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开卷有益(河北保定高阳)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材料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58年我师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后,僧格林沁在大沽口伏击前来换约的人马,把对方打的人仰马翻,当英法派员前来谈判时,又活捉对方三十九人,并虐杀俘虏二十名,招致夷狄一怒之下进攻京师报复......材料中的“报复”
A.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势力 B. 指的是剿杀义和团
C.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表现了英法联军的野蛮、贪婪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进行了英勇抵抗。下图所示四个地点发生的事件表述不正确的是

A. ①处八国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
B. ②使清政府在政治上处于被动的地位
C. ③清军直隶提督邓世昌壮烈殉国
D. ④攻占此处后,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占领南京后,太平军应集中力量,一鼓作气地攻下北京,这样就有可能推翻清政府。可是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并非太平军主力,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A. 阶级局限性 B. 人心的向背 C. 军队的士气 D. 战略战术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 辛亥革命
B. 北伐战争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 红军的战略转移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6年9月18日《工人之路》报道:汉阳兵工厂的工人于9月1日宣布:“为自身的利益,
为湖北民众的利益,为革命的利益,实行总罢工。”。材料表明他们此举的目的是
A. 声援北京学生运动 B. 落实中共一大纲领 C. 支援北伐战争 D. 响应秋收起义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史实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A. 挽救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习俗 D.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民国八年五月二十六日,上海男女各校学生二万余人,谨在中华民国国旗之下宣誓曰:“吾人期合全国国民之能力,挽救危亡,死生以之,义不反顾,谨誓 ”。这些学生宣誓的背景是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中共一大的召开 D.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远东国际法庭的判决书上写道:“在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以上。这种估计并不夸张,这由掩埋队及其他团体所埋尸体达155000人的事实就可以证明了。”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在南京发生的大屠杀
B. 屠杀时间之长、人员之多令人发指
C. 日本的侵华战争罪行,铁证如山
D. 参拜靖国神社,祭奠二战亡灵,违背国际道义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道路的探索。下列不是他领导的革命活动的是
A. 组织成立中国同盟会 B. 提出“三民主义”
C. 领导“二次革命” D. 刺杀宋教仁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 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C. 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D. 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民国成立后,在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样式一律”,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
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加以区分。这一变化表明
A. 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
B. 西方服饰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C. 传统服饰对新式礼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D. 社会习俗变化,体现鲜明的政治色彩
13.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七事变后......蒋氏的谈话,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指出了团结救国的必要,这是很好的......两党的统一战线是宣告成立了。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
——杨静:《庐山谈话对全民族抗战的影响》
材料二: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进行20多次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以上的大会战,共阵亡130多万人,170多万人受伤。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为支持长期抗战,沿海地区的民族资产阶级将企业内迁;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海外华侨积极捐款捐物;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
材料三:抗战爆发时,我党党员只有4万人;红军和南方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时,总共只有五六万人。共.产.党在国内外政治影响有限,军事力量弱小。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逐渐走向全国、全世界,军事力量也有了空前的发展。抗战胜利时,我党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民兵发展到260万;
(1)依据材料一,哪一事件加速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该事件发生后,中国的抗战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共.产.党的哪些表现赢得民心出现了材料三中的情形。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对抗日战争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14. 连线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歌曲1)

(歌曲2)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

(歌曲3)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三首歌曲的创作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2)分别概括这些事件反映的当时社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3)据上述材料,归纳三首歌曲体现的共同革命精神。
15.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时机”已经到来,便纷纷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获得各种政治、经济利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名义上保持着独立的地位,实际上处于半瓜分的状态......
材料二: 战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人,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大祸临头的紧迫感。此时,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极端分子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满族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成......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对外战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各阶级、阶层展开了拯救中国活动的背景是什么?
举例说明有哪些拯救中国的活动?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这场战争的失败产生了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