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年高三第四次月考题免费试卷在线检测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站在当代社会、网络时代的高点上,我们谈论传统文化,是在谈什么呢?
有人说“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这种观点可以说道尽了文化、传统的本质特征。因为,对于我们的传统来说也好,对文化来说也好,它们不过是世世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是一种生活方式。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在谈我们的生活与头脑中的传统文化的关系,也就是在谈你我他的日常生活,更谈我们的思路、我们的风度、我们的气派……
说到中华文化的玄妙处,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昆曲”。昆曲向以“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艺术品位著称,被看做是精妙高雅的传统艺术。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戏剧艺术形式,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本身就是传统和时尚的结合。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白先勇曾制作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他大胆创新,并将时尚作为演出的美学标准之一,力求贴近当代人的日常审关生活,创作了美到极致的画面和舞美,让一部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名剧具有了符合今天审美趣味的时尚色彩,在演出时,人们感叹“太美了,美得惊心动魄,美得让人黯然神伤……”昆曲表演中的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可谓是对这种“玄妙”美的最好解释,“罕有其匹”。
传统文化是古老的文化,它走自己的路,处处坚持自身特色,但如果要融入社会与时代的大潮,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要求新求异,从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体现时代精神。
故宫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载体。近年来,故宫推出的一系列“萌系”文创产品迅速蹿红,比如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建筑彩绘“秘密皇宫”与“戒急用忍”等,“故宫淘宝”在其微信公众平台发布 《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 微信小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将有600年历史的故宫这一古老IP推上时代的风口浪尖……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这一系列文化创意之举,改变了文物仿制品素来古典,肃穆但缺少新鲜生命力的形象,切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受到众多网友的认同和赞扬。正是这种随着时代生活进行文化创新和艺术个性超拔的努力,让古老的故宫走入当代生活,融入时代的文化之中。
这些年来,我们正努力寻找一个合理的方向和方式来对待传统文化,但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人在割裂传统文化,有的人对传统文化进行浅薄和轻浮的解构和颠覆,更有甚者,干脆采取一种商业化的态度,消费传统文化……事实告诉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本就该是豆古常新的,这是其绵延五千年而不曾断裂的秘诀所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就要让传统文化更深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内化为我们时代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最好的传承之道。这也印证了文化和传统的生命力所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对于传统、对于文化,当代人应当谨慎地使自己的前进步伐不发生偏差,而不是轻蔑前人积累下来的庞大的精神遗产。文化是既向后看也向前看,我们的文化传统本性包含着历史性,这蕴涵了双重意义;它既有高于历史的力量,又依赖于历史;它既决定历史,又为历史所决定。一个民族不能与历史、与传统割裂开来,我们需要进行好传统和现代的对接,这是时间给予我们的机会,也是历史要求我们担起的责任。
(节选自《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我们是在谈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文化是世代积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
B. 昆曲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形式是传统的,但她更代表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和情趣品味。
C. 传统文化要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应体现出时代的精神。
D. 文化传统具有既高于历史、又依赖于历史,既决定历史、又为历史所决定的特性。
【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以设问引出“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的观点。
B. 第三段以白先勇制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例,论述传统文化具有玄妙之美,而昆曲是对这种玄妙美的最好诠释。
C. 倒数第二段批评了对待传统文化的不正确的方式,从反面论证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
D. 文章从“是什么”“怎么样”两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层层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文化不是存在于日常生活表面,而是一种精神的呈现,体现为一种思想、风度、气派。
B. 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意之举,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商业化消费行为。
C. 传统文化创意产品不同于文物仿制,而是融入时尚元素,切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
D. 只有将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进而把传统文化内化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实现对文化的传承。
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派出5批近800人的专业队伍驰援武汉,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里有4900余人来自中医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国际临床评价指标认为,对于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真正反映疗效的关键指标是转重率。临床发现,中医验方在减轻发热咳嗽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有独特优势。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作为欧洲第一个实现中医药立法的国家,匈牙利在抗击疫情之初就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作用。今年2月底,在匈中医师就开始熬煮可以增强免疫力的中药茶饮,并免费向当地民众发放。“中医药能因人而异地进行针对性治疗,帮助病人减轻病症,作用显著,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获得越来越广泛认可。”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已经是抗击疫情的重要方案,中医药正为全球抗疫作出贡献。”
(摘编自《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医药抗疫》,《人民日报》2020年3月24日)
材料二:
有人质疑,面对一个新发疾病,西医没有特效药,中医为啥有方子?
