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一第一学期10月检测历史考试(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由此可见,促成中国古代社会转型的根本因素是
①周王室衰微,列国纷争
②使用铁器、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③士大夫活跃,百家争鸣
④各国竞相变革,实行富国强兵之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详细信息
如图是宋至清(鸦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情况示意图。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
B. 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C. 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
D. 政府鼓励大量开垦荒地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在战国时期出现的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这一变化
A. 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B. 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结果
C. 不利于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D. 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蜀锦闻名晚于齐鲁,东汉末蜀锦才驰名天下。不过据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赋》描述:“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传代无穷。”由此可知
A.文学作品往往蕴含历史信息
B.蜀锦起源时间已经有定论
C.历史事实需要文学作品验证
D.埋首文籍为学术研究正途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初规定:“在京工匠上工者,日给柴、米、盐、菜,歇工停给。”1391年,进一步规定,凡在内府役作的工匠,“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这说明明代的工匠制度
A.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 促进了资本主义关系出现
C.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D. 限制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朝洪武五年,琉球遗使“入朝”,明朝赐予《大统历》及文绮、陶器、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明朝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琉球贸易被纳入朝贡贸易体制
B. 利用“商帮”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C. 对外贸易有益于市镇经济繁荣
D. “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外贸萎缩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国家邮政局曾发行《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邮票一套三枚:郑和像、睦邻友好、科学航海。其意在纪念郑和下西洋
A. 历史悠久
B. 和平交往
C. 航海创举
D. 技术先进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朝“半两”钱,汉代“五铢”钱,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 阻碍工商业的发展
B. 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
C. 土地兼并逐渐加剧
D. 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
A. 把美洲纳入世界家庭 B. 为欧洲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
C. 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D. 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统计,从1685年到1757年间,到中国贸易的欧美各国商船有312艘,而从1758年到1838年间,仅到中国粤海关贸易的外国商船共达5107艘,其中大多数为西方商船。这主要是因为
A. 欧美工业革命进展迅速
B. 政府对外政策变化
C. 世界市场逐渐得到拓展
D. 民间走私贸易兴盛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53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人……让人觉得太阳己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
A. 其文学作品共有夸张性和虚构性 B. 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C. 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承待加强 D. 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李鸿章1890年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除挪用若干“官款”,又请准了专利10年的特权。按照这个特权,除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外,并可减免税厘,而李鸿章请准这一专利的借口是为中国挽回利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这里的利权应该指列强在华办厂权
B. 体现了李鸿章捍卫国家主权的立场
C. 清廷对技术专利权的保护非常严格
D. 上海机器织布局应是官商合办企业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说明
A. 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以增强实力 B. 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应对危机
C. 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 D. 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消失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1913-1920年中国轻纺织业工厂数量变化表

时间

织布机(台数)

纱厂(家)

缫丝厂(家)

新建面粉厂(家)

1913年

2016

32

170

84家

1920年

4310

69

433



上表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快速发展
B. 受帝国主义压制手工业发展缓慢
C. 封建专制势力阻挠民族工业发展
D. 军阀统治使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下表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

时间工业类别

1935年

1941年

资本总额(万元)

占全国总资本比例

资本总额(万元)

占全国总资本比例

冶炼业

47.4

0.19%

13570.7

37.01%

机械金属业

415.5

1.66%

4402.7

10.6%

纺织业

12170.3

48.53%

5884.7

14.17%

食品工业

6159.8

24.56%

2726.6

6.57%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A. 轻工业衰退未获得发展
B. 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C. 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
D. 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4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30多种,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缠足章程叙》、《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劝戒缠足示谕》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
A. 民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
B. 移风易俗借助了官方的权威
C. 上海率先出现社会习俗的嬗变
D. 废止缠足已为社会各阶层接受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对某报1890年至1912年“报纸”一词出现频率的统计情况。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 近代报业发展总体上较为缓慢
B. 晚清报业与政治局势关联紧密
C. 清末政府大力支持报刊业发展
D. 戊戌变法导致第一次舆论高峰
18.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国家。农作物种类远较西班牙为多;中国人普遍穿着棉布、丝绸服装,尤其是丝绸,衣饰华美,风度翩翩,中国出产的手工艺品极为精致,远销海外;中国有世界上一流的城市,非常繁华,商品种类丰富,买卖兴盛。
——摘编自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
材料二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精英以“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传统思想进行内在反思,正如梁启超表示:“我祖宗所留贻我之国性,成之固难,毁之亦不易。吾就主观方面,吾敢断言吾国之永远不亡!吾就客观方面,吾敢断言吾国之永远不亡!吾就客观方面,吾敢断言吾国之现在不亡!”在屈辱中寻求民族自信,并从不同方面提供应对方略。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强调“中体西用”,资产阶级改良派则主张仿行西方的民主制度,大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派则力主以革命方式推翻清政府来“振兴中华”、救亡图存,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陈独秀则强调了爱国心的重要性,认为“国人无爱国心,其国恒亡”。一战之后,一些知识分子主张复兴民族文化。
——摘编自《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复兴”的思想理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复兴的特点,并简要加以评价。
19.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50
——1900年世界人口的变化

年代

欧洲

亚洲

非洲

美国和加拿大

人口数(单位百万)

占世界人口百分比

人口数(单位百万)

占世界人口百分比

人口数(单位百万)

占世界人口百分比

人口数(单位百万)

占世界人口百分比

1650年

100

18.3

330

60.6

100

18.3

1

0.2

1750年

140

19.2

479

65.8

95

13.1

1

0.1

1850年

266

22.7

749

63.9

95

8.1

26

2.3

1900年

401

24.9

937

58.3

120

7.4

81

5.1



——根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任选上表中两个地区说明该地区人口变化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该地区人口变化特点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