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2019年前半期中考模拟附答案与解析

1. 详细信息
唐中期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两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这段材料说明
A. 两宋时期海路贸易发达的原因
B. 陆上丝绸之路在贸易中的作用
C. 唐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D.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产生的影响
2. 详细信息
把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故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岳飞大战金兀术
A. abc
B. cab
C. acb
D. bac
3. 详细信息
据史料记载,从1781年到1790年,中国卖给英国的茶叶值为9600多万银元,而1781年到1793年,英国卖给中国的呢绒、棉布等货物的总值仅为1600多万银元,只及茶叶总值的1/6,每年有几百万银元从英国流入中国。下面对材料的理解正确有
①当时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
②从产品上可以看出东西方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③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导致了上述现象
④鸦片输入影响并改变了正常的中英贸易关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4. 详细信息
下表主要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 )

1905年11月

1912年1月

1912年2月

1915年底

1915年12月

1916年6月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主张
概括为“三 民主义”

经历了一系列起义失败后,最终武 昌起义成功,中华民 国成立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 统

袁世凯准备
在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去
世,北洋军阀分裂,中 国陷入动乱



A. 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腐朽 B. 辛亥革命成果得到巩固
C. 民主共和已成社会共识 D. 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

5. 详细信息
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对全国宣告:本党“愿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取消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取消苏维埃政府,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中共宣言的目的
A. 保证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 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纲领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壮大工农武装割据政权
6. 详细信息
观察下表,我国1955和1956年粮食总产量逐年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粮食总产量变化情况表(部分)

年份

1949

1953

1954

1955

1956

产量(亿吨)

1.13

1.66

1.69

1.83

1.92



A. 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B. 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C. 一五计划的全面推进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详细信息
雅典的一位执政官自豪的宣称:“我们的政体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这位执政官是
A. 汉谟拉比
B. 凯撒
C. 伯里克利
D. 屋大维
8. 详细信息
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这反映了( )
A.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 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C. 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D.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9. 详细信息
(人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饰,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上,而是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欧洲人这样的“改变”始于
A. 大学兴起
B. 文艺复兴
C. 新航路开辟
D. 工业革命
10. 详细信息
将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相应的改革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孝文帝改革
A. ①——a②——b③——c
B. ①——b②——a③——c
C. ①——b②——c③——a
D. ①——c②——b③——a
11. 详细信息
《大国崛起》中提到: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严重的霸权威胁。材料表明拿破仑战争
①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
②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③最终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
④损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 详细信息
下图是1865—1905年日本女子基础教育的普及率图。日本是个重男轻女的国家,1865年之前,日本女子受教育率不足5%,1875年后突然上升,到1905年高达95%以上。日本女子受教育率突然上升的原因是