其实,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二者看待人体和疾病的角度不同,治病方法也不相同。例如,面对新冠病毒,西医的重点是寻找有效药物,直接消灭病原体;而中医则着眼于病因和病机,通过整体调节,清除病原体的生存环境,调动人体的自我痊愈机能,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本次疫情初期,我国中医专家对患者进行诊察分析以后,结合武汉气候特点,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新冠肺炎属于“寒湿疫”,在治疗上应主要针对寒和湿,用辛温解表之法。为此,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推荐“清肺排毒汤”。此方是对张仲景相关经方的融合创新运用,既祛寒闭,又利小便祛湿;既防疫邪入里,又调肝和胃。除了通用方,还有针对不同病情、不同证型的其他方剂和中成药。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回望中华民族历史,中国人和疫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说文解字》云:“疫,民皆疾也。”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疫”的记载。东汉中后期,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而且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明代医学家吴又可写出了我国温病学第一部专论疫病的著作——《温疫论》。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在传染病防治中起到积极作用。凭借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和针、灸、砭、药、按跷、导引等医术,中华民族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凶险疫情。中医药学组方的关键,在于精准找到病因病机,明确治则治法。无论什么疾病,中医只要找到致病原因,就能从古代经典中得到答案,从而制定出诊疗方案。
习.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并用,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法宝”。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中医和西医是战友。只有互相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才能降伏病魔、造福患者。我们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中西医的差异,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盲目否定中医。
(摘编自白剑峰《用疗效证明中医实力》,《人民日报》2020年3月13日)
材料三:
3月18日,中国第二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13人抵达意大利,其中中医专家引人注目。这是中国首次派出有中医的医疗专家组驰援海外战“疫”。中医专家将向海外讲述中西医结合战“疫”的中国经验,并为当地侨胞提供诊疗咨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数据显示,迄今,中医药参与治疗的中国确诊病例超过90%。世卫组织近日发布消息,决定删除其官网上关于抗疫“常见问题”一栏中“不应使用传统草本药物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关内容。此举被认为是中医药抗疫的临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全球战“疫”,中医大有可为。然而,受文化传统差异和各国法律政策影响,在参与世界各国的临床救治过程中,中医和中医药依然面临重重阻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道人类共同考题,疗效是最佳答案。中医出海,和西医强强联合,势必为世界彻底战胜疫情注入一剂“强心针”。
(摘编自《侨胞为何对中医战“疫”充满信心?》,《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3月2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药方剂可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情转重,其疗效体现了国际临床评价关键指标要求。
B.中医药传到多数国家和地区,甚至受到法律保护,说明其已迈出走向世界的坚实一步。
C.西医中医各有千秋,并且作用互补,这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疫病的重要原因。
D.中医药抗疫的临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这标志着世卫组织对中医药的肯定。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医专家对新冠肺炎的属性判断及各种中药方剂的使用,真正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
B.《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自其问世后人们才对传染病有了正确、全面的认知。
C.无论是何种疾病,中医都能从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中得到答案,制定出诊疗方案,帮助患者战胜肆虐的病魔。
D.为进一步消除因文化传统差异和法律政策影响给中医药参与海外救治带来的阻碍,中医专家需加大驰援力度。
【3】中医专家能够参与驰援海外战“疫”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钓者
逸云
在桥西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交叉口,他无意中发现了那几个钓者。
钓者散落在西北方向的湖岸。寂静无声,像画。当时他心情正落寞到极点,因为钓者,他的心开始安定下来。
阳光把他的影子铺向湖边,向西北方向铺陈。浓密的小草闪进阴影里,又仰脸沐浴在阳光下。直到钓者的背影展现在眼前,他停下了。
他感觉背影很亲切,因为那休闲装和他的一个颜色,甚至是同一个牌子。他觉得可以坐坐。钓者旁边有石凳。石凳有些热乎。他的身体感受到温度,也把他的心温暖。南风吹过来,湖面皱起一层层波纹,略带腥味的暖湿空气拂在脸上。他深吸一口,直到丹田饱满,才轻轻往外吐。
这个时节,这个时候,坐在这湖边的石凳上,是第一次。
但这里他并不陌生。走过无数次,都是晚饭后。他和爱人从西北方向散步过来,会看到这些规则排列的石墩、石凳。是为钓者准备的,却鲜见有人在这里垂钓。也有钓鱼的,在桥边,就是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交叉口。那里水是动的。常见灯下四五个年轻人钓鱼。他们神采飞扬,一边看着湖面的浮子,一边大声说着话。
