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初二上半期第二次月考物理免费试卷(河南省实验中学)

1. 填空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河南省实验中学校管乐团演奏《歌唱祖国》时的场景。单簧管演奏者演奏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空气柱的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观众们在听音乐时把手机调成振动或静音,目的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2. 填空题 详细信息
放入冰箱中的一杯盐水,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此盐水的熔点为_____。假设当地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当此杯盐水正在熔化时,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其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将__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3. 填空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4. 填空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________,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将玻璃杯慢慢远离白纸,在移动过程中,下方的箭头方向将________________(选填“保持不变”或“发生改变”)。
5. 填空题 详细信息
水是生命之源,为了让干旱地区也能喝上安全的水。来自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团队,设计出了一款可以向天空借水的神器——WaterSeer,如图所示。将WaterSeer插入地下深约六英尺的地方,其独特的冷却系统,上部被冷却的金属就会不断将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并收集起来。最后,将水抽取出来就,就可以得到干净安全的饮用水。将该设备放在空气湿度大的地区,发现提取的水量变多;同样发现在温度高的地区,提取的水量也会变多。请对上述现象中的原因及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B. 有声音的产生,就一定有物体的振动
C.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信息
D.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时音调放低些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A.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楼台倒影”是楼台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进入池内形成的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阳光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虚像
C.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 “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峰多巧障日”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将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杯中制作冰淇淋,如图所示。我们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雾,同时在杯外壁出现白霜,则
A. 白雾是杯中的液态氮汽化形成的
B. 此时杯中的液态氮温度不断升高
C. 杯中的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
D. 杯外壁上出现的白霜是由于空气凝华形成的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相当于放大镜,均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上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LED、绿光LED和黄光LED,将这三种LED组合可以得到白色LED光源
C. 学校定期会在教室内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杀菌。打开开关,能看到浅紫色的紫外线
D. 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所以人们常用它来进行遥感探测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青少年未老先衰,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晰。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和矫正方法是
(1).(2).(3).(4).
A. (1)(3) B. (1)(4) C. (2)(3) D. (2)(4)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下面所示的四幅图中,属于实像的是

A. 水中的鱼 B. 凸透镜中的航天员 C. 镜中的猫 D. 水滴下的字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透过凸透镜人眼能看到M处的蜡烛在N处成放大的清晰像。若在M和N之间的AB虚线处放上一块不透光的光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眼不能再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B. 人眼能直接在光屏上看到清晰像
C. 将蜡烛自M处向透镜靠近适当距离,能看到清晰像位于光屏处
D. 将凸透镜向右远离蜡烛适当距离,适当移动人眼,会看到蜡烛倒立放大的像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为有效应对不利气象条件下的空气污染,郑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主城区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单车成了绿色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一条南北方向的街道上,有甲乙丙三辆单车。甲车看到丙车向北运动,乙车看到甲、丙都向南运动,丙车看到路边的树向北运动。那么,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 甲车必定向南行驶 B. 乙车可能静止
C. 乙车一定向北行驶 D. 丙车向北行驶
14. 作图题 详细信息
一束红、紫两色的混合光,由空气射向一块表面平行的玻璃砖。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砖并离开玻璃砖的大致传播路径,并且在折射光线上注明红光和紫光。
15. 作图题 详细信息
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O为光心,F为焦点)
16. 实验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甲 乙
(1)小莉观察到实验某个过程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所示,则该图是水在沸腾___(选填“前”或“时”)的情况。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_________。为了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____。
17. 实验题 详细信息
小明同学利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带有镀膜面的玻璃板、白纸、支架、火柴等器材在水平桌面上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

(1)小明在实验时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的透光性,便于___。
(2)小明在有镀膜面的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甲,如果在寻找甲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乙,都不能使它与蜡烛甲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3)调整后,小明将蜡烛甲向玻璃板靠近,观察到它的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为了研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纸竖直放在蜡烛乙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白纸上是否有甲的像。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6)实验过程中,操作正确,但是像到玻璃板镀膜一面的距离总是大于物到玻璃板镀膜一面的距离,原因是_____。
18. 实验题 详细信息
小军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所示。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当从水凸透镜里抽水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大。

(1)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该同学移动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至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此时该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_。
(3)小军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_________cm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像的大小跟原来相比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军利用注射器向水凸透镜注入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小军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若不移动光屏,小军发现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水凸透镜之间,也能看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清晰了。则小军戴的是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由于蜡烛的燃烧小军发现光屏上的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可以将凸透镜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
19. 解答题 详细信息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某次海底发生地震时,同时引发了海啸。若震源到海边陆地的距离为300km。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
(1)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达海边陆地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大约是多少?
(2)陆地上的次声波接收器接收到次声波的同时进行预报,在预报后大概1300s海啸引发的巨浪登陆陆地。则海啸引发的巨浪推进速度是多少?
20. 解答题 详细信息
在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乘坐大巴车从学校来到拓展培训基地。其中某辆大巴车共行驶了60km的路程,它首先以4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一半路程,又用30min行驶完后一半的路程。则:

(1)这辆大巴车在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该车从学校到拓展培训基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某大巴车上装有卫星定位系统,它在路上行驶的路况信息可以经通信卫星反射随时传到培训基地,如左图所示。该过程可简化为右图,大巴车所在位置为A,培训基地所在位置为B。假设某一时刻A和B两地的距离为2L,通信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H,信息以光速c传递,则信息从A地传递到B地需要的时间为多少?(用字母表达式表示)