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高二生物2019年上册期末考试在线答题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一体液调节 D.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 CO2、血红蛋白、H+、尿素 B. 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 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 Ca2+、载体蛋白、氨基酸、葡萄糖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A.树突 B.轴突 C.神经元 D.反射弧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下图是人体内的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该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是突触间隙,2释放的递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B. 2是胞体膜,3是轴突膜或树突膜
C. 4的释放是自由扩散
D. 兴奋的传递方向是从2所在的神经元传向3所在的神经元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图所示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在a、c处分别放置电位计,b处给以适宜刺激。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骨骼肌收缩,发生反射活动 B. 骨骼肌不收缩,无反射活动
C. 骨骼肌收缩,并在a、c处均测到电位变化 D. 骨骼肌收缩,a处测到电位变化,c处未测到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胸腺、骨髓
B.人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
C.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D.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图表示动物细胞有关细胞代谢与细胞结构关系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①为胰岛素,则会与②上的受体结合向细胞传递信息
B. 若①为胰岛素,则会促进该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
C. 若④为胰岛素,则③过程需要依赖②结构的流动性
D. 若④为胰岛素,则其形成过程需要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参与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1 mg甲状腺激素能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 kJ,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微量、高效
B. 一些糖尿病人常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含量,他们需要在饭前口服少量胰岛素
C. 激素分子虽然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但绝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器官、细胞
D. 寒冷条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身体变化的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腺分泌增强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代谢活动增强
A. ①④⑤ B. ①②⑤ C. ④⑤ D. ②③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A. 吞噬细胞 B. 皮肤 C. 体液中的溶菌酶 D. 淋巴因子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 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 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 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推测不合理的是
A. 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 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C. 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D. 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淋巴细胞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B.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C.浆细胞必须由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而增殖分化产生
D.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 尖端、尖端、尖端
B. 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 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 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下图,用放射性同位素l4C标记的吲哚乙酸处理某葡萄枝条的一端,然后检测其另一端是否含有l4C标记的吲哚乙酸。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处理甲中的A端,不能在图甲中的B端检测到l4C的存在
B. 处理甲中的B端,能在图甲中的A端检测到l4C的存在
C. 处理图乙中的A端,能在图乙中的B端检测到l4C的存在
D. 处理图乙中的B端,能在图乙中的A端检测到l4C的存在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甲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乙图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试分析甲图中C部位和D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分别相当于乙图中的哪一区间(  )

A. Ⅰ~Ⅱ区间和Ⅱ~Ⅲ区间
B. Ⅱ~Ⅲ区间和Ⅰ~Ⅱ区间
C. Ⅲ~Ⅳ区间和Ⅰ~Ⅲ区间
D. Ⅰ~Ⅱ区间和Ⅲ~Ⅳ区间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A. 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 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 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 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乙烯利催熟香蕉
B.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
D.植物生长调节剂容易合成、原料广泛、但效果不稳定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能够称之为种群密度的是
A. 一平方米的草地上蒲公英散乱分布 B. 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
C. 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 D. 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种群特征的概念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表示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 ②大于③时,种群密度可能会逐渐增加
C. ④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D. 通过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⑤,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从试管吸出培养液之前应静置一段时间
B.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计数四条边上的菌数
C. 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目较多时应适当稀释
D. 将培养液滴到计数室中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彼此依存、相互有利
B. 寄生虫属于异养生物,寄主则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
C. 争夺配偶是竞争关系的一种体现
D. 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是某生态系统的三个图形,图1中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
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C.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 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
D.当丙刚迁入到这个生态系统的短期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 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
C. 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 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所丛林中的房子里,将一只没有交配的雌蛾扣在一个纱罩里,尽管当晚风雨交加还是有40多只雄蛾穿过风雨赶来交尾,第二天,在雌蛾周围洒满樟脑丸和汽油,一点也不影响雄蛾寻找雌蛾的兴趣。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该实验证明雌蛾能分泌某种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B. 该实验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D. 利用雌蛾分泌的物质扰乱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的多样性
B. 许多野生生物的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所以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间接的价值
C. 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愈伤组织细胞分裂旺盛,经诱变处理,有利于获得突变个体
B. 利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苗
C.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完全相同
D.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工业化生产人参皂甙,提高产量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科学家已能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羊合成并由乳腺分泌抗体,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该技术将导致定向变异 ②DNA连接酶把目的基因与运载体拼接起来③用基因枪法完成目的基因的导入 ④受精卵是理想的受体细胞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各种酶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NA连接酶能使不同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
B. R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
C. 一种限制酶能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切割出多种目的基因
D. 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
3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来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B.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可先进行预实验
C.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D. 设计制作生态缸时要避免阳光直射
3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下面的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中,若E种群中的总能量为5.8×l09 kJ, B种群中的总能量为1.6×108kJ,则从理论上分析,A种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

A. 2.0×l08kJ B. 2.32×l08skJ C. 4.2×l08kJ D. 2.26×l08kJ
33.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突触及突触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1中能够体现出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_______。
(2)图2中a段表示________(静息/动作)电位,此电位的形成主要是K+的外流,改变Na+浓度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此电位。b点时膜外是________(正/负)电位。
(3)乙酰胆碱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_____内的乙酰胆碱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_____ 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当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_____(阴/阳)离子内流,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34.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尿量生成受机体调节的影响,请回答下列有关尿量生成的问题:
(1)某实验小组以家兔为实验材料,分别设置注射适量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和注射等量乙醇溶液的实验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家兔的尿量明显增多,其原因是一方面乙醇作用于_____________,抑制机体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乙醇能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2)该实验小组刺激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家兔的尿量也明显增加,说明参与尿量调节的信息分子除了抗利尿激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若给家兔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推测尿量的生成量将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婴儿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成年人若脊髓从胸部折断会导致尿失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5.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系统,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国家近阶段正在大力建设太白湖湿地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水中分布着菖蒲、芦苇、白茅,岸边有柽柳、白杨树等植被,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结构。
(2)人们通过对荒滩引水、引种等措施,使寸草不生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湿地生物群落,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观察和测定湿地水域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在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如图示。

①在该食物网中影响螺蛳种群密度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假如水域受到污染导致螺蛳和轮虫全部死亡,导致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降低。
②若水草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0kJ,黑鱼最多可获得_____________kJ的能量。
③图乙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
36.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白细胞介素-2(IL-2),在人体中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和抗病毒感染等有重要作用。传统生产方法成本高、产量低,获得的IL-2在体外不易保存。用生物技术手段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利用基因工程生产IL-2的过程:
①从健康人体外周静脉血分离能合成IL-2的免疫细胞,从中提取________,经逆转录过程获取目的基因。此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
②用限制酶处理载体和目的基因后,再用DNA连接酶处理,形成重组载体,该载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该步骤是基因操作的核心,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选择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常用的转化方法是用Ca2+处理,使其成为________________,再在一定温度下完成转化。
④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经进一步处理获得产物,进行产物鉴定时可采用________技术。
(2)利用蛋白质工程对IL-2进行改造,基本途径是预期蛋白质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37.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科学家将番茄(2N)和马铃薯(4N)利用如图技术得到“番茄—马铃薯”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a、b所选用的酶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技术名称是______________;由d培育成植株的过程运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②为原生质体融合,所用的化学诱导剂一般是__________,③过程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诱导f中植株生根的过程中,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较④过程________(填“高”或“低”);最终获得的“番茄—马铃薯”属于__________倍体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