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2021届高三期中在线测验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年来,政府在推进政务公开过程中积极向新媒体延伸,打造指尖上的政务,开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客户端,与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同步发布,实现了政务公开与政务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良性互动。发展政务新媒体,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
①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完善政务公开制度②优化服务功能,方便群众获取政府信息
③做优做强政务新媒体,纵深推进政务公开④有效进行舆情回应,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4月6日,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特区办事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台并实施的《八达岭长城景区破坏文物行为惩戒办法》规定,对刻画、故意损坏等七类破坏文物的行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对情节严重的,交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置。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黑名单”定期向社会公布。该惩戒办法的出台和实施( )
①扩大了公民的监督权,有利于形成文明出行的社会氛围
②意在震慑不文明行为,让管理有规可循、有据可依
③能更好地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保护民族之瑰宝
④能增强人们保护长城的责任意识,守护共同的文化家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市住建委《关于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规定:建设单位应对夜间施工噪声影响范围内的实际居住人进行补偿,补偿标准由建设单位与噪声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协商确定;也可由建设单位会同物业公司、业委会或村居委会、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等与夜间施工噪声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协商确定。这一规定( )
①使施工单位能够与居民平等沟通,有利于获得居民理解和支持
②丰富了民主协商的实践,有利于推进共建共治共享
③体现了民主管理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④体现了对公民权益的绝对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经过人大代表的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反复讨论,在多处修改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这表明全国人大( )
①是我国权力机关,行使最高决定权②通过协商民主,进一步健全法制
③坚持民主集中制,行使表决权④是我国立法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的编纂与出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民法典的通过( )
①开启了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
②保障了公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③体现了全国人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实现了依法执政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向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发布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在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强开展抗疫国际合作,主动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向有关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这表明中国( )
①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注入中国力量
②开展国际合作,促进世界各国国家利益逐渐趋向一致
③遵守联合国宪章,积极参与世卫等国际组织各项工作
④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为国际社会抗疫贡献中国智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过去的三年,知识付费爆发式增长,众多知识付费平台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付费用户开始变得越来越挑剔。知识付费现象及其发展趋势( )
①反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说明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监管
③倒逼文化产品质量的提升
④促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紧紧围绕乡风文明建设,引导农民群众文化素养、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等逐步与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建设乡风文明旨在( )
①维护传统农耕文化的稳定性与独特性
②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转化
③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和农村文明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幽幽书香,百年沧桑。隐匿于云南边陲古镇内的和顺图书馆就像一部古老的史书,触目尽是乡愁,咀嚼全是文化。这座乡村图书馆建馆92年,藏书10万多册,其中古籍和珍本1万多册,内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久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美誉。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谱写出一部边陲古镇的儒雅传奇。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是因为( )
①优秀文化浸润心灵,启发智慧,滋养浩然之气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乡村发展积蓄强大物质力量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获得和享用文化
④健康有益文化活动利于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培育文明乡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澳门开埠400多年,形成了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独特文化面貌,其极具特色的海洋商业文化、传统民俗文化、民间宗教信仰、西方宗教文化、社团及慈善文化等,都具有鲜明的标识度和鲜活的生命力,又带有浓厚的国际化色彩。独特的澳门文化
①体现东西方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共同发展
②以保持文化的多样性逐步淡化文化的民族性
③是不同文化在交融中共同熔铸的新特质文化
④是在本地域文化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纯学术化的,而是直面社会现实问题,直接或间接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相联系。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
A.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坚持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
C.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5月27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并进行峰顶测量。测量野外作业收官,意味着取得了一手测量数据,而珠峰高程尚需应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进行综合计算与反复验证。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经过精准测量才能完成对事物的认识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认识发展是不断否定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现代生物技术对各国的经济增长、国家安全等至关重要。在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生物安全逐渐引发人们的关注。近期,我国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上述做法的辩证法依据是( )
①分析矛盾既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不忽视次要方面
②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应着重把握好主要矛盾
③部分决定整体,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立足整体,以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8月,钟南山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钟南山一直秉承“医生不是救病,是救病人”的理念,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材料说明( )
①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基础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个人只有在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这将有助于构建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政策、路径和举措。上述做法( )
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建造安全“防火墙”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权利
④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举国上下打响了一场伟大的抗击疫情阻击战。
疫情期间,由中国文联、中国视协、中国影协创作的抗疫主题MV《坚信爱会赢》在多个网络平台上线。北京龙在天皮影剧院创作的皮影戏《孙悟空大战病毒妖》,把孙悟空降妖除魔的传统形象与白衣战士抗击疫情、消灭病毒巧妙结合,受到观众喜爱。湖北省宜昌市.阳土家族自治县文艺志愿服务队唱出了"最炫民族风",联系澳洲等留学生加入,对土家文化山歌、南曲、渔鼓、花姑子戏等"旧瓶装新酒",创作出各类宣传宣讲视频。广大文艺爱好者创作话剧、戏歌、诗歌、小戏小品、戏曲微电影等记录、讴歌抗疫一线各行各业平凡英雄的事迹,起到了强信心、鼓士气、暖人心的作用。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抗疫"以文化人",凝聚起中华儿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文化抗疫是如何凝聚起中华儿女强大的精神力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
17. 详细信息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举国上下打响了一场伟大的抗击疫情阻击战。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最早暴发新型肺炎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治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记者9月6日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获悉,目前中国生物的两个新冠灭活疫苗均已进入最后的Ⅲ期临床试验阶段。但研发出有效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仍需时日,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的将来最终取得成功。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历程。
1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人口多、基数大,每人浪费一点,就会是惊人的量,对我国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压力。同时,餐饮浪费产生大量厨余垃圾,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习.平总书记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并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对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确要求。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平重要指示精神,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习.平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全社会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氛围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阐述党和国家机关贯彻落实习.平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举措。
19.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青少年中存在不尊重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造成“舌尖上的浪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中小学校园食物浪费问题值得关注。各种供餐方式中,盒饭食物浪费最为严重,浪费量高达每餐每人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近日,习.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谈谈青少年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合理性。
20.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出“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的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征途中,中国人民不断富了起来。在不断丰富的物质生活中,更应该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对实物的尊重,对农民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请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该校续写完倡议书。
要求:①围绕主题,形成总论点和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