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高三生物期中考试(2019年上册)网上在线做题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是多聚体,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多糖的差异与其单体的种类、排列顺序密切相关
C.ATP能充当能量通货的原因是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D.核酸的分子结构中一定存在碱基对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膜中的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
B.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备结构
C.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可体现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D. 生物膜可保证真核细胞内的代谢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溶酶体中的酶既能催化代谢过程,又能参与免疫反应
B. 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具有选择性
C.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能参与细胞代谢的调节
D.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在动物胚胎发育阶段也会发生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基于生物学科学习所形成的下列理解,不合理的是
A.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序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决定其功能
B.物质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物质与能量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C.稳态不仅表现在个体水平,细胞和群体水平也可以表现出稳态
D.生物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导致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形成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和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的体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B.基因型为XaY的个体产生了基因型为XaY的配子,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C.T2噬菌体增殖时,需宿主细胞提供解旋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D.将一个DNA分子(第1代)的一条链用15N标记转移到含14N的环境中复制到第n代,则第n代中只含14N的DNA分子数为2n-1-1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果蝇的“生物钟”同时受某些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Per基因和2号染色体上的Tim基因调控。研究发现,夜间Per蛋白积累,而过多的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能进入细胞核抑制Per基因的活性,使白天Per蛋白水平降低,实现昼夜节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生物钟”的形成过程存在反馈调节
B.“生物钟”的形成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C.Tim基因表达障碍时,Per蛋白会发生持续性积累
D.Per基因和Tim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表达时互不干扰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三个过程中只有一个过程能在胰岛B细胞核内进行
B. 甲、乙、丙三过程所用原料都有核苷酸,参与甲过程的RNA有三类
C. 甲过程中对模板信息的读写从右向左
D. 甲、乙、丙三过程均有氢键的破坏和形成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变异与进化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同胞兄弟的遗传差异主要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B. 基因突变所涉及的碱基对数目不一定少于染色体变异
C. 遗传病患者体内一定能检测到致病基因
D. 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群落演替过程无关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学者发现了芸苔(种子可榨油)雄性不育突变株(雄蕊异常,肉眼可辨),于是利用该突变株进行杂交实验(如图所示),已知育性性状由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3个基因(A1、A2、A3)决定。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由杂交一、二结果可推测,雄性不育株只能出现两种基因型
B.根据杂交结果可推测,基因A1、A2、A3的显隐性关系是A1>A2>A3
C.经虚线框内的杂交,可将品系3的性状与雄性不育整合在同一植株上
D.虚线框内雄性不育与品系3连续杂交过程中等位基因间存在基因重组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血糖调节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与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曲线bc段与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
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激素调节的结果
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以提高血糖浓度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体温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人的体温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②人的体温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
③人体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④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皮肤的血管舒张,立毛肌收缩
⑤人体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⑥人体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A、B、C为三种激素,病人激素C,的分泌量明显多于健康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A随血液循环定向运输到垂体,促进激素B的分泌
B. Graves病人血液中的激素A和激素B含量比健康人的高
C. 图中抗体与激素B因空间结构相似,能与同种受体结合
D. 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缺陷病,且病人的甲状腺肥大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10-10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
B. 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C. a侧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宜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D. 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状况将不同于上图的生长状况,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

22.30

1.70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 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 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 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 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取样地点

取样时间

动物种类及数量

蚂蚁

蚯蚓

蜈蚣

溪边土壤

上午10点

很少

较多

非常多

晚上10点



较多

山地土壤

上午10点

非常多

较少

较少

晚上10点

较多


很少



A.表中所列出的三种动物均为消费者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表中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
C.土壤中的小动物没有垂直分层现象
D.实验探究了水分和时间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投入大批资金用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以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老子说过的“道法自然”揭示了同样的道理,要人类尊重自然规律
B.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们不应该再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 这项举措提醒人们,要重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这项举措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A和抗除草剂基因B成功导入植株W(2n=40)的染色体组中。植株W自交,子代中既不抗虫也不抗除草剂的植株所占比例为1/16。取植株W 某部位的一个细胞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产生4个子细胞。用荧光分子检测基因A和基因B(基因A、基因B均能被荧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植株W获得抗虫和抗除草剂变异性状,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 若4个子细胞都只含有一个荧光点,则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40
C. 若有的子细胞不含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过基因重组
D. 若4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过20个四分体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