A. 大化改新后效仿隋唐科举制
B. 幕府放松对女子的教育限
C. 明治政府颁布教育改革法令
D. 日本全面推行殖产兴业政策
13. 详细信息
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但苏联每年仍能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材料表明
A. 苏联人民为二战做出巨大贡献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比例失调
C. 苏联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
D. 计划体制有利于集中生产能力
14. 详细信息
“我们已经研究并且决定了三个同盟国最后击做共同敌人的军事计划……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上述材料应出自
A. 巴黎和会
B. 万隆会议
C. 华盛顿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15. 详细信息
下图是一幅关于冷战的漫画。对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A. 美苏核均势背景下的两极对抗
B. 美苏之间爆发了直接战争冲突
C. 冷战格局下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D. 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共存与合作
16. 详细信息
观察图片并仔细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图一 陈胜、吴广起义 图二 李自成起义
图一: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900多名被征发的农民前往渔阳戍守长城,途中被大雨困在大泽乡而不能如期到达。依据秦律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因此,二人决定发动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建立了“张楚”政权。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二:李自成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重要一方,明朝末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颗粒无收,官府征赋如故,阶级矛盾尖锐。1629年李自成发动起义,针对明朝土地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4年,李自成在长安建立大顺政权,接着挥师北上,攻克北京,推翻了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
(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点?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可以推断出秦朝重视哪方面的建设?
(3)你认为上面哪次起义的口号最能表达农民的根本要求?简要说明理由。
17. 详细信息
观察下面图片并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图一 诺曼底登陆 图二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图三 《解放日报》毛.泽东声明
图一 1944年6月,英、美盟军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减轻了苏联的压力,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欧洲战场的结束。
图二 欧洲战场结束后,1945年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图三 1945年8月9日,《解放日报》刊登毛.泽东发表的声明:“致电斯大林元帅将以全力配合红军及盟军作战”。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一周后,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图三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点?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8. 详细信息
纵观中国近代史,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思想启蒙与挽救危局相伴始终,共同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来是朦胧一团的“泰西”(西方国家),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身为抗英主帅的林则徐,对中西武器做了这样的对比:“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彼之放炮,若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一部分中国人透过弥漫的硝烟终于发觉自己面临的对手是完全陌生的。来自西洋的“夷”人,是历史上从未碰到过的族类。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洋务派作为晚清各种政治力量中较为开放的集团,提出“中体西用”的口号,首次将吸收西方文化合法化。19世纪八九十年代,洋务运动从工业发端,逐渐由科技学问推及教育政治乃至思想观念领域,都是“中体西用”思潮推动社会转型嬗变的结果。
——朱建磊(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社会变革的历史回眸》
材料三 19世纪末,当西方列强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来自东方“蕞尔岛国”的刺刀再次刺痛了晚清帝国的心脏,清延在甲午战争中致命的惨败,把传统士大夫心中残存的自尊磨灭殆尽。于是,一批从传统土大夫阵营中分化出来的“异类”,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怀着“变法维新”的政治理想开始发声。他们不仅看到了西方的坚船利炮,更看到了赖以生产坚船利炮的乃是其政治制度,于是开始从洋务转向维新,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以改造旧体制。
——朱建磊《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社会变革的历史回眸》
材料四 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只有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他的话是“金口玉言”,国家大事只能由他作决断,老百姓被称为“子民”,根本没有参与国家决策的权利,辛亥革命则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人们去想以前不敢想的问题、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把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尽管许多事情实际上依然如故,但民众的心理有了巨大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
——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材料五 “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哪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1918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夷狄观念动摇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思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维新派在思想上提出了什么新主张?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5)根据材料五回答,李大钊称颂的、改造世界新纪元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19.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增多,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西亚的农耕技术,向东传到伊朗高原;向西传入希腊,并进一步传到西欧和北欧;向南传入埃及和非洲。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
材料二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数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也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古代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间,随着欧洲人的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90%—95%。与此同时,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求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四 2000多年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先后传入中国,中国音乐、绘画、文学等也不断吸纳外来文明的优长。中国传统画法同西方油画融合创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写意油画。中国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中国哲学、文学、医药、丝绸、瓷器、茶叶等传人西方,渗入西方民众日常生活之中。
——引自习.平重要讲话
(1)写出材料一中起源于西亚的两种技术。
(2)根据材料二的文字和示意图,指出古代哪一帝国在世界贸易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20.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仪式将他安葬在成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出殡的那天,成千上万的普通市民涌向街头为他送行;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在教堂合唱的哀歌中,王公贵族、政府大臣和文人学士们一起向这位科学巨人告别。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收”,从1886年到1890年四年间,德国六家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了大量资金,使它们能够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
——摘编自马克壵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材料四 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出现了新的产业经营形式——股份公司。一些资本家把自己的资本投入公司,合股开办各种大企业,这些大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扩大,他们依靠雄厚的资本和新技术的装备大量挤垮技术落后的小企业并予以兼并,从而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经济危机则加强了这一趋势,在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频繁发生,危机使大批小企业倒闭,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等到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垄断组织就出现了。
——摘编自《世界历史》解说词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社会对待科学家的态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政府在推动科技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工业2.0与哪一事件有关?
(4)根据材料四回答,推动生产与资本集中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