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半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题带参考答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说,在当时,西周是最先进的国家,王畿外齐、鲁、卫三大国,经济文化远不及西周,更不必说其他小国。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伟大的中国第一次统一起来。这一叙述
A. 肯定封建文明的先进性
B. 旨在说明统一来之不易
C. 强调周朝政治的专制性
D. 忽略了分封制的统一性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恢复
C.均田制受到破坏 D.“市”突破空间限制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学家樊树志在专著《晚明大变局》一书中指出: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这说明
A. 江南市镇使“苏湖熟,天下足”出现
B. 晚明政局变化影响了江南经济地位
C. 专业化市镇兴起促进了区域市场化
D. 大运河航运是江南经济最大的优势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代某思想家曾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下列言论与他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B.“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即“道”遵循客观规律,不任意妄为,所以无所不为。它有别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这表明道家思想
A. 蕴含了科学和人文精神
B. 反对征服和利用规律
C. 不利于天人关系的和谐
D. 符合当时的政治现实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写城乡风情、社会生活状况,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 画家个人爱好
B. 宋明理学传播
C. 社会上层倡导
D. 商品经济发展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节气不等人,春曰胜黄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耕文明
A. 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
B. 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
C. 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 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评价分科取士:“前代选用,省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端……是以置州府之权归于吏部。”这评价认为科举制
A. 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
B. 是对汉代察举制的否定
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张载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夫之赞曰:”往圣之传,非张子其孰与归”。据此材料反映了
A.儒、佛、道思想间的文明交融 B.重建儒家正统的艰难
C.宋儒重建儒家信仰的文化自觉 D.社会道德环境的恶劣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 秦朝御史大夫 B. 汉朝丞相
C. 唐朝六部尚书 D. 明朝内阁大学士
12. 详细信息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时期,门阀大族颇重家风、家训,强调“雅有家风,政事规为”。唐代士人阶层编撰家训的风气日盛,如王方庆《王氏训诫》,柳玭《戒子孙》,唐太宗作《帝范》也可视为帝王之家的家训。家训内容多以“忠孝”教育为主,“名门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俭以成立之”。唐代家训开启中国古代“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富贵、财产不再恒久,“读书便是随身宝,高官卿相在朝廷”成为人们的最高追求。
——金滢坤《中国童蒙文化研究》
材料二:明清时期许多家境殷实的民间大家庭,因“累世同居…‘孝义持家’”而受到最高统治者的旌表。如浙江浦江郑氏,在官方倡导下,经过多次修订、增删,最终完成《郑氏规范》,凡168条,在全国发行,成为明代社会教化的重要教本。《郑氏规范》内容庞杂,除倡导忠孝、积善、行德等传统伦理,还有《劝惩簿》,按月记录族人功过,规定“荒废学业、赌博无赖,鞭二十”,“既仕,赃墨枉法,死后不入祖宗祠堂”。
——施克灿《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家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家训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家训相比,《郑氏规范》有哪些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13.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有考古史料为证的本末观萌芽出现在战国。孟柯将商人称之为“贱丈夫”,在理论上正式将农业生产放到首位。而韩非则把手工业与商业称为“末作”,使重本抑末的观点变得更加鲜明。秦朝允许私人经营冶铁煮盐等重要行业。但到西汉初年,汉高祖规定“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官史”,商人的地位受到打压。到汉武帝时期,所有的冶铁煮盐业收归国官营,私人经营的大手工业从此趋于衰落,其他行业也因沉重的赋税受到极大抑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事频繁,官办手工业为政府军备需求提供供给。到了唐宋时期,产生维护劳动者自身利益的手工业组织——行会。宋代以后,这种组织发展壮大,渐渐被政府控制。到了明后期,在江南的发达的手工业作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且缓慢发展。
——整理自王大庆《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古希腊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和手工业。对如何公正、合理分配社会利益成为古希腊先哲们主要的政治伦理思想,“重农抑商”的思想由此产生。古希腊的立法者通过法律保障国内的贸易活动,甚至还鼓励贫困的公民从事手工业。当时的作家色诺芬认为农业繁荣,其他一切技艺才会兴旺。他虽然把手工业和商业称为“粗俗的技艺”,但是他却强调分工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手工业对社会其他的权极作用,认为其不仅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而且在农业衰败时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生计,可谓是重“本”的同时也不忘“末”的发展。到了中世纪时期,西方的手工业、商立和海外贸易已经十分发达。14——15世纪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商人的地位也越加重要,资本主义萌芽得以在西方的土地上继续发展下去。
——杨镇毓《中西本末观中手工业地位差异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重农抑商”思想的不同之处。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

依据材料,指出隋唐时期的一个或两个经济新现象,并对这一现象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