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四中2020-2021年高一下半期开学检测语文在线测验完整版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本色
费孝通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乡下人不愿搬动土地,也不愿搬动土里的庄稼,靠种地谋生,明白泥土的可贵。
B.乡土社会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村和村之间的关系具有绝对独立性。
C.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的社会,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终老于故土是常态的。
D.乡土社会讲规矩,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有随心所欲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例举“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说明乡土社会在人和空间关系上的不流动性。
B.为了证明社会学里常见的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分类,作者引用了一位外国学者的话和“我们自己的话”,增强说服力。
C.作者博古通今,对《论语》里的“习”和“学”的阐释颇有见地,从而进一步引导读者理解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D.作者用“用得着多说么”“这不是见外了么”等充满信任的话证明具有现代社会特征的法律在乡土社会无从发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关系有别。
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人们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在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习俗落后,“土气”一词含有贬义,“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之处。
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出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一提菜篮,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如同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我曾经多次到海外游学,你从孩子们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这样的孩子从小没有被沾染上功利心,无论长大成人以后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
(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
材料二:
“追求卓越”“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匠心。“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就是创新。
“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这就是创新,就是总理说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竞争力,赶超国际差距。
(节选自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材料三:
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更有甚者,抄袭胡编、搜奇媚俗、善恶不辨,只为博眼球赚银两;一些影视剧唯票房至上,“娱乐至死”,同质化现象严重,抗日“神剧”、穿越雷剧,一个比一个“惊心”,每年都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新剧拍完就直“进了库房”。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为体现“工匠精神”的具体事例,兼有评论,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均为对“工匠精神”的理性分析和评论。
B.材料二认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卓越与创新,“工匠精神”可以使人在工作中提升与完善自我。
C.材料三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在文化领域的深刻意义,拥有踏实、专注、持之以恒等精神品质,才能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D.三则材料从各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比较合理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让孩子从小远离功利之心,这是对材料二中“初心”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
B.三则材料都说出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这说明我们在任何工作中都要像日本工匠那样追求尽善尽美。
C.“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它不是让大家只去做工匠,也不要求我们一定要像日本工匠那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D.中国古人提到的“匠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它体现着中国文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
【3】根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看待“优秀”与“卓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请结合材料一相关事例简要分析。
3.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雅儿梨等水果的闭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柏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夹,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绝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满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地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芦花、红叶、柏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作者将这种种富有生气的色彩和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连接,别有一番情趣。
B.文章对江南冬景做了大量描述,并始终将景物与自身感受融为一体来写,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C.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将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冬景、闽粤的冬景对比着写,表达了作者独爱江南冬景的情怀。
D.本文与《故都的秋》在景物描写上都很生动,在感情基调上也都表现了浓重的悲凉,是用深沉的忧思和落寞的悲凉来歌颂江南的冬景和故都的秋天。
【2】在第8段中,作者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诗句来描写江南的雪景,这些引用起到了怎样的效果?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文中说:“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表达简洁。
“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
4.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自定侍从升山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已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竟不从。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籓。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 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
(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
B.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
C.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
D.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职官名。古代掌管地方纠察的官,后沿称地方长官,清时为知州的尊称。
B.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上筑坛祭天称为“封”;在泰山下的梁甫山祭地称为“禅”。
C.契丹,是我国古代一个游牧民族,元朝时耶律阿保机合并各部自号为王。
D.知政事,也称为“参政”,唐代设置,宋初于同平章事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宰相的副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九龄聪敏睿智。他擅长写文章,曾用书信向广州刺史王方庆谋求职位,王方庆非常赞赏他并预言张九龄将来大有作为。
B.张九龄敢于直言。对于张说推荐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并且对他们加以晋升之事,张九龄认为应注重德望功勋。
C.张九龄目光长远。张说上奏请求朝廷处死安禄山,张九龄预见安禄山有谋反之心亦建议处死安禄山,皇帝未许,留下祸患。
D.张九龄交友有道。他知人识人,所结交的好友们如严挺之、袁仁敬、梁升卿、卢怡等人也都是当时很有才干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籓。
(2)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中送迁客
吴融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
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
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中,灵均是屈原的字。表面写朋友要去凭吊屈原,实际暗示朋友被贬的遭际。
B. 颔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对仗工整,注重色彩,用冷色调渲染了离别的心情。
C. 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友人之作,情感真挚,格调相同。
D. 本诗熔叙事、写景、抒怀于一炉,描写简备精当,感情深沉含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_______,_______”,是火烤使它这样的。
(2)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_______”,以美人衬托周瑜的英姿勃发;再写“___________”,以曹操军队的惨败反衬周瑜的军事才能。
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人们 的话语权,日益由社会精英向普通民众开放。而网络的普及,将这一开放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网络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场域,再平凡的人也能于此发声,且有真知灼见,传播既速又广。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开明与思想进步,自然也孕育着社会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极大可能。但在另一方面,它又表现出异常复杂的特征。网络毕竟只是一个话语平台,它无法如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自动生长出自我净化的功能。在一个众声喧哗、众说纷纭的网络环境中,常常是( ),粗品比精品更加多产,油滑比严肃更为流行。有智者说:“无论在哪里,只要风俗与时尚腐败了,语言也会腐败。”事实上,语言不仅仅 现实,而且直接地参与现实、干预现实,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但是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不只局限在文化领城,不少是以改造语言为突破口的。仅近代以来,“五四”白话文运动、延安的反对党八股,都是 改变话风与文风,并且都极端重视向民间寻求语言的灵感与资源。民间正是语言变革发展的 。网络语言的兴盛,最大的意义可能也在于此。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孜孜以求 反应 着眼于 正本清源
B.孜孜以求 反映 着眼于 源头活水
C.汲汲营营 反应 取决于 源头活水
D.汲汲营营 反映 取决于 正本清源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
B.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
C.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
D.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B.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所以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C.既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D.如果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就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8.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在生产机器人的时候,为了机器人自身的安全,往往会给它们①______。但这种自我保护机制,再加上机器人的自我学习能力,很容易使它形成一种反抗人类指令的机制。②_____,而是在现实中机器人通过对经验的总结自动形成的。当然,这只是机器人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③_____。
9.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12月21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检测,都可能使核酸检测阳性,但“核酸阳性不一定代表有传染性”,由于污染造成的感染,必须是污染量比较大,同时还需要长期反复接触,才有可能造成感染。买到核酸阳性食品是否会被传染?吴尊友表示,采购食用进口冷链食品引起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非常低,“只要人们保持手卫生,坚持生熟分开,造成感染的风险就会非常小”。
10.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条在微信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了;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人的价值有时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散发的,稻草不要以攀龙附凤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本,它孕育的米香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