也有围观的。气氛热烈,谈着与鱼有关无关的话题。那些人意不在钓鱼,就图个热闹,释放一下工作后的紧张。他走得快,几乎不在这里停步。似乎他的休闲也很忙碌。
现在不再需要他忙碌,他的心空了。
他在走他晚上走过的路。逆着晚上的方向从东边过来。
他想看看不一样的样子。
太阳很耀眼。阳光无私覆盖大地。
他习惯了付出,有付出心里才踏实。他现在不踏实。心悬着,怎么也放不下。他到处瞅瞅,像做贼。
他害怕遇到人,担心人家和他打招呼。如果人家问,出来转转吗?他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的手不知道往哪里放,不自觉抚摸一把斑白的稀疏头发,他嘴角咧咧,似笑。
刚才在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的交叉口,他的心更空了。曾经晚上的喧闹荡然无存,只留下桶的水痕,点滴的银白。他摇摇头。这时他发现了那几个钓者。
他坐在钓者旁边的石凳上。钓者似乎没有注意他,只是眯眼瞄着湖面的浮子,像做梦。
远处的亭台倒映在湖面,像揉皱的画布,变换着风云。他脑子里一时涌来许多形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天苍苍,野茫茫,独钓寒江;花白胡子,器宇轩昂,心不在焉,直钩垂钓……风云在他眼前散去,天还是那天,水依然是水。
这时,钓者前面的浮子剧烈地抖动起来。钓者眉毛一挑,眼光一闪,手腕突然一抖,却什么也没有。
钓者没有显出丝毫的失望,一切都像很正常。接着从饵料盒里重新上饵,抛竿,压水,浮子又稳稳当当垂直竖立在钓点。钓者的神态又恢复了刚才的样子,像睡着了。
他记得有次他举过钓鱼的例子。钓鱼和钓者不是一个概念。钓鱼是功利的心里,是不平静的。钓者是抛除功利的,是心静如水的。譬如每天看似紧张的忙碌,如果像钓鱼,那就会心有旁骛。而钓者呢,也是忙碌,却是身心合一,“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有种殉道般的崇高。那天,掌声很热烈,很真诚。他眼角湿漉漉的。
有鱼咬钩了。钓者眼光一闪,持钩的右手向前一推,鱼贴着水面带着“刷刷”的声音来到他面前。只见他左手拿出抄网,将鱼收入网中。一条鲫鱼,腹部肥嘟嘟的。钓者拿在手中,像看一个婴儿。鱼在他手里扭动,似乎不太情愿。
钓者把鱼放进身边的水桶。桶红色,崭新。重新上饵,抛竿。一切又恢复宁静。
他扭头看远处那几个钓者,一样有条不紊,悄无声息。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像从梦中醒来,突然发现自己的影子没了。他笑笑。怪不得这会儿心里充实起来,连影子也回归了自我。
钓者起身,收拾钓具。他想,钓者收获应该不少。
钓者俯身看看水桶,面露微笑。继而转身,桶中所有尽倾,湖中湖面泛起一片细密水泡,有小鱼跃起。水纹不断地荡漾,交织。
他感觉心灵像被春雨涤荡;一切都像新生的,那么亲切。
“也退了?”他笑了笑。
“来钓鱼吧!”钓者笑着向他伸过手来。
他点点头,笑着握住钓者的手。
(选自《金山》2019年第7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轻人在桥边流动的水中钓鱼时神采飞扬、大声说话的样子,与老年钓者隐身湖岸、安静专注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动地表现出两者之间的区别。
B.平日里“他”是在晚饭后从西北方向散步过来,这天却逆着晚上的方向从东边过来,就是因为“他想看看不一样的样子”,即白天湖边风光与晚上有什么不同。
C.小说语言简练而隽永,如描写“他”面对湖面产生的联想时巧妙化用古诗文,典雅优美;“风云……散去,天还是那天,水依然是水”颇富哲理,耐人寻味。
D.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借助“他”的视角集中刻画了老年钓者的形象,从神情、动作、语言等方面刻画出一个淡泊宁静、通达睿智的退休老人形象。
【2】“他”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中写到“他”举过钓鱼的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之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候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李斯又上书,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 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官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其后,赵高妄为斯长男由①反辞。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改动)
注:由,李斯长子李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B.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C.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D.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卿,即荀子,名况,字卿,春秋时期赵国人,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B.帝王之术,又称人君南面术,它涵盖了经国之道、帝王学、统御天下之术,是君临天下不可不研之学问。
C.客卿,秦官名。意思是外国人在本国当官,其位为卿,以客礼相待。
D.五刑,先秦以前的五刑是指墨、劓、刖、宫、大辟。汉代经过刑制改革,肉刑逐渐废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早年看见茅厕中的老鼠与粮仓中的老鼠,发出了有没有出息由环境决定的感慨,从中可以看出李斯倾慕荣华富贵的心理。
B.李斯出生平民,学成后审时度势,弃六国向西游说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王,秦王先后任他为郎官、长史、客卿、廷尉、丞相。
C.李斯谏阻逐客,实际上是劝秦王采用不论国别、用人唯贤的方针,二十余年,秦国终于统一了天下,李斯功不可没。
D.李斯身居丞相之位后,劝始皇收百家之言,以愚百姓,后又伙同赵高假受诏,弃扶苏立胡亥,终受五刑腰斩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2)诸候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 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鹩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④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鹩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④剑歌,指孟尝君的食客冯谖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乃登临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浩大空旷,苍凉萧索。这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
