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
A.皎(jiǎo)洁 弥(mí)散 踱(duó)步 销声匿迹(nì )
B.灯盏(zhān) 闭塞(sè) 蓦(mò)然 装模(mó)作样
C.恬(tián)静 亢(kàng)奋 幽悄(qiǎo) 戛然而止(jiá)
D.遗骸(hái) 砂砾(lì ) 龟(jūn)裂 风雪载途(zài)
2. 详细信息
根据拼音提示和语境,选词填空,或在括号内书写正确的汉字。
当一个人把精力和兴趣极大地______(A.倾注 B.专注)在某件事情上时,就容易忽略其他一些事情。例如,在科学领或艺术领域,很多出类拔(_____)的人,因为潜心于科学研究或艺术创作,往往不修边(_____),而且不谙人情 ______(A.世故 B.事故)。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对方前锋一路带球突进,锐不可当,眼看就要临门一脚,却被我方后卫斜插干扰,功亏一篑。
B.春夏之交,信阳鸡公山层林叠翠,溪水潺湲,山光水色,令人叹为观止。
C.创新需要目空一切的勇气,更需要求真务实、钻研探究的精神,否则,创新就会沦为廉价的口号。
D.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过程,因此唤起学生的情感投入非常重要。
4.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相关问题。
不知不觉中,我们渐渐长大。如初升的太阳,我们朝气篷勃; 。年轻的生命美得如一幅风景画。然而,A世事的纷扰让许多人忽略了自己的现在,而常常期待未来,悔恨过去。殊不知,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我们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现在”。没有现在,就没有未来,也没有未来可供回忆的“过去”。所以,B让我们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去演绎精彩的现在,去发扬美好的未来。
(1)模仿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前后语意连贯。
(2)A、B 两处下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根据语境,写出修改意见。
5.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古诗文默写
(1)土地平旷,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2)《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
6.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傅雷家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雷教给儿子傅聪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B.傅雷通过书信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儿子的牵挂和爱。
C.傅雷以音乐家克利斯朵夫的经历激励儿子不要受世俗音乐的影响,应专注于纯粹的艺术。
D.傅雷在信中也常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对待成功和失败。
(2)在1954 年10月2日的信中,傅雷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解。
7.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综合性学习
(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概括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不顺利的原因。
目前,最普遍的垃圾焚烧处理方式是垃圾焚烧发电。然而这一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最大的争议在于垃圾焚烧后所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其中又以二噁英的害处最大。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垃圾的质量。在西方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制度较健全,垃圾中的含水量较低,燃烧相对充分。我国的垃圾分类却一直难有起色,垃圾含水量偏高,同样的技术设备,无论在发电效率还是污染处理上都难以达到与国外相同的效果。此外,由于相关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项目的选址原则、针对发电企业的监管等配套工作尚未完善,使得不少市民谈“焚”色变。
(2)根据上面的材料,下面材料中哪一类垃圾最不能焚烧,为什么?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任选一类垃圾,说说如何处理最合适,以及这样处理的好处。
可回收物,是指废弃的纸张、塑料、金属、纺织物,电器电子产品,玻璃,包装物等可循环利用的物质。
厨余垃圾,是指废弃的剩菜、剩饭、瓜果皮核、腐肉、骨头、蛋壳、畜禽产品内脏等易腐性垃圾。
有害垃圾,是指废弃的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温度计,血压计,药品、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杀虫剂、消毒剂、胶片、相纸以及农药包装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垃圾。
其他垃圾,是指除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以外的生活垃圾。
(摘编自《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8.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种深久的不安
①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穿得很破的收废品的老人,骑着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摇着牛皮纸扎成的拨浪鼓,在绿草如茵的大街上,一脸灰尘,我就会觉得不安。看见卖水果的小贩,小心地拎起一串葡萄,把那些裂了口的果子仔细地摘下,然后把它们最大最好的那一面朝外码好,在深秋的薄暮里用芭蕉扇赶着聚拢过来的蚊蝇,我也会觉得不安。看见人力车夫坐在树阴下,寂寞地抽着烟,眼神却毫不懈怠地关注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仿佛要在第一时间里捕捉到他们的乘客,我还会觉得不安。
②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每月赚多少钱,有几个孩子,住在什么地方。除了从表象上对他们的职业生活有一点认识之外,我对他们一无所知。可我就是无法抑制自己对他们的这种不安。他们也是有幸福的,我想。生意顺畅的时候,年节团聚的时候,雨天憩息在家里喝点小酒的时候……我相信他们的快乐,也欣赏他们的享受,可我还是感到不安。而我不安的原因听起来竟是这样地矫情和可笑――因为我的物质生活比他们富足。
③精神生活充满了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能比较的,我知道。可物质生活上我确实比他们富足。每当我掏出钱夹去消费时,就不由得会想到他们。一件专卖店里的名牌T恤,一道豪华饭店里的特色佳肴,一辆已经在路边等候的帕萨特出租车……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上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仿佛我在无形中欠了他们什么,而不能无所顾忌地去花这些其实是自己一分一角挣来的钱。
④有很多人的物质生活都比他们好,也比我好,我知道。我只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分子。然而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三六九等。我不是最低的一等,也不是最高的一等。作为最低等时,我一定不会甘心。但是当我看到真的还有那么多人在我的界线之下生活时,我却无法对自己理直气壮地说:“花自己的钱,想他们干什么,比你过得好的人多着呢。”
⑤似乎是有些神经,有些自作自受。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可细细想来,难道不是么?我的上几辈的亲人中谁没有和他们一样在最狭窄的空间里挣扎过?谁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最基本的生计奉献着自己最浓稠的汗水?他们中有多少人敢去问津“梦特娇”的标价?有多少人摸过五星酒店里的紫檀雕筷?有多少人会识别蓝鸟和奔驰的标志?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怎么能够容许自己这么快就割断我和他们之间最本质的那种血脉关联?
⑥我做不到。鲁迅说过,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而我已经看到有太多的人正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我不想这样。我常常会问自己:有必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么?有必要吃这么贵的菜么?有必要坐这么好的车么?答案常常不是肯定的。那么,我就会坚定地和这些东西远离,去做一种最经济的选择。
⑦我不评价别人的消费。这是个性化的时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只尽力来控制自己,不让自己的欲望随着时尚的标准而高涨。仿佛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离那些底层的人们更远,同时也让心灵获得最质朴的感知和最踏实的抚慰。
【1】本文第①段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2】第⑤段中作者说:“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上下文概述理由。
【3】结合文意来看,当作者感觉到“一种深久的不安”后,他认为应该怎么做。
【4】文章第6段引用了鲁迅的话“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这句话在今天有没有指导意义?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9.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 西:西边
B.水尤清冽 尤:格外
C.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D.乃记之而去 去:离开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文字从小丘到篁竹,从篁竹到水声,再从水声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B.文章描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衬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以鲜明的画面感。
C.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山水的描绘之中,委婉地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之情。
【5】第一段中的“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有何作用?
10.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诗中的“蒹葭”这一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重叠反复之中也有变化,请举一例说明这首诗中的变化之处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1. 作文 详细信息
按照要求作文。
题目:就该这么做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联系现实生活,写出真情实感或自己的观点、认识,可叙事,可议论,可抒情;③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学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