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昌江县红林学校2020-2021年初三上册第一次月考化学免费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B.铁锅生锈
C.开水沸腾
D.蔬菜腐烂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下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是(  )
A. 烧杯 B. 集气瓶 C. 烧瓶 D. 试管
3. 详细信息
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焚烧落叶 B. 增大绿化面积 C. 减少用煤作燃料 D. 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 无色无味 B. 不易溶于水 C. 能液化 D. 能支持燃烧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A.煤的燃烧 B.汽车尾气的排放
C.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 D.植树造林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C.汤姆生 D.爱迪生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正确量取18mL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①5mL量筒 ②10mL量筒 ③20mL量筒 ④胶头滴管
A.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只有③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
A. 有颜色变化 B. 有气体放出
C. 放出热量 D. 有新物质生成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 0.5ml B. 1ml~2ml C. 3ml~4ml D. 5ml~6ml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一种,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为:甲中火焰熄灭,乙中木条继续燃烧如初,丙中木条燃烧得更旺,则可判断出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所盛放的气体依次是
A.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B.二氧化碳、氧气、空气
C.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空气、氧气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空气的成分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是(  )
A.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B.用实验方法制得了氧气
C.发现了空气中存在稀有气体
D.准确测定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B.
C.
D.
13. 填空题 详细信息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___________占78%,____________占21%,____________占0.94%,____________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14. 填空题 详细信息
有以下几种物质:(填序号 )
A氯酸钾 B硫粉 C液态氧气 D净化后的空气 E铁 F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固体  G稀有气体 H二氧化碳 I冰水混合物 J氮气 K二氧化锰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
15. 填空题 详细信息
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1)镁在空气气中燃烧____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_。
(2)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_。
(3)碳在氧气在燃烧______, 该反应类型为______。
16. 填空题 详细信息
现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请将答案填在空格内:
A是_____;B是_____;C是_____;D是_____.
17. 填空题 详细信息
检验氧气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______。
18. 简答题 详细信息
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 该实验红磷需稍过量, 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左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为约占瓶容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
19. 简答题 详细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______。
(2)氧气有哪些用途:______。
20. 科学探究题 详细信息
[发现问题] 蜡烛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三(5)班李明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①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②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
(1)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填序号)。
(2)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
(3)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可燃,为假设______提供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