菌落直径:C(mm)

透明圈直径:H(mm)

H/C

细菌Ⅰ

5.1

11.2

2.2

细菌Ⅱ

8.1

13.0

1.6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 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 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 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高等哺乳动物受精后不久,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经胚胎发育的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图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期示意图,①②③依次称之为透明带、滋养层、内细胞团
B. 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经历的时期是受精卵→桑椹胚→囊胚期→原肠胚期→幼体,其中,最关键的时期是原肠胚期
C. 高等哺乳动物个体发育中的细胞分化开始于原肠胚期,终止于生命结束
D. 选择此时期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对③均等分割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科学家为提高玉米中赖氨酸含量,计划将天冬氨酸激酶的第352位的苏氨酸变成异亮氨酸,将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中104位的氨基酸由天冬酰胺变成异亮氨酸,就可以使玉米叶片和种子中的游离赖氨酸含量分别提高5倍和2倍。下列对蛋白质的改造,操作正确的是 ( )
A.直接通过分子水平改造蛋白质 B.直接改造相应的mRNA
C.对相应的基因进行操作 D.重新合成新的基因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科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以及DNA分子衍射图片属于物理模型
B.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的模型认为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C.“建立血糖的调节模型”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
D.在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时,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使用台盼蓝染色,死的细胞被染成蓝色,活的细胞不能被染色,从而进行判断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已知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品种家蚕结茧颜色有黄茧和白茧,其遗传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A控制形成黄茧,a控制形成白茧,基因B可抑制基因A的作用。幼蚕正常体色与油质体色受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根据以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亲本(P)

F1

白色正常

白色油质

黄色正常

黄色油质

父本:黄色正常

雄性

6/16

2/16

母本:白色正常

雄性

3/16

3/16

1/16

1/16



A.家蚕的上述三对等位基因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家蚕的正常体色对油质体色为显性
C.上述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ZTZt×aaBbZTW
D.家蚕群体中的油质体色个体数量雄性多于雌性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膜电位变化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突触后膜只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
B.突触后膜上有与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C.电位1表示突触后膜受到兴奋性递质的作用,是K+大量内流导致的
D.电位2表示突触后膜受到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可能是Cl-大量内流所致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科研人员连续多年检测某生态系统中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各年份动物A和动物B数量(单位:只)

名称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动物A

10×102

17×102

5×102

7×102

13×102

20×102

16×102

动物B

10×103

4×103

8×103

14×103

16×103

12×103

7×103



A.动物B在2011年时丰富度最大
B.两种动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捕食关系
C.动物B某个体同化的能量约10%~20%传递到A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被标记体的标记物脱落,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

25.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图1所示过程发生在水稻叶肉细胞中。图示反应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ATP和[H]产生于________(填结构名称);在CO2浓度一定、温度适宜条件下,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C3化合物的含量会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玉米和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叶肉细胞光合速率的变化如图2和图3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①据图分析,在光照强度为4〜8×102μmol•m-2•s-1时,玉米和水稻光合速率差异并不显著,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14×102μmol•m-2•s-1时两种植物的气孔导度差异很小,而光合速率差异较大,说明________(填“玉米”或“水稻”)利用CO2的效率更高。
②当光照强度为b时,两种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净积累量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缺少钾盐,水稻的光合产物的合成与运输受阻,c点下降,说明无机盐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26.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从一个野生型红眼果蝇种群中偶然发现了朱红眼(a)、亮红眼(b)两个隐性突变型个体,已知a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上,但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现利用纯合亮红眼雄果蝇和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现型
杂交后代

