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期期末考试同步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校七年级学生想去参观距今(2019年)70万至20万年前的某远古人类遗址,那里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化石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遗址,它位于如图的哪个位置?

A. A
B. B
C. C
D. D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能体现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A. 鱼纹彩陶盆
B. 骨耜
C. 曲辕犁
D. 筒车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儒家文化占据了我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在儒家的政治理想中,天下“有德者居之”。下列制度体现了“有德者居之”的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科举制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到的信息是
①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②从夏朝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③夏朝存在了四百多年
④夏朝时建立了军队和监狱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里,常年展示着一件“国之重器”——宜侯夨簋,年代为距今(2019年)3000多年的西周初期,它的出土在中国青铜器研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划时代意义。它镌刻的铭文记载了西周康王分封夨为宜侯。下列哪项是宜侯不需要向康王尽的义务

A. 镇守疆土
B. 向周王贡献财宝和特产国博展厅里的宜侯夨簋
C. 服从周王调遣参加作战
D. 参加周王举行的考试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是“鱼”字的不同字体。根据汉字的演变规律,这些“鱼”字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①③④
D. ③①②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该变法
A. 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C. 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 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图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形势? ( )

A. 春秋争霸 B. 战国纷争
C. 秦朝统一 D. 三国鼎立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央视《2018考古探奇》第一季《苏家垄墓葬》报道:在1500平方米的发掘面上,显露着100多座大小墓葬和8个车马坑,考古人员依据迹象判断,它们的年代应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据此判断,下列史实与该墓葬年代一致的是
A. 分封制开始
B. 甲骨文出现
C. 孔子生活时代
D. 周平王东迁洛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史书记载: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库存的“珠宝玉器,多于京师”。针对这一情况,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平定七国之乱
B. 颁布“推恩令”
C. 设司隶校尉
D. 派卫青、霍去病等北击匈奴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西周

秦朝

战国



A. 东周、夏朝、三国
B. 东周、春秋、西汉
C. 夏朝、商朝、西晋
D. 商朝、战国、东汉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中主张要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可以追溯我国古代哪家思想?
A. 法家
B. 墨家
C. 儒家
D. 道家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18年3月20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依照本法,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汉武帝就设置具有类似功能的官员或机构,它们是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司隶校尉
④丞相
⑤刺史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习.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奢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西汉时,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的皇帝是
A. 汉高祖
B. 文帝和景帝
C. 秦二世
D. 秦始皇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3世纪的是
A. 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
B. 苻坚于383年发动淝水之战
C. 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
D. 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全国。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伤寒金匮有遗篇,太守坐堂施药丸。识用精微称圣手,范书陈志应名传。”这首诗所歌颂的著名医学家是
A. 黄帝
B. 扁鹊
C. 张仲景
D. 华佗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班同学需要了解三国时期历史发展情况,以下材料中最为可靠的是

A. 司马迁《史记》
B. 陈寿《三国志》
C. 罗贯中《三国演义》
D. 电视剧《三国演义》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推论离不开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 黄巾起义﹣﹣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B. 王与马共天下﹣﹣反应了东周初期的政治格局
C. 八王之乱﹣﹣标志着西晋由盛转衰
D.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A. 刘备
B. 孙权
C. 诸葛亮
D. 曹操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
A. 重视汉族文化
B. 注重学以致用
C. 锐意改革旧俗
D. 潜心文学创作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于分裂割据的局面,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请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

A. 蜀、吴、魏
B. 魏、蜀、吴
C. 魏、吴、蜀
D. 吴、魏、蜀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哪一项不是该时期取得的成就?
A.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B. 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C.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D.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四项中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是
①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
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④出现民族融合的大趋势。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4. 综合题 详细信息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也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怀揣梦想,锐意进取,居安思危,方得永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的哪项措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事件中促进了中国封建制度形成的关键措施?
材料二



(2)请说出材料二中这套制度的名称?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央设置的哪一官职掌管行政
材料三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3)材料三中“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是哪个皇帝开创的?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从材料三可见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4)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勤与惰、明与昏、仁与暴往往和国家的兴与亡有着很大的关系。请分别说出一个导致国家兴和亡的皇帝的名称。
(5)综合以上材料,请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5. 综合题 详细信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古至今,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一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读图1、读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战国时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图3反映了战国的商鞅变法,请问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二 你见过微笑俑吗?在汉景帝“阳陵出土文物展上”展出了很面带微笑的陶俑,也许正是文景之治时期太平盛世的幸福,深深刻画在所有人的面孔上。

(2)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得益于皇帝采取的什么经济政策?采取这一政策是因为它吸取了什么教训?这一政策符合哪个学派的思想?
材料三 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3)东吴时期,孙权不仅开发了江东,还发展了海外贸易,他曾派人率船队到达了今天我国的哪里?南朝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哪里?
(4)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思考“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5)综合以上材料,请思考经济的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6.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中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在冲突中交融,在互补中共进,形成了具有强大内聚力的中华民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中华民族的主干是什么?
材料二 “(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降职和罢官)。”
——引自《资治通鉴》
(2)材料二中魏主是谁?材料反应的是他的哪项汉化措施?魏主的改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被短。

(3)请说出两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名称。图一和图二中“胡人胡服”、“汉人胡食”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四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摘自习.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主旨演讲
(4)材料四中2000多年前对“古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西汉采取了哪一措施?该措施有何意义?
(5)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丝路精神的理解。
27.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拨开历史的层层帷幕,拂去岁月的重重尘埃,我们可以看到,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文字叫什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材料二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之间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华局面。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2)材料二中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被称为什么?这种局面的出现对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三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3)材料中“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指的是秦朝推行的哪一项措施?以哪种文字作为通用文字?行书在魏晋时期逐渐流行,东晋时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哪部作品?
材料四



(4)材料四的技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发生在哪一朝代?当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
材料五 东汉、魏晋以来,伴随西方佛教的迅速传播,中原大地礼佛之风盛行,充当了文化交流的使者占而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的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一个宗教也逐渐形成。
(5)西方佛教是通过什么渠道传入我国的?材料五中“土生土长的宗教”指什么?
材料六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6)根据材料六说明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