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网上考试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昼夜(zòu) 取缔 深恶痛绝(wù) 语无轮次
B. 澎湃(bài) 深霄 酣然入梦(hān) 祸不单行
C. 哺育(bǔ) 门槛 颠沛流离(pèi) 悲天悯人
D. 呜咽(yàn) 震悚 仙露琼浆(lù) 五脏六俯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色史诗电影《浴血广昌》把广昌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展现给了我们。
B.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C. 一男子边看手机边过马路,车辆纷纷避让,他却不以为然,最后还是发生了车祸。
D.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虽然鲁迅先生的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胃药丸一二粒。
B. 抚河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流,全长312公里,光彩夺目的“临川文化”正发源于此。
C.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感动。
D. 是否拼搏和奋斗,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新抚州这一美好愿景的钥匙。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诺第留斯号船侧的另一扇门,这时候打开来了。
②我感到好像有一股冷气,从脚底涌到胸部。
③不久,这所小房子便充满了水。
④一道半明半暗的光线照射我们,一会儿,我们的两脚便踏在海底地上。
⑤过了几分钟,一声尖锐的呼啸传进我的耳朵。
⑥显然是有人打开了船内的水门,让外面的海水向我们冲来。
A. ③④①⑤②⑥ B. ⑤②⑥③①④ C. ③①④⑤②⑥ D. ⑤②⑥③④①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北宋的史事。
B. “记得地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句中加点的“过”是助词。
C. “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句中加点的“安慰别人”是动宾短语。
D.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6.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①,徒劳恨费声②。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③,故园芜已平④。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①以:因。高难饱:古人认为蝉栖于高处,餐风饮露,故说“高难饱”。②恨费声:因恨而连声悲鸣。费,徒然。③薄宦:官职卑微。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梗,指树木的枝条。④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芜,荒草。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写蝉的境遇。
B. 颔联描摹了蝉的鸣声接连不断。
C. 颈联其实也包含了故园之思。
D. 蝉的“本以高难饱”与作者“我亦举家清”的身世感受暗合。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颈联抛开自己,转而咏蝉。这一“转”就打破了限制,扩大了诗的内容。
B. 尾联“君”与“我”对举,咏物与抒情结合,又呼应开头。
C. 诗人由蝉的命运联想到了自身的不幸,回忆自己的仕宦生涯,流露出不尽的感慨。
D. 全诗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浑然交融,是托物咏怀的佳作。
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尉①陈尧咨为翰林学士②日,有恶马,不可驱,蹄啮伤人多矣。一日,父谏议③入厩,不见是马,因诘圉人④,乃曰:“内翰⑤卖之商人矣。”谏议遽⑥谓翰林曰:“汝为贵臣,左右尚不能制,旅人安能蓄此,是移祸于人也。”亟⑦命取马,而偿其直,戒终老养焉。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口“小由基⑧”。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⑨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大之伎⑩,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⑪。
(注)①太尉:官名。②翰林学士:官职名称,皇帝顾问。③父谏议:担任谏议大夫官职的父亲。④圉(yù)人:养马的人,⑤内翰:此指陈尧咨。⑥遽(jù):急忙。⑦亟(jí):急迫地。⑧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⑨典郡:掌管郡务。⑩伎:同“技”。⑪金鱼:古代三四品以上官员的一种佩饰。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见/是马 B. 汝/为贵臣 C. 世/以为神 D. 荆/南当要冲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旅人安能蓄此(__________________)
(2)不见是马(__________________)
(3)及守荆南回(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太尉陈尧咨为翰林学士日,有恶马,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2)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
【4】结合两则短文内容,说说陈尧咨的父亲(陈谏议)是一个怎样的人?
8.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3)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
(4)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
(5)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
(6)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
(7)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
(8)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________?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老师
魏巍
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②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
③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④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⑤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⑥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⑦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⑧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⑨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安慰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
⑩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那么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⑪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⑫“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⑬“不是放暑假了么?”
⑭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呵!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⑮可惜我没有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我们的蔡老师分别了。
【1】文章围绕蔡老师依次写了七件事,结合文章第③段至第⑭段的内容,在下而横线上填写文字,补充完整相关事件。
蔡老师假装发怒→_______________→蔡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_______________→我们看老师写字→_______________→我梦里寻师。
【2】阅读全文,你认为蔡老师是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吗?请说明理由。
【3】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在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从来不”与“仅仅有一次”是否矛盾?试分析。)
(2)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作者为什么说“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
【4】魏巍的散文,情真意切,抒情色彩浓厚。试从文中找出一个直抒胸臆的句子,并分析其抒发的情感。
10.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微尘远,山花近
秦锦屏
①万山红遍的金秋,在遥远的大西北,我带着任务,远赴乡郊野岭采风,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
②我沮丧地蹲在路边,盯着刘师傅高大的背影,惶恐而焦虑,大脑里不断闪回播放我和他初见的情景,顿时悔意重重,心乱如麻!眼前这条偏僻蜿蜒的乡间土路是单行道,稍有不慎有可能连人带车翻入荆棘丛生的鸿沟中!即使我放弃此行的计划,出租车也根本无法调头!
