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A.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B.“宁汉合流”
C.皇姑屯事件 D.“东北易帜”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A. 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B. 列强忙于“一战”
C. 日本对华侵略的加深
D. 外国资本的排挤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1927年8月到12月,中共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它们都
①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②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端
③都遵循执行了八七会议的指示精神
④蕴含了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红色基因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4. 详细信息
八七会议决议中指出:“工人阶级应时刻地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材料主要表明八七会议
A. 继续在执行“城市中心道路”
B. 明确以开展土地革命为总方针
C. 仍然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 将革命的矛头指向国民党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7年9月,毛.泽东在召开文家市的前敌委员会会议上指出,为保存革命力量,必须放弃中央和省委原定的进攻长沙的计划,迅速脱离靠近长沙的湘东北,沿罗霄山脉南下,寻求立足点。材料中的“寻求立足点”
A. 迈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第一步
B. 打破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束缚
C. 表明中共中央已放弃城市中心论
D. 有利于挫败国民党的“围剿”企图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歌词描绘的场景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国民革命失败
C.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 D.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出
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
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D.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调整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史学家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 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B. 保留了火种,使革命转危为安
C.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
D. 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开始,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由于这些不足,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这里的“不足”应指
A. “左”倾思想严重影响领导者决策
B. 共.产.党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
C. 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 共.产.党没有创建革命军队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一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而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
A.表明中国共.产.党具有较好的独立决断力 B.彻底清算党内“左”倾错误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道路 D.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12.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13.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
材料二 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或者对付敌人的策略错了,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三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做出的贡献。
(2)材料二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哪一内容?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