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5月月考文综历史免费试卷带答案和解析(2019-2020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文献记载,远古时期天地相通、民神杂糅,人人皆可通过占卜祭祀沟通天神。五帝之一的颛顼“绝地天通”,把沟通神灵、祭祀天地的特权统归于专职巫师,其他人不能参与。这一变化
A.推动了早期国家的形成 B.成为了阶级分化的源头
C.导致了神权王权的分离 D.促成了专制统治的建立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子贡经商致富,“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样在昔日“贵”的阶级之外,又增加了“富”的阶级。昔日“贵”、“富”合一,现在“贵”、“富”出现了分离。这表明春秋后期
A.世卿世禄制被打破 B.商品经济发展
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转变 D.新兴地主阶级蝇起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时期,争做霸主需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 ,赐予“伯”的称号方可为诸侯之长。即使到了战国,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样的重大事件也需要得到周天子的正式认可。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各国严格遵守传统礼乐制度 B.周天子的权威不断加强
C.兼并战争延续了周王室统治 D.天下一家观念根深蒂固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初,政府要求地方向朝廷举荐一名“力田”(努力耕作的农夫),将其列为地方选举的三种人才之一,并给予免除赋税和劳役的优待。这表明汉初
A.恢复生产成为当务之急 B.土地兼并受到严格限制
C.人才选拔标准发生质变 D.儒学全面影响政府政策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戎氏是原生活在西域的少数民族,南朝时期开始进入中原。学者在对其家族墓志的研究中发现,第四代戎琼(卒于公元655年)的墓志,将其籍贯从“上游西域人”改为“恒州灵寿人”。这一改动可以说明。唐朝
A.宗法观念影响广泛 B.统治区域扩大
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D.北方人口南迁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太宗说:“前代帝王昏弱,天下十分财赋未有一分入于王室”“朕今收拾天下遗利,以赡军国,以济穷困。若豪户猾民,望毫发之惠,不可得也。”宋太宗意在
A.反思唐藩镇割据的教训 B.消除“不抑兼并”的危害
C.强调经济上集权的重要 D.关心国家安定与百姓疾苦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南宋时期,在同级的不同机构之间,官员互相兼职的现象日益普遍,导致事实上的机构精简;在中央政府与高层政区之间,出现一级“跨高层准政区”。这些措施
A.强化了专制集权统治 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 D.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连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材料表明当时
A.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 B.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
C.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 D.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清之际,徐光启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文化中心多元论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这凸显出明清文化
A.植根于农耕文明土壤中 B.承古萌新的特点
C.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 D.博大精深的气势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朝时期,宗族组织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普遍出现。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北地区直至清代中后期宗族组织的发展依然较为迟滞,结构松散,规模有限,几乎没有族产,祠堂也很少见。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理学思想影响区域变化 B.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性
C.宗法观念存在地域差别 D.受南北战乱影响的程度不同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产婆术”是苏格拉底创立的一种寻求普遍知识的方法,他通过交谈,在问答中不断揭示对方自相矛盾之处,引发人的主动思考,使人逐步寻求正确答案。这体现了他
A.用理性去认识和解释世界 B.从人自身上寻找意义和价值
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D.追求知识与巧言善辩的能力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伯里克利曾连续32年当选将军,其中14年连选连任首席将军,掌握国家政权。他善于通过诱导式的演讲引导公民大会通过自己的政策建议。因此,同时代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评价雅典“表面上看实行的是民主政体,实际上是一个人统治的国家”。据此可知,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政治
A.本质上是个人专制 B.体现了公民民主与精英政治相结合
C.运行机制严重失灵 D.已沦为政治家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1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孟姜女哭长城》故事演变

时代

故事梗概

春秋时期

故事原型为齐庄公袭莒,随征的杞梁战死,齐侯路遇杞梁妻,向她吊唁,杞梁妻不接受郊吊。

两汉时期

故事的中心从“悲歌”变为“崩城”。

隋唐时期

故事时间移至秦朝,“崩城”变成“崩长城”,与秦始皇挂上了钩。

宋元时期

故事中的“札梁妻”改为“孟姜”,有关孟姜女的故事话本大量出现。

明清时期

故事演变为秦皇想娶她,她要求为夫造坟造庙和御祭,祭毕自杀,秦皇失意而归,各地兴起了孟姜女立庙运动,民间的孟姜女传说大量出现,得到文人学士的承认。



——据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中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15. 详细信息
材料:在雍正朝大规模改土归流的过程中,为确保地方稳定,鄂尔泰提出:“若不视有无过犯一概勒令改流,不论不足以服人,兼恐既无以善后。”对改土归流之土司,“虑其住居本地,有党羽相助为非,故远徒以杜其后患”。在改流之地行政设置与内地划一的同时,其他的管理体制也仿内地一并推行。在改流的同时必定会兼顾尚未改流地区的治理,保留土司的地区采取流土并治的措施。改土归流之后,都会辅之以“减免赋役,选用循良,善加抚恤,疏浚江河,挑筑沟坝,垦辟荒芜”等善后措施。清政府重视善后,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土司地区的控制,从而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一体化。
——摘编自李世愉《改土归流与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朝改土归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雍正朝改土归流措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