③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刘师傅还在那里费力而徒劳地呐喊着。我咬牙憋气,心里做好了在这荒山野岭徒坐一整夜的最坏打算。一直紧握方向盘蹙眉沉默的出租车司机也下了车,跟刘师傅一起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个忙吗?”
④“喂、喂、喂……忙、忙、忙!”回应我们的只有鹦鹉学舌的群山和越来越凉的山风。
⑤一声悠扬的应答,带动唰啦啦一阵细响,塌方路那端,一片不起眼的、依山靠坡的庄稼地里,忽地冒出个裹着白羊肚手巾的脑袋,在扬声问清楚我们的意图后,这手拄柴棒的老人掉头而去,嘴里说的是他这就回村里去喊人来帮把手,现在手里没拿家什,没法将垮塌在路当腰的土堆铲平。
⑥听人家这么一说,刘师傅和那位不知名的司机一齐转回头看我,面露喜色。我撇撇嘴,心想,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因为,这地方离他居住的村庄一定十分遥远,任凭我手搭凉棚望尽村路,也未见窑洞组成的村郭坐落在何处!
⑦沉默。等待。
⑧又是数十分钟过去了,夕阳像一个没有烧透的夹生煤球,半红半黑悬挂在天际,树梢上满是寒凉寡情的秋风。刘师傅站一会儿,蹲一会儿,“啪啪”打火抽烟。司机则反复在原地看表、兜圈子,看样子,他有些后悔接了我这档活儿。
⑨听,土堆后面好像有人声!
⑩我们一跃而起,探头看去,呀,好多手执铁锹、锄头的村民,正从带状的小路上陆陆续续汇集而来,带头的就是那弓背老人!他们舞动工具又铲又挖。刘师傅和司机高兴坏了,挽起袖子在路的这端徒手刨土,我也要效仿他们,却被硬生生推开:“你是客人呢,不要把手弄脏了!”
⑪蒙在夕阳脸上的灰色面纱被风掀开了,夕阳一跃而出,安详地注视着大地,橘色的薄暮里,一群人,正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呵,不说别人,就那位黑脸白牙的刘师傅,我认识他也才不到两小时。当时,我在县城里招手问驾摩托车兜生意的他:“黑家洼村怎么走?”他认真打量了我一下,自告奋勇要弃车带路,理由是,那地方路况不好,驾摩托车去危险,不识途的人很容易走岔道,路走岔了,非但今晚回不了城,连个宿住的地方也难找到。他特别强调:“你看看,这天都快黑了,你一个女人家,身上还背着个包……”我见他满脸真诚,便接受了建议,由他带路,当街拦了一辆出租车……哪知,路上遇到这坟包一样意外出现的“拦路虎”!刚才还差点误会了他。
⑫“拦路虎”被一群陌生人合力“打败了”!我强忍满眼激动的泪花,掏出钱想略表谢意,却被那些粗糙的大手坚决挡回:“那不能要呢,都是小事情嘛!谁人出门不遇个事儿嘛……”
⑬一旁的刘师傅拍拍满是灰尘的手,竟也替他们帮腔:“应该的,咱们这里的人,都这个样儿。快走,天快黑了!”
⑭车子再次启动,夹道而立的是扛着、拄着劳动工具的村民,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广袤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
⑮车子颠簸前行,我频频回头。远远看去,他们散落道旁,如微尘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又像朵朵沁人心脾的山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1】本文情节波澜起伏、悬念迭出。请仿照示例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这一写作特点。
示例:《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这一悬念,情节波澜起伏、悬念迭出——先是以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后来又以为“哈尼小姑娘”是小茅屋的主人,再后来又出现了解放军叔叔”……最后终于明白:原来是解放军叔叔学习雷锋的精神影响了这些人,使得雷锋精神在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
【2】文章第⑦段中写道“沉默等待。”结合上下文,我们为什么“沉默”?又在等待”什么?
【3】第⑮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请从下面两篇课文中选择一位人物,结合其言行、品质说说他(她)是怎样如“微尘”又如“山花”的。
《阿长与(山海经》或《老王》中的(____________):
11.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综合性学习
今年,是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初一(3)班拟开展“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作为班级成员的你,需要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1)(爱国诗文大家品)从你搜集的爱国诗文中写一则你最喜欢的并写出你的理解。
(2)(爱国故事大家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一个爱国故事。(100字左右)
12. 作文 详细信息
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伟大的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以他的言行温暖了我们的岁月;翻越老山界的中央红军叔叔们身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温暖了我们的思想;《驿路梨花》中的梨花姑娘等人的互帮互助传统温暖了我们的记忆……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人或事曾打动过、温暖过你呢?
请以“________,温暖了我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