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2019年高三上半期历史开学考试在线做题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存在一种先天性的危险。”以下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周王完全按照血缘进行分封
B.诸侯拥有独立征税、军事权
C.诸侯对周王要尽一定的义务
D.周王对诸侯的任免无能为力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不同学派思想的趋同性日益明显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刘余坏孔子宅,得《尚书》、《礼》、《论语》等儒家经典,这些经书因其文字与汉代文字不同而被称为古文经,汉代文字所写的被称为今文经。“今文”是指
A. 草书
B. 楷书
C. 金文
D. 隶书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推动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融合
B.科举制度
C.经济发展
D.藩镇割据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朱熹说:“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饥而欲食,渴而欲饮”,“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由此可知,朱熹的思想
A. 扼杀了人性的正当需求 B. 极力为封建统治辩护
C. 宣扬了封建的伦理纲常 D. 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史籍所载,元朝把没收来的契丹和南宋的官田全部分给蒙古贵族,少的二十顷、三十顷,多的五百顷、五千顷。又在各地收夺农民耕地,拨给驻军屯田或赏易寺院,元顺帝在位时,一次赐给大承天护圣寺的田,多达十六万二千余顷。这种行为
A. 消除了封建地方割据的基础
B.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C. 成为元政府敛财的重要手段
D. 制约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人焦竑在《犬牙相制》中认为:“国朝以颍州属凤阳,颖州卫属河南;以汉中府隶陕西,瞿塘等卫隶湖广;山西磁洲千户所,在河南界中;直隶宁山卫蒲州守御所,在山西境内;湖广五开卫、贵州黎平府,同治一城;湖广镇远卫、贵州镇远府,同治一城。似此者不可胜举,亦犬牙相制之意”这反映明朝
A.地方机构设置凸显皇权至上
B.各省互相牵制加强中央集权
C.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
D.地方管理制度完全照搬元朝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些不间的历史叙述反映出

李贽形象

形象特点

评论者(生卒年代)

“异端”、“妖孽”、“罪人”、“小人”

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

黄宗羲(1610—1695)

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

方以智(1611—1671)

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

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

侯外庐(1903—1987)

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

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提倡具有近代意识

岛田虔次(1917—2000)



A. 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B. 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D. 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直到鸦片战争,清政府一直实行单口贸易政策,海关征税活动实质上具有一种经营性质,且可以讨价还价,实际征收的税额同海关监督汇往国库的数额没有直接联系。清政府海关征税的做法
A. 便利了外国商品在华倾销
B. 增强了国人关税主权意识
C. 无法适应世界贸易的形势
D. 旨在保护传统的自然经济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39年,林则徐在给英国国王的照会中,称:“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如果中国停止出口,则“夷人何以为生”,所以夷人应感谢天朝的恩德。照会最后说:“我天朝君临万国……然不忍不教而诛”,要英王“诘奸除慝,益昭恭顺之忱,共享太平之福”。材料反映了林则徐
A. 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B. 深谙外交策略,对敌国恩威并施
C. 个人品质浮华虚伪,虚骄自大
D. 天朝上国观念浓厚,对世界了解不多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各国最为详尽之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认为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由此可以说明魏源
A.主张全面学习西学
B.思想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
C.力主固守华夏传统
D.借助传统儒学宣扬新思想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科学苦旅》中指出:李鸿章他们面对的敌人(保守派)是一群无知的对手,一切有理有据的论证对他们都是无的放矢。……更要命的是,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洋务派也逃脱不了“无知”二字。他们虽呼吁变法,自己却并不清楚所谓西方文明、近代工商业究竟是怎么回事,故办起洋务来错误百出。作者意在说明洋务派
A. 仅从制度变革必然失败
B. 肯定了西方文明是救国之道
C. 救国道路是完全错误的
D. 认识与指导思想具有局限性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一次签约仪式上,英方谈判代表认为:“条约所取得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北京驻使,没有这一项,这个条约是一文不值的。”据此判断与该条约的签订相关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缔结《北京条约》之时,清廷“设抚夷局”掌对外交涉事宜。后因交涉日增,奕䜣等于咸丰十年底奏请设立总理衙门并表示“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这反映出
A.清廷被动适应近代外交
B.清政府重视维护国家主权
C.闭关锁国政策根深蒂固
D.军机处仍是最高权力机关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1840-1894年间洋(机)纱(此时国内也逐渐开始自己生产机纱)与土纱使用量情况表。这表明当时

