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19年七年级历史上半年月考测验带答案与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 6 世纪 80 年代,结束长期分裂局面,使中国重归统一的皇帝是( )
A. 秦始皇 B. 隋文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人赞颂大运河的历史功效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里, 古人赞颂了大运河( )
A. 巩固隋朝的统治 B. 有利于中外经济的交流
C. 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D. 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南北统一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不以从军为荣与北宋哪一项措施有直接关系
A. 分割宰相职权 B. 重文轻武 C. 在地方设置通判 D. 地方财权收归中央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观察下面两幅古代城市平面图,能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有()

①长安城和北京城都有宫城和皇城,布局整齐,气势宏伟;
②明朝都城有三重,皇城居于最 中心;
③唐明两朝都城都有集中的商业区;
④唐都长安与明都北京都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一个人含冤受苦。塑造“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是
A. 关汉卿 B. 马致远 C. 郑光祖 D. 白朴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南宋时,有位商人到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活动,他不可能经历的是
A. 赶早市购买外国商品 B. 午餐吃了玉米和甘薯
C. 在瓦子里看鼠鞠表演 D. 晚上观赏元宵节烟花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词、元曲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A. 统治者的提倡 B. 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和壮大
C. 科举制的推动 D. 宋元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历史人物从小经历了许多磨难,他切身感悟到只有将草原各部统一起来,才能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②创制蒙古文字 ③被尊称为成吉思汗④“行汉法”“行仁政”,改国号为元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宋元骚站都比较发达
B. 宋元海上丝绸之路中断
C. 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商船定期往来
D. 发达的中外交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进一步发展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历史人物与其相关著作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司马光——《三国演义》 B. 孔尚任——《牡丹亭》
C. 罗贯中——《资治通鉴》 D. 曹雪芹——《红楼梦》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下表所示,清朝时期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 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C. 广大人民的辛勤耕作 D. 大力推行垦荒的政策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学习中,要贯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以下表述属于史论结合的是( )
A. 戚继光抗倭,在台州九战九捷
B. 清朝时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C. 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
D. 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世纪中期,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为保卫祖国疆土,清军进行了两次雅克萨之战,重创沙俄侵略者。雅克萨之战的组织者是
A. 康熙帝 B. 顺治帝 C. 雍正帝 D. 乾隆帝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不属于明太祖为强化皇权而采取的措施的是
A. 设立军机处 B. 设立锦衣卫 C. 废除宰相制度 D. 设立“三司”
15. 判断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表后判断

统治者

治国措施

结果

唐太宗

虚心纳谏,广纳贤才;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法;发展科举制;严格考察官吏:重视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经济。

“贞观之治”局面出现

武则天

打击故对官僚贵族;发展科举制度,重视选拔人才;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为“开元盛世”局面出现奠定基础

唐玄宗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重视文教,编修经籍。

“开元盛世”局面出现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写“A” ;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写“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写“C”
(1)三位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经济。
(2)唐太宗和武则天都发展了科举制度。
(3)唐太宗重用的贤才有房玄龄、杜如晦等。
(4)三位统治者在位期间,都出现了盛世局面。
(5)三位统治者都采取了有效治国措施使社会得到发展。

16. 填空题 详细信息
观察《明长城示意图》,请将下列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鸭绿江 B.嘉峪关
17. 填空题 详细信息
(1)观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形势图》,将下列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大顺政权建立地点 B.明崇祯帝自杀地点
(2)根据图中信息,指出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18.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势,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长官.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太祖谕中书省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录取)文词之士用(任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没有办事能力的人)甚众.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用虚文来应付),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明太祖)暂罢(暂时取消)天下科举.
——摘编自《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 … …是年(1610年),待郎王图(主持)庚戌会试,宾尹(人名)以庶子为分校官.举人韩敬,尝受业宾尹(曾经是宾尹的学生),及(等到)会试,敬卷(韩敬的试卷)为他考官所弃,宾尹越房搜得之,与各房互换闱卷凡十八人,强图录敬(意图强行录取韩敬)为第一.
——摘编自《明通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以来选拔官吏的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有何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是如何解决这一弊端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设置科举的目的是什么?概括他为什么要“暂罢天下科举”?明朝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这一时期出现的科技著作多是总结性的,请任举一部.
(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科举存在什么问题?
19.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印刷术使快速、便宜且大量地生产文本成为可能。到 9 世纪,印刷的佛经和儒家经典、日历、农书及大众书籍大量出现,尤其是在中国西南部。宋朝官员在巡视乡村时会携带 大量介绍农业技术的书籍,广为散发。
——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用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的话来概括,就是“在公元 3 世纪到 13 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我国古代科学技 术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存在着对外科技交流,但我国的科技体系却是独立形成的。同时,中国 古代科学技术比较重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在许多科技领域中都有所体现。
材科三 同其在西方的爆炸性影响比较起来,中国的三大发明对中国却没有什么影响。中 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绝不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与习俗。这 一重大差别的根由可以在新的西方文明的独特性——多元化,适应性强,摆脱了束缚欧亚大陆其它所有文明的传统枷锁中找到。
——材料二、三均摘自尹红梅《中国科技发展文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的发明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大发明对中国影响不大的原因。
(4)综上,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识。
20. 简答题 详细信息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不断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请回答:
(1)由于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而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唐朝皇帝是谁?举一个例子,说明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是哪一王朝?说出这一王朝管理西藏事务的中央机构名称。
(3)武力平叛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列举清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展的平叛斗争。
21. 简答题 详细信息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请回答:
(1)唐朝时,中外交流频繁:请问玄奘西行印度,学习印度的佛法; A 东渡日本,传播 唐朝先进文化。请写出“A”的名字。这昭示了唐朝对外交流有什么特点?
(2)瓷器是中国古代发达的物质文明对世界产生重大 影响力载体之一。请指出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为瓷都的地点。下图为目前发掘的最大宋代沉船“南海一号”, 总共出上文物 14000 余件套,其中瓷器 13000余件套,金银铜器400多件套,这说明了什么?

(3)远洋航行是促进中外交流互鉴的重要方式。哪一科技发明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技术条件?《明成祖实录》:“愿比内邵依华风”“仰慕中国衣冠礼仪,乞冠带还国”之类的事情比比皆是, 这反映出郑和下西洋有何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