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8年九年级下册生物中考模拟无纸试卷

1. 详细信息
在以下四幅图像中,哪一幅是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2. 详细信息
右图是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B. 猫与虎的共同特征最多
C. 虎和豹的共同点比虎和猫的共同点多
D. 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亲缘关系近
3. 详细信息
近年来多地 PM2.5指数较高,延庆区相对较好,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系统进人血液,危害人体健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沙尘暴时要戴口罩是因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有限
B. 雾霾天气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远高于非雾霾天气
C. 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
D. 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进入血液
4. 详细信息
图 为人体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处血液暗红,乙处血液鲜红
B. 甲处的血液来自右心室
C. 乙处血液将汇集到肺静脉
D. 乙处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部位是右心房
5. 详细信息
玉兰、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却可以开出满树娇艳的花朵。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正确的是
A.它们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
B.它们是花瓣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它们是树皮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再运输到花瓣的
D.它们是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转运到花瓣的
6. 详细信息
如图曲线表示光照强度与绿色植物CO2吸收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对该曲线的分析,正确的( )

A. 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 曲线BC段表示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 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相等
D. 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7. 详细信息
甲乙两地盛产同一品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甜瓜生长季节,两地除温度差别外,其他条件基本相同,详见表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温度℃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间

12

22



A. 甲地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
B. 甲地比乙地光合作用强,制造有机物多
C. 两地甜瓜白天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 甲地昼夜温差大,积累有机物多,因此甲地甜瓜含糖量高

8. 详细信息
建立模型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模型及其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X是肺泡,那么②是静脉血
B. 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
C. ①②表示细胞的分裂,③表示细胞的分化
D. 植物细胞模式图
9. 详细信息
小强的妈妈绣十字绣时,不小心被针刺到了左手食指,她迅速缩回左手,并感觉到疼 痛.对上述反射活动分析错误的是( )
A. 上述反射活动都是高级神经活动
B. 针刺是引起缩手反射的非条件刺激
C. 缩手反射的感觉器位于左手食指的皮肤内
D. 上述反射活动说明脊髓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10. 详细信息
人口专家预测,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我国男女比例失衡问题会更加严峻。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
A.人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B.人的性别是在胎儿发育后期才决定的
C.自然状况下,第二胎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D.人的性别取决于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11. 详细信息
在耳垂性状的遗传中,A对a为显性,决定有耳垂。某夫妇都有耳垂,生下一对双胞胎,其中的男孩有耳垂,女孩无耳垂。据此,下列相关推断错误的是
A.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 B.男孩有耳垂是一种遗传现象
C.男孩的基因型一定为Aa D.女孩的基因型一定为aa
12. 详细信息
某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发现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
D.5种动物中有2种肉食动物和3种植食动物
13. 详细信息
图是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泌尿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与血管 B 相比,血管 A 中流的是含_____较多的动脉血。
(2)输尿管 D 内液体形成的场所是_____(器官),主要经过肾小球的____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生理过程。
(3)血管 G 内的营养物质中,_____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这种物质是在消化系统的_____(器官)中被吸收进血液的。
(4)听到考官指令后,王伟掷出了手中的实心球。完成这一反射活动需要依靠相应的反射弧,其感受器位于内耳的_____中。
14. 详细信息
下图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__,B是__。
(2)图中控制两种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__,它也是植物进行__时水分散失的通道。
(3)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__(填字母)。
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
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应该怎么做?__。
15. 详细信息
请你完善探究实验,并回答问题。
西瓜是广受市民喜爱夏季的时令水果。小明同学发现,切开的西瓜在室温下放上一两 天,瓜瓤已经变质,但很难看到西瓜籽发芽,而吐到潮湿环境中的西瓜籽很快就能萌发。 小明将这个现象跟同学进行了讨论,有的同学认为是瓜瓤中温度不适宜,有的同学认为是 没有充足的空气,……,小明认为瓜瓤中有抑制西瓜种子萌发的物质。为此小明设计探究 实验……
提出问题:西瓜瓤中有抑制西瓜种子萌发的物质吗?

