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九年级中考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题免费试卷(湖北省黄冈市实验中学)

1. 详细信息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冬至等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变化;小暑、小寒等反映气温的变化,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谷雨、大雪等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 、霜降三个季节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亡种、清明等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收成情况和自然物候现象。据此判断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处暑、大寒是 ( )
A. 反映季节的变化 B. 反映气温的变化,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
C. 反映了降水现象 D. 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2. 详细信息
2002年,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里耶古城出土了37000余枚简牍,这批秦简中有“象郡”“辽东郡”字样的简例,这里所说的“象郡”“辽东郡”是( )
A. 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B. 相当于“县”,隶属于郡
C. 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地方行政机构 D. 中央政府以下的二级统治机构
3. 详细信息
《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祀”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渐形成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上述材料表明古代统治者
A. 关心民间百姓疾苦
B. 经常参加农业劳动
C. 特别重视农业生产
D. 以民为本轻徭薄赋
4. 详细信息
不列颠的枪炮使洋务派深刻认识到:“自强之道,以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学堂为先”,因此洋务派在各地创办外语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这些洋务学堂的创办( )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
C.建立起先进的工业化体系
D.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5. 详细信息
《中国共.产.党党史史料》记载:“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继续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经过一番斗争,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项实际上接受中国共.产.党题意的决议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由此可知,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于 ( )
A.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七七事变以后
C.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D.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后
6. 详细信息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7. 详细信息
13 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心灵相一致”。材料体现出当时佛罗伦萨
A.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B. 文艺复兴运动开始
C. 市民阶级发展壮大 D. 教会控制佛罗伦萨
8. 详细信息
1944年国际货币与金融会议在美国召开,会议确立了国际货币制度(即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在日内瓦建立了国际贸易制度(即关贸总协定)。在这些重要的国际性组织中,美国占据了支配地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1995年12月关贸总协定历史使命完结,1996年1月,由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这表明 ( )
A. 世界多极化趋势已明显增强 B. 强权政治已经左右着世界的发展
C. 稳定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D. 美国已成为世界的领导者
9.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家孙皓创作的小说《大秦帝国》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于2016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战国至秦朝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战国末年,礼崩乐坏、群雄逐鹿,各诸侯国纷纷实行改革,以富国强兵,希望在兼并战争中获胜。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从秦孝公开始,彻底变革。秦孝公向列国求贤,青年士子卫鞅入秦,以法家强国之论说服了秦孝公。卫鞅徙木立信、刑及公室,经过系列变法,使秦国崇尚法制、统一政令。秦国历经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日益强大,终于完成了一场伟大的帝国革命。秦王嬴政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战国时期重大历史现象,并简要概述(叙述或简介)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比较准确全面。)
10. 详细信息
新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探索,有成就也有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斯大林时期)为 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速度实现工业化、农业就不能按常规发展,而是必须适应工业的要求,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来源。
——《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二 1953~1957 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下册》
材料三 1960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22.7%;工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5.7:4.3,变为7.8:2.2。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八年级下册)
(1)苏联工业化建设到1937年时取得了什么成就?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建设存在什么缺陷?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何意义?
(3)材料三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暴露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当时我国哪些运动所致?
(4)综上所述,从中苏工业化建设的得失中,你得到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