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到我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所针对的是
A. 大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说明
B. 中央关于抗战胜利后的政策
C. 大会关于毛.泽东思想的阐述
D. 中央关于重庆谈判的安排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到1956年初……党内对知识分子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宗派主义,学术研究存在‘舆论一律’的严重制约,学习苏联经验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迫切需要制定一个正确领导科学和文艺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的总方针。”对此,毛.泽东提出
A.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 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C. 文艺工作者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
D. “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的主张的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D. “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此人的研究领域是
A. 食品流通领域
B. 空间技术领域
C. 农业科技领域
D. 文化教育领域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
A.“载人航天工程” 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三个面向”方针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此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
B. 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C. 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
D. 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 民主思想
B. 无神论思想
C. 科学思想
D. 人文主义思想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角色——有偿家教,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政府的民主政治”,符合上述说法的哲学家是
A. 普罗塔戈拉
B. 苏格拉底
C. 孔子
D. 墨子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作品第一次用现实主义笔法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因其关注点是人,所以被称为“人曲”。该作品应该出现于
A. 智者学派孕育时期
B.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
C. 宗教改革时期
D. 启蒙运动时期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是
A. 反对教会宣扬的神权封建思想
B. 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反映
C. 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反映
D.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A. 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
B. 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C. 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D. 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他笔下的众多圣母充满人情和母爱,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A. 蒙昧主义思想 B. 人文主义思想
C. 禁欲主义思想 D. 浪漫主义思想
19. 详细信息
某西方学者评价一位著名思想家,认为他“既是1688年英国革命的首要辩护人,又是美国和法国革命的先驱”。这位思想家是
A. 伏尔泰
B. 孟德斯鸠
C. 洛克
D. 卢梭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艺复兴时期成立的新寄宿学校,对课程的设计围绕着教育学生快乐而健康地生活,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这主要体现了当时的
A. 蒙昧主义思潮
B. 人文主义思潮
C. 理性主义思潮
D.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上述材料反映的主张是( )
A.天赋人权说 B.社会契约论 C.主权在民说 D.三权分立说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说:“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与冲破这一层纱幕直接相关的思想体系是
A. 人文主义
B. 理性主义
C. 自由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23. 详细信息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A. 三权分立
B. 人民主权
C. 天赋人权
D. 社会契约论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在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就欧洲历史而言,符合这一“过渡性社会”的历史现象是
A.自由主义经济贸易规则的确立
B.人们日益追求人性的解放
C.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基本完成
D.民主制度建立并居世界主流地位
25.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三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开办情况表(截至2009年10月)

地区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数量(单位:所)

70

94

87

21

10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
(3)材料三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办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26.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进行了长达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了理性时代。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孟德斯鸠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权力,正在于他剥夺别人的生命。”“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材料四 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现实的黑暗”指什么?为了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三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种设想有何进步作用?
(3)材料四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