野生型

突变型

F1

57♂:66♀

0

F2

116♂:118♀

90♂:92♀



(1)分析实验结果,亮红眼突变基因b____(填“在”或“不在”)2号染色体上,做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该杂交实验中纯合朱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F2突变型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
(2)若该果蝇的正常刚毛(D)和小刚毛(d)、裂翅(E)和直翅(e)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正常刚毛裂翅、②正常刚毛直翅、③小刚毛裂翅。假设D/d、E/e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_________________。(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7.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包含的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少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仅依靠该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________________(填 “能够”或“不能”)长期进行。
(2)与鼠相比,鹰所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____。经测算发现羊的同化量远小于草同化量的1/10,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牧民通过养羊获取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保护鸟和蛇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28.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请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氨基酸家族的新成员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由 AUCG 四种碱基构成的“核酸语言”,通过三个碱基 形成的密码子转变成 20 种常见的天然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语言”。人们很早就破译得到包括 64 个密码子的 传统密码子表(下表中为部分密码子)。


第一字母

第二字母


第三字母


U


C


A


G





U

苯丙氨酸

丝氨酸

酪氨酸

半胱氨酸



U C A G

苯丙氨酸

丝氨酸

酪氨酸

半胱氨酸

亮氨酸

丝氨酸

终止

终止

亮氨酸

丝氨酸

终止

色氨酸


……


……


……


1986 年,科学家在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作用时,发现了硒代半胱氨酸(Sec)。通过比较含硒(Se)多 肽链的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证实了终止密码子 UGA 是编码 Sec 的密码子。因为这种新发现的氨基酸在结 构上可视为半胱氨酸(如图)侧链上的 S 元素被 Se 取代的产物,所以它被称为 Sec。又因为它是在 20 种常 见的天然蛋白质氨基酸之后发现的,所以又称为第 21 种蛋白质氨基酸。
研究发现,密码子 UGA 通常作为蛋白质合成的终止密码子,但当 mRNA 链 UGA 密码子后面出现一段特殊序列 时,UGA 才成为 Sec 的密码子,使 Sec 掺入到多肽链中去。后来科学家发现某些古细菌以及包括哺乳动物在 内的动物体中的 Sec 也都是由 UGA 编码。
Sec 是蛋白质中硒的主要存在形式,也是唯一的含有准金属元素的氨基酸。迄今为止,Sec 已经被发现是 25 种 含硒酶的活性中心,是含硒酶的灵魂,如果没有这第 21 种氨基酸,含硒酶就无法工作,人就会出各种各样的病症。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是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过氧化物分解酶,它能催化有毒的过氧化物还原成无毒的羟基化合物,从而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不受过氧化物的干扰及损害。
人体“第 21 种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的发现说明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科学知识也随着研究的深人而不 断改变着。
(1)请根据上述文章内容对传统密码子表提出一处修正意见:_____。Sec 的密码子为 UGA,DNA分子上与该密码子对应的碱基对序列是_____。
(2)请画出 Sec 的侧链基团(R 基):_____。

(3)当核糖体进行翻译时,终止密码子没有相应的 tRNA 结合,而是与终止因子(一种蛋白质)结合,翻译 终止。mRNA 上的密码子 UGA 是对应翻译终止还是编码 Sec 呢?有人曾经提出过“终止因子与携带 Sec 的 tRNA 竞争结合密码子 UGA”的假设。请结合文中内容判断研究结果是否支持该假设,并在下表中相应位置写出理由。


支持


不支持

_____________


(4)文中提到“某些古细菌以及包括哺乳动物在内的动物体中的 Sec 也都是由密码子 UGA 编码”,这也为“现存的丰富多样的物种是由_____长期进化形成的”提供了证据。
(5)硒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称为“长寿元素”,请根据文中提供的资料进行解释_____。

29.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构建的重组质粒上启动子的本质和作用是___________。
(2)实现②过程常用PCR技术,该技术的前提是要有___________,以便合成引物。为了便于扩增的DNA片段与表达载体连接,需在引物的5′端加上限制性酶切位点,且常在两条引物上设计加入不同的限制性酶切位点,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3)过程③将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时,首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目的是___________。然后将___________溶于级缓冲液与该大肠杆菌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完成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