作出假设:_____。
实验器材:成熟西瓜 1 个,清水,培养皿 2 个,餐巾纸若干,烧杯,小勺等。
实验步骤:
①将西瓜切开,取西瓜籽洗净、用瓜瓤榨汁,待用;
②取培养皿两个,分别标上 A 和 B;
③在 A、B 培养皿内各平铺同品牌餐巾纸 3 层、其上各散放 20 粒西瓜籽;
④在 A 培养皿内的餐巾纸上洒 10mL 西瓜汁,B 内餐巾纸上洒 10mL 清水;
⑤培养皿放在室温下,每天用清水冲洗两个培养皿内的种子并换纸,A 内洒 10mL西瓜汁;B 内洒 10mL清水
⑥一段时间后观察西瓜籽的萌发情况,并记录。
结果预测与预期结论:若培养皿 A 中种子均未萌发,培养皿 B 中种子 15 粒萌发,
由此推出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 。
(2)为什么 A、B 培养皿中均放 20 粒西瓜籽,而不是 1 粒?_____。
(3)每天用清水冲洗两个培养皿内的种子并换纸是为抑制_____对该实验的影响。
(4)如果培养皿 A、B 中西瓜籽都有萌发的,则说明小明的推测是_____。
(5)若一个西瓜里有 100 粒种子,推想开花时的雌蕊最少需要接受多少粒花粉粒与之完成双受精;这 100 粒西瓜种子是由子房中多少个胚珠发育成的_____
A.100 个、200 个 B.200 个、100 个 C.100 个、100 个 D.都不对
16. 详细信息
杜鹃(俗称布谷鸟)这类鸟自己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而是依赖其他鸟完成繁殖后代的重要任务。杜鹃会抓住机会叼走苇莺、画眉、伯劳等其他鸟巢中的蛋,并在巢内产下一枚自己的蛋,让其他鸟类代为孵化。孵出之后,不知情的亲鸟妈妈出于育雏的本能,还会不辞辛劳地给杜鹃雏鸟喂食,直到雏鸟长得比自己身体还大。那 么,杜鹃为什么要把蛋下到别的鸟的巢里呢?鸟把蛋下到别的鸟的巢中,由其他鸟代为抚育,这种行为被称为巢寄生。至于巢寄生是怎么进化来的,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杜鹃显然从巢寄生中获得了不少好处。首先自己不用筑巢、孵化和育雏,节省了很多能量,可以有能力产更多的蛋。
有研究显示,杜鹃雌鸟每年 3 月至 7 月要在不同的鸟巢中陆续寄生 10 多枚蛋。其次,寄生在其他鸟巢中的蛋繁殖成功率更高。杜鹃一般在一个鸟巢中只寄生一枚自己的蛋,由于杜鹃的蛋孵化期很短,往往最先孵出。出于本能,杜鹃雏鸟会将同巢的亲鸟生下的鸟卵和幼雏推出巢外,留下亲鸟独自抚养自己,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多的食 物,有更高的成活率。另一方面,在多个巢中寄生,也避免了常言所说的“将所有的蛋
5 月份的田野,回荡着进入繁殖季节的布谷鸟“布谷…布谷”的叫声。“布谷、布谷,种豆播谷.”这句古老的农谚将杜鹃鸟跟豆、谷联系到了一起。下面让我们从生物学的角度,进一步寻找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完成下列各题。
(1)杜鹃鸟的繁殖与豆、谷的播种在同一时节进行,这不是偶然事件,影响这两者共同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
(2)杜鹃鸟这种巢寄生的繁殖行为是经过长期_____不断进化形成的适应性行为。豆、谷种子中的胚由_____发育而来,这说明杜鹃鸟与豆、谷的生殖方式都是_____生殖。
(3)在豆子、谷子田中,杜鹃鸟以蝗虫等昆虫为食,是害虫的天敌,请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
(4)杜鹃鸟春季在北京地区繁殖,秋季飞到较暖的地区去过冬,第二年春季再飞回北京地区。这种行为属于_____(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