A. 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消费仍以土布为主
C. 近代化因素在增加
D. 国内市场不断扩大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太平天国前期在《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物要收归国库。而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B.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C.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晚清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政府对军队采取湘军战时临时征用,战后就地解散回家的方法,成本低效率高。但在甲午战争中遇到经过德式训练的日本军队却吃了大败仗。这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战败根源在于国防政策
B.日本胜利得益于德国式训练
C.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近代化
D.湘军的发展背离军事近代化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于洋务运动,有提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也有提出洋务运动“求强”、“求富”,引进了机器和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对这一分歧解释合理的是
A. 忽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B. 对洋务派追求目标认识不同
C. 研究洋务运动的视角不同
D. 对洋务运动难以客观的评价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5世纪,智者向年轻人传授文法、修辞、辩证法(哲学)三门课程,被称为“三艺”。智者的“三艺”教学
A. 有利于对真理的探索
B. 向自由民提供开放教育
C. 适应民主政治的需求
D.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十二铜表法》规定:“外国人永远不能因使用而取得罗马市民财产的所有权”。由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A.具有万民法性质
B.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
C.是民事侵权法开端
D.标志罗马法体系完备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斯塔夫里网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学者和艺术家强烈反对中世纪的整个生活方式,努力创造尽可能古典时代的生活方式相似的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学者和艺术家”
A. 意图恢复古代文化
B. 迎合新兴阶级需求
C. 力求推翻教会统治
D. 构建美好理性王国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洲被“发现”后,“谁先到达,便由谁命名”的原则持续了几个世纪,甚至南极洲各地的命名也是如此。这表明欧洲早期航海活动
A. 受到人文主义影响
B. 始终遵循着国际法
C. 密切洲际文化交流
D. 抹杀土著的命名权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每日邮报》在一篇报道中写道:“我们一直在各个地方为各种各样的野蛮人做着这样那样的好事。”该报道
A.证明英国极力推广工业文明
B.肯定了英国政治体制的优越
C.批判了阶级矛盾激化的现状
D.将殖民侵略美化成传播文明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西方学者通过估算发现,在17世纪和18世纪,美洲生产的白银大约有70%输入到欧洲,其中40%又通过贸易方式转运到亚洲。这表明当时
A. 中国是世界白银流动的主导者
B. 荷兰垄断了东西方海上贸易
C. 亚洲在东西方贸易中具有优势
D. 西欧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02年英国颁布了《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案》,这个法案规定了学徒必须接受适当的教育。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规定5~12岁的儿童须接受义务教育。影响这些立法的主要因素是
A. 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B. 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
C. 启蒙运动的人文关怀
D. 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生物进化论的提出是生物学的一场革命,使生物学从根本上摆脱了神学和唯心主义的束缚,其深远意义如同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一样。这说明生物进化论
A. 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 成为社会革命的理论武器
C. 彻底颠覆了上帝的宗教地位
D.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C.客观上推动资产阶级价值观发展
D.有利于西欧理性精神传播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用组歌描绘了扫烟囱孩子,从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社会。这首诗歌
A. 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
B. 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
C. 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
D. 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光荣革命”在保留传统的表象下,国王和议会交换了位置,一个人的专制让位给一批人的共同执政。这表明英国
A.《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B.现代民主体制尚需完善
C.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
D.议会无法限制国王权力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世纪时,欧洲对中国的了解远远超过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程度,西方人士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军事实力都进行了评估。这一现象表明
A.中欧之间的实力差距扩大
B.西方国家主动学习中国文化
C.西方为向中国扩张做准备
D.中国“天朝上国”观念严重
3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落实麦迪逊这一主张,美国设置了
A.联邦制的国家体制
B.联邦参议院
C.两党制的政党制度
D.联邦最高法院
3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恩格斯评价德意志帝国时说:“德国牢不可破的统一是摆脱它目前的贫困和创造国家财富的首要条件,统一使它走向了经济现代化、军事现代化,却将政治现代化抛之脑后。”下列最能体现德国“将政治现代化抛之脑后”的是
A.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B.宰相由皇帝任命
C.帝国议会有立法权
D.皇帝大权独揽
3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是国际交往中国家主权的唯一体现者,但各联邦成员仍保留了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利。帝国军队也是由各邦分担的份额军队组成,巴伐利亚和符腾堡都有自己的陆军部和邮政管理机构。此外,各邦还保留有教育、宗教、部分司法、征收直接税等权利,这一现象
A.植根于长期分裂的历史
B.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
C.推动了统一市场的形成
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3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这是因为美国
A.没有君主专制的传统
B.深受英国政治制度影响
C.缺乏悠久的历史文化
D.政治制度不具有推广性
3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
B.对外战争的需求
C.内燃机的出现
D.生活水平的提高
3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改良蒸汽机到电话机的发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前者的发明更多是经验的结晶,而后者则是科学理论的自觉运用。这折射出第二次工业革命
A.以机器动力革新为主要标志
B.以运用经验积累突破为特征
C.凸显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D.注重对传统科技成果的革新
3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政治“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的具体表现,并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制度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良好的制度设计留给我们的启示。
3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学中源”就是说欧美的学问起源于中国。它在19世纪后40年中颇为流行。
洋务派领袖奕䜣驳斥倭仁反对增设天文算馆时,用“西学中源”说作为依据:“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法如此,其余亦无不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
清末的黄遵宪甚至更进一步将西政、西教也认为是源于中学。“泰西之学,其源盖出于墨子。其谓人人有自主权利,则墨子之尚同也。其谓爱汝邻如己,则墨子之兼爱也。其谓独尊上帝,保汝灵魂,则墨子之尊天明鬼也。至于机器之精、攻守之能,则墨子备攻、备突、削鸢能飞之余绪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西学中源”学说。(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9.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东亚存在一个以明代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圈。……在明代,朝贡的经济特征更加明显,成为官方垄断海外贸易的手段。“朝贡与贸易挂钩,非朝贡不得互市。”为了维持官方对贸易的垄断,明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严格控制和限制。明统治者所建立的朝贡贸易体系,直接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地区的贸易交流。与统治者意愿相反,朝贡贸易直接促生了东南沿海地区
——东南亚地区的私人的贸易网络。——摘编自梁雪松《近代早期与近代早期世界贸易》
材料二 葡萄牙是欧洲最早进行海外探险和殖民的国家,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葡萄牙帝国处于鼎盛时期,以圣多美为中转站,通过好望角航线将大西洋贸易与印度洋贸易联系起来。巴西的烟草、黄金、白兰地酒和兽皮等商品经圣多美、好望角运往亚洲;亚洲的纺织品和香料运抵圣多美分销非洲、欧洲和美洲。这样葡萄牙人通过扩张活动建立了连接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海上贸易网络和庞大的商业殖民帝国。
——摘编自赵婧《葡萄牙帝国与早期近代世界贸易》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葡贸易体系的不同。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葡贸易体系各自产生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