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高一5月月考历史考题同步训练(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一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 男耕女织
B. 刀耕火种
C. 精耕细作
D. 自给自足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代王祯在《农书》中这样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用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
A.曲辕犁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 B.曲辕犁只适用于南方水田生产
C.传统耕作技术更加成熟 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力专一……”这反映出作者主张通过重农来(  )
A. 维护农民的利益 B. 维护社会的稳定
C. 维护经济的发展 D. 维护国家的统一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
A. 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 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C. 都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D. 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可以反映


A. 古代丝织业的兴衰过程
B. 经济政策调整对手工业的影响
C. 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 对外贸易发展促进丝织业繁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先秦典籍《周礼考工记》中载:“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发明)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手工业
A. 有独特的工艺造物文化
B. 推崇行业间的分工协作
C. 工匠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D. 注重对生产工具的改进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B.图二可作为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C.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D.图四是秦朝发行的五铢钱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 )
A. 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B. 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市场
C. 世俗拜金主义之风盛行 D.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战国城市有固定的产品交易场所一一市。据史书记载,“市”上有金铺、粮铺、珠宝玉器铺、绸布铺、皮铺等,促使城市手工业竞相为“末作奇巧”,生产“悦在好玩”之品。此记载表明当时( )
A. 工商业以迎合贵族的需要为主
B. 手工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 私有制促成手工业兴盛
D. 从事商业利润丰厚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代的驿路(官路)通达各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八十里乐平到柏平驿,五十里平定州平潭驿,八十里……”,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这表明
A.政府十分重视保护长途贩运业
B.民间服务性行业已达较高水平
C.清朝官道修建有利于商业发展
D.市镇商业发达使抑商政策松弛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00年前后,多位学者到徐闻县考察,发现汉代“万岁”瓦当、汉墓等文物遗存,结合古代文献记载,你认为徐闻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最早可以从哪个朝代开始( )
A.夏朝 B.西汉 C.宋朝 D.清朝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
A.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C. 绝对禁止中外贸易
D. 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同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提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A.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B. 自耕农经济盛行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战国时,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孔子的学生)说,从前我种庄稼,耕地粗疏马虎,而庄稼收获时也就用粗疏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我来年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禾苗繁茂、果实累累。材料表明
A. 战国时生产力已有较大提高
B. 耕作态度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
C. 耕作技术水平低导致了歉收
D. 当时的农业已经出现精耕细作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上谕:“市井之事,当听民间自为流通,一经官办,本求有益于民,而奉行未协,转多扞格(抵触之意)”该上谕表明乾隆皇帝
A. 推行以商养官
B. 摒弃抑商政策
C. 放宽集市管理
D. 主张藏富于民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自《汉书》以后,各封建王朝的史书都不再立货殖传。这种变化表明
A.小农经济繁荣发展 B.七国之乱影响巨大 C.史家思想受到限制 D.商品经济日趋衰落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了改变,最明显的是
A. 使用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
B. 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C. 开始刀耕火种
D. 出现了曲辕犁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该“耕作农具”是

A.
B.
C.
D.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记·河渠书》对中国古代某水利工程记载道:“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此水利工程位于如图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敦煌出土的唐宋诗有云:“贫儿二亩地,干枯十树桑。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妇即客春持,夫即客扶犁。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这反映
A. 中国北方常受饥谨的威胁
B. 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
C. 中国农村耕者无其田的现象
D. 耕织结构下农户贫困的情状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代中国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现象的根源在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
C. 土地买卖的盛行
D. 政府不抑兼并的政策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代以前,江南的苏松杭嘉湖五府是全国最大的谷仓。明中叶以后,江南则渐需从外地购入粮食,康熙皇帝有言,“谚云:湖广熟天下足,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应是江南
A. 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
B. 受到倭寇侵扰的破坏
C. 遭受长期的自然灾害
D. 可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饴糖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段材料表明
A. 田庄经济自给自足
B. 田庄商品经济发达
C. 手工业者劳动繁重
D. 农民受到沉重剥削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蜀都赋》记载:“百室离房,机杼相和”;《隋书》亦云:“蜀人多工巧……雕镂之妙”。上述记载的是四川的
A.农业
B.织业
C.冶炼业
D.制瓷业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
A. 战国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北宋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代的沉船。这艘船当时满载货物从我国的东南沿海港口出发,在前往东南亚、西亚等地区进行贸易活动的途中沉没。据报道,截至2019年3月20日,出土文物已达14万余件,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在这些出土的文物中,会大量存在
①瓷器
②纸张
③铁器
④丝绸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在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行业主导地位是在
A.商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3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广志绎》称:明代万历时,“天下马(码)头,物所出所聚处,苏、杭之币(丝织品),谁阴之粮,维扬之盐……无锡之米”无所不有。这说明当时
A. 商品经济繁荣
B. 抑商政策废弃
C. 坊市制度形成
D. 自然经济瓦解
3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闵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说明
A. 明朝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B.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又回到北方
C. 明朝区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D. 中国古代南北经济格局的改变
3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这反映出
A. 草市中有夜市
B. 江南市镇兴起
C. 村寨出现草市
D. 专业市场出现
3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突破了传统,发展到新的水平。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的最准确判断是

年代

农业税

非农业税

997年

2408.1

1567.7

1021年

2641.2

3874.0

1077年

2021.3

5117.2



A. 农业税的减少体现了农民负担大幅减轻
B. 税收总量增长使北宋政府消除财政危机
C. 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北宋国库的唯一财源
D.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推进商业经济的繁荣

3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右面的资料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一时期是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3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发行纸币,每次的发行总量限定在1256340贯,其面额通常为一贯、五贯、十贯等,每印发一次交子,必须备有一定的准备金,以保证纸币能得到自由兑换,其直接目的是
A.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B. 保证货币信用稳定
C.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 保障商人基本利益
37.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雍正帝
材料二 《苏州府志》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状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账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凤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雍正帝的观点对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2)材料二主要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38.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材料二 1901~1928年天津工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清政府)在“实业救国”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发布“新政”上谕,颁布了一些促进发展工商业的措施,如设立专门管理工商业和教育事务的机构,制定各种政策性鼓励兴办工商业的章程。附近农村剩余人口流向城市,成为新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附近农村成为企业商品的销售市场。大规模收回“利权运动”使外货输入量急剧下降。新政时期华北局势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乱。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十月革命大量牵制了列强力量,各界人士的反帝斗争和抵制洋货运动,都给它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陈迪新《天津近代工业的黄金时期工业概况及原因浅析》
(1)比较材料一中两幅地图,提取两项有关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天津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