B.“ 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鹩鸾”栖息于灌木丛中,“燕雀”巢于梧桐树上,各得其所。
D.第十一句巧妙用典,含蓄婉曲,不仅化用《归去来兮辞》的诗句,还表达了与陶渊明相似的志向。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试作简要概括。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句写琵琶女调弦校音,而在诗人看来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同时通过夸张手法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的严寒。
(3)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这个处世原则。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时代中国青年拥有的最亮丽青春底色是爱国,青年对国家发展信心强烈,青年勇于挺身而出 国家利益。新时代青年是当代中国伟大发展成就的 见证者,在成长过程中,使他们也目睹了一些境外势力否定、排斥、污蔑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敌对势力的所作所为,不仅没有“演变”中国青年的中国心,( )。
青年是时代的 ,也是国家发展建设的生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代代青年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进入新时代,“实力爱国”的中国青年一定是中华民族生气勃发、 的排头兵,一定是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目标的蓬勃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一定会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伟大奉献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拥护 全方位 晴雨表 引吭高歌
B.拥护 全天候 气压表 高歌猛进
C.维护 全天候 气压表 引吭高歌
D.维护 全方位 晴雨表 高歌猛进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也目睹了一些境外势力污蔑、否定、排斥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
B.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也目睹了一些境外势力否定、排斥、污蔑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
C.他们也目睹了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境外势力否定、排斥、污蔑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
D.他们也目睹了在成长过程巾一些境外势力污蔑、否定、排斥巾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反而激发出中国青年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B.中国青年反而激发出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C.而且激发出中国青年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D.中国青年而且激发出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8.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有一种观点认为之所以______,就是因为没有推行垃圾分类,或者垃圾分类推行不得力,这种观点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从国际经验来看,垃圾分类倒逼源头减量的滞后效应非常明显,在经济增长和消费膨胀的条件下,垃圾产生量_______。同时,分类得到的各类垃圾也必须有足够的设施加以处理和利用。离开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城乡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都无从谈起,垃圾分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必须继续______并且继续建设高标准的垃圾处理设施,才能使垃圾不再“围城”“围村”。
9.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提炼成一句话新闻。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
9月8日上午10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天,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大会还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网等媒体对大会进行了现场直播,人民网、央视网、中国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同步转播。
10.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7月7日凌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遭遇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县城多处严重积水、道路受阻。有的监考人员蹚水进入学校,有的考生坐在挖掘机的铲斗里,有的是用皮划艇、冲锋舟载来的……经教育部批准,在因疫情推迟高考一个月后,歙县考区7月7日的语文、数学科目考试又因自然灾害再次延期举行。
7月7日晚上,歙县二中的教室里灯火通明,该校600多名考生回到教室上晚自习。为了尽快平复考生情绪、鼓舞考生士气,歙县二中准备连夜召开学生广播会。
请从歙县二中校长、高三考生、考生家长三者中选择一个身份,写一篇面向全校高